繁体简体

辽宁省军区大力培育民兵战斗精神:熔炉“再淬火” 锤炼“精气神”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4-10-09 15:47:16

  熔炉“再淬火” 锤炼“精气神”

  ——辽宁省军区通过实战化训练大力培育民兵战斗精神

  ■李 强 王 晓 本报记者 范奇飞  

“动员精兵”群众性练兵活动集结点验现场。于 洋摄  

辽阳市民兵进行步枪射击练习。黄 博摄

本溪市民兵进行捕俘训练。高百东摄

国防教育专家为参训民兵授课。刘银星摄

抚顺市民兵在驻训场搭设班用帐篷。谷志永摄

“动员精兵”群众性练兵活动集结点验现场。刘银星摄

  9月中旬,辽宁鞍山,一场新域新质民兵分队任务行动能力考核火热展开。

  参加考核的民兵反应迅速、协同紧密,展现出良好的军事素质。民兵共同基础和专业训练课目考核成绩优良率,以及分队成建制遂行任务能力较以往明显提升。“好成绩的取得,与此前省军区组织的实战化训练分不开。”检查组成员徐鸿涛介绍说。

  聚力建设打仗型国防动员,辽宁省军区组织10个地市民兵分队的4000余名民兵,轮番走进训练基地,经历高温、暴雨、冰雹和大风等恶劣天气挑战,深入开展“动员精兵”群众性练兵活动。这是该省军区首次组织民兵分队嵌入实战场景、走进模拟战场、检验实战能力。艰苦的驻训条件和逼真的实战环境,不仅助力民兵练就过硬打仗本领,更催生战斗精神,激发昂扬斗志。

  构建真难严实的训练环境——

  蓄足战胜挑战的底气

  “中午酷热如蒸笼,夜晚寒冷似冰窖;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满身。”这是民兵参加此次集训的真实体验。据统计,在长达40余天的集训过程中,民兵先后经历3场暴雨、4场冰雹、7次八级以上大风,以及连续多天37℃以上高温等恶劣天气条件的考验。

  训练环境是实战化训练的载体和依托,是支撑训练展开、保障训练运行、提高训练质量的重要条件,发挥着“战场磨刀石”的作用。该省军区组织民兵在接近战场的环境中训练生活,旨在引导大家在攻坚克难中砺胆魄、强本领。

  十分钟前还是晴空万里,突然狂风暴雨夹带着冰雹不期而至。突变的天气打了大家一个措手不及。鞍山军分区民兵应急营迅速派出小分队加固营区帐篷;党员突击队冒着风雨,在泥泞的土地上抢挖排水沟渠。汗水和着雨水、泥水,很快把大家变成一个个泥人,但没有一人选择退缩。

  民兵参训热情高涨的原因何在?

  省军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集训从野外驻训到实兵演练,全程依托在梯田荒地上建起的驻训村、训练场进行,临战训练以任务行动为重点,按实战化标准构设12个训练区域,设置刺杀、防空、侦察等14个典型内容;实兵演习以要点要域控守为课题,设置抗敌信火打击、前沿冲击、立体攻击、连续突击4个训练问题13项训练内容。此外,他们还向驻军部队借用高炮瞄准镜、车载雷达等装备器材,邀请来自军事院校、作战部队的20余名专家教授、训练骨干现地指导,以确保训练质效。

  复杂的练兵环境、高强度的训练内容、新式武器装备、专业教学团队……大家普遍感到,这次集训“较以往不一样”。通过训练,民兵身上“骄娇”二气少了,胆气虎气多了。

  战风斗雨不退缩,关键时刻显担当。今年夏天,辽宁多地遭遇强降雨。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沈阳、鞍山、丹东、锦州、铁岭、葫芦岛等地民兵由训练转为实战,赶赴抗洪一线。他们争分夺秒抢筑子堤、封堵管涌、加固堤坝、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展现出不畏艰难、不惧风雨的意志品质。

  “一开始就安排我们备勤,我们不同意,来就是支援抗洪的!”前不久,东辽河洪峰过境,铁岭市昌图县人武部集结100余名民兵,奔赴辽河大堤,民兵应急排长许新斐“自讨苦吃”,主动受领一线执勤任务。当晚,民兵和任务官兵一起巡堤查险、加固堤坝,直至第二天傍晚警报解除,方才撤离。

  发挥骨干典型示范激励作用——

  涵养冲锋在前的胆气

  “杀!杀!杀!”刺杀训练场上,240名民兵集结,提枪、突刺、下砸一气呵成,动作刚劲有力,杀声震耳欲聋。

  在我军历史上,刺杀曾扮演过十分重要的角色。刺杀训练不仅可以锤炼官兵实用的战斗技能,还可以激发官兵的尚武精神,培养官兵勇猛顽强、坚韧不拔的战斗作风和敢打敢拼的英雄气概。然而,参训民兵年龄跨度大、基础不一,完成好刺杀训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在短时间内提升战斗技能、培养战斗意识,是他们面临的主要挑战。

