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这封家书跨越近90年时空,红色血脉源远流长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4-10-14 08:41:41

笔端流淌家国情

■肖力民

红军战士刘兴发的家书。作者提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江西省于都县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中,有一封红军战士刘兴发写于1934年的红色家书。这封家书的信纸已泛黄,字迹有些模糊,但笔端流淌的家国情滚烫感人。

刘兴发的老家梓山镇是于都县革命活动非常活跃的地方。1928年至1934年,梓山镇先后开展了声势浩大的4次扩红运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青年参加了红军。

1932年9月,17岁的刘兴发带着15岁的弟弟刘兴旺来到招兵点报名,兄弟俩领取了参军证。刘兴发非常兴奋,当即在参军证背面写下了“参军是最光荣的”字样。兄弟俩被苏区干部带到于都县城后,弟弟刘兴旺因为年龄小,被退了回去。刘兴发被分配到闽赣军区独立第7团。他打仗机智勇敢,很快担任了团部通信员。1934年9月,父母收到了刘兴发的家信。

双亲大人:

关于儿在前方有数月之久未曾写信回家,不知家中的情形,不知双亲大人身体是否平安?我现今在福建闽赣军区独立第7团团部当通信员,我身体强健很好过日。双亲大人,你们在家中不要挂念我,还要保重身体,要小心带着我老弟妹子,你们在家中要平安,不要发生什么事情。家中一切土地要耕好,我们在前方消灭敌人五次“围剿”,才能保障土地分田胜利,完了。

革命胜利万岁!

赤礼

小儿兴发付

八月初一日

烽火连天,战事紧迫,刘兴发对父母弟妹满怀思念。当时,部队正在进行残酷的第五次反“围剿”,人员伤亡很大,但他在信中丝毫未提战争的残酷,反而叮嘱家人耕好土地。信的落款“革命胜利万岁”几个字,刚劲醒目,让人感受到他内心对革命胜利充满了信心和渴望。透过这封情真意切的家书,一名红军战士的英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收到这封家信,刘兴发的父亲悲喜交集。高兴的是,儿子经过战场的淬炼,愈加成熟稳重,拥有坚定的信仰;担忧的是,不断有在前线受重伤的红军战士回到村里,有的家庭甚至收到了阵亡通知书……

1934年8月,刘兴发所在的闽赣军区独立第7团和兄弟部队配合红军主力在广昌、石城交界的分水坳至石城城北的50华里纵深地域内设置了防线,阻击敌人向中央苏区进犯,出色地完成了保卫瑞金的光荣使命。

10月,中央红军开始战略转移后,国民党军队迅速向苏区腹地推进。不久,苏区大部沦入敌手。一时间,根据地一片腥风血雨。1935年4月,闽赣军区独立第7团转战到瑞金的铜钵山,与游击队会合。5月,敌人的两个团将铜钵山围住,每天出动兵力进行“清剿”。红军战士们没有子弹了就用石头砸,与敌军殊死搏斗。在这场空前惨烈的战斗中,许多战士壮烈捐躯。

自此,家里再也没有收到刘兴发的信。刘父猜想儿子十有八九已经牺牲了,心中十分悲痛,再加上身体不好,不久便离开人世。

每年清明节,刘兴发的母亲都要拿出家书,带领全家人朗诵。1963年,刘母将这封家书交给刘兴旺保管,并反复叮嘱他:“这是咱家的传家宝,一定要保管好。你哥哥的革命精神,你们也要传承好。”

多年来,刘兴发的侄子们多次带着家书去梓山镇民政所、县民政局和县档案局查找刘兴发的档案资料,均无果。2018年6月,他们终于在县民政局和县档案局的烈士登记表中找到了刘兴发的名字,一家人相拥而泣。刘家人之所以费尽周折才找到刘兴发的烈士登记表,主要是苏区时期刘兴发的户籍所在地村、组地名,与解放后登记时的村、组地名不一致造成的。

2021年7月,刘家人将刘兴发的家书捐献给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一封家书跨越近90年时空,红色血脉源远流长。

作者:肖力民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