  该省军区对此早有准备。为确保各民兵分队能够高效完成训练任务,他们依据前期探索形成的“以退役军人基干民兵为主、专业对口基干民兵为辅”编建模式,制定一套系统化的培训策略。训练伊始,他们率先组织民兵分队干部骨干开展集训,围绕10个重点课目进行训法教法研究,规范教学和组训方法。随后,这些经过专业培训的干部骨干,分头将所学知识和技能传授给每名民兵,确保学有榜样、练有标准、训有质量。

  受领刺杀组训任务的铁岭军分区民兵教员赵铁如法炮制。训练之初,赵铁首先挑选经验丰富的退役士兵、民兵骨干进行加训,熟练掌握动作要领和教学技巧。接着,采用“以点带面”的策略,通过老兵做给新兵看、‌骨干带着小组练,确保民兵能够快速掌握刺杀技能。然后,他又组织为期两天的个性化指导和小比武,针对个人弱点进行强化训练。仅用时一周,240名民兵不仅掌握了刺杀技能,还展现出高度的组织纪律性。

  “骨干不仅以能力素质作示范,还引领精神风貌。”省军区战备建设局参谋刘一辰一语中的。

  来自锦州市的民兵高培征在服役期间曾参加过20多次部队演习,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个人能力突出。此次集训中,他倾囊相授,帮助战友进行补弱训练。在一次战术示范教学时,高培征意外发生骨裂,被紧急送医。身体稍有好转后,他主动申请返回训练场。高培征的经历,让民兵队员深受鼓舞,大家的训练热情愈发高涨。

  为更好发挥典型激励作用,省军区广泛开展轻武器实弹射击、手榴弹投掷等群众性练兵比武活动,共创破纪录23项;设立“龙虎榜”,评选神枪手、专业技术能手及优秀“四会”教练员共79人。

  来自铁岭市的民兵肖卓涛荣获“战法创新之星”第二名,由他负责的“战场防护”组训课目,在省军区示范课目评比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站上领奖台,他分享经验:“民兵也是兵,是兵就得准备打仗。要想打得赢,不仅取决于这支队伍的本领技能,也要看这支队伍的战斗精神。”

  开展“六比六看”系列活动——

  砥砺勇争第一的锐气

  有着16年军龄的民兵宋居安,见过许多演训大场面。但当他来到此次集训场地时,还是不由得一惊——建在山坡上的宿营地、藏在山坳里的训练场、各种新式武器装备,让他梦回军营,并再次叩问自己“我为什么去当兵”“我是否依然保持着军人生来为战胜的干劲”。

  很快,一场由省军区政治工作局发起的“六比六看”活动,让宋居安心中有了答案。比学习,看谁的理论水平高;比训练,看谁的军事技能精;比工作,看谁的实际贡献大;比团结,看谁的协作精神好;比安全,看谁的底线坚守牢;比创新,看谁的工作点子多。在评比活动持续激励下,民兵争当标兵的氛围浓厚。“从新兵到老兵,大家你追我赶,个个奋勇争先,谁也不甘落后。”宋居安感慨道。

  训练场上,民兵纷纷亮出“十八般武艺”。有的是新兴科技的弄潮儿——无人机训练区,翻滚、急转弯、定点悬停,飞手们比拼谁的心态沉稳、谁的技能娴熟;有的是专业能手——手榴弹投掷训练场上,投掷成绩频频被刷新,排行榜前几名竞争激烈。

  不仅在训练场上,就连回营路上的碎石陡坡“好汉坡”,都成为他们比拼山地越野跑的“竞技场”。此外,篮球、拔河等文体活动,民兵参与热情高涨。在“新时代奋斗观”大讨论中,一名退役军人民兵骨干道出大家的心声:“这次集训让我们重回‘战位’一展所长,当过兵的人身上那股子拼劲永远不能丢。”

  通过一场场大大小小的较量,民兵重新定义着“比拼”的意义——“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次集训不仅是本领的比拼,更是意志的较量。

  “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之时,则忘其亲;击鼓之时,则忘其身。”训练之余,宋居安写下这句话激励自己。集训期间,他主动申请轮换岗位,先后尝试导弹分队、高炮分队、雷达分队等作战单元,掌握了10余项专业技术。一次次淬炼,一次次拔节,在火热的“战位”上,宋居安正加速成长。

  又逢周六的阵地文艺汇演,各种节目轮番上演,精彩纷呈。汇演最后,民兵敲响“三句半”的锣:“散为民来聚是兵,千锤百炼谋打赢,有人问咱行不行?必须行!”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