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员不能成为“鲁莽家”
■史建民 贾继军
近日,在某部组织的合成营对抗演练中,蓝方佯装败退,红方指挥员主观盲动,率主力追击,结果惨遭伏击。这一事例告诫我们,指挥员身负重任,要心有定力,不能鲁莽行事。
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有的指挥员,对情况不加分析,别人一鼓动就来了劲,结果事与愿违,成了鲁莽家。”鲁莽,从字面意思讲就是说话做事轻率,背后折射出情绪化、意气用事、浮躁急躁等不良心态。正所谓,一急出百错。指挥员作为领兵打仗的带头人,每个决策都影响部队行动、成败走向。一旦沾染“鲁莽之气”,遇事就难以保持理性判断,势必导致顾此失彼、决断失误,让部队吃败仗、摔跟头。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说:“容易激动和暴躁的人,本来对实际生活就不太适宜,因而对战争就更不适宜。”战争是你死我活的较量,胜负的天平倾向何方,往往取决于谁少犯错或不犯错。如果指挥员缺少精准思维,不善于精心谋划,定力不够、鲁莽行事,很容易陷入对方的“激将法”“迷魂阵”,造成严重后果,乃至影响战局胜败。
“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实践证明,任何军事计划的制订和正确决心的形成,都需要指挥员详细了解战场全貌,再作出结论,否则就会犯主观主义的错误。然而现实中,有的指挥员不注重战场勘察,习惯用图上作业代替现地踏勘,对任务地域地形地貌、道路交通、气象水文和当面敌情若明若暗,对可能遭遇的困难预判不充分。长此以往,遇有突发情况就难免成为“鲁莽家”,陷入敌人的圈套。
常言道,术中有数。指挥员处事鲁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心中无数、手中无招。一位领导干部在组织作战问题研究时,明确要求各级指挥员心中要有“三数”,即研究作战、筹划行动要用数据说话;设计战术、组织协同要有数据支撑;评估能力、衡量得失要依数据思考。这种精于用数的观念,能够从决策生成路径上规避指挥员的鲁莽。
“军事变幻无常,每当危疑震撼之际,愈当澄心定虑,不可发之太骤。”现代条件下的联合作战,纵向互通、横向互联,指挥员的指挥决策必须精准高效,一次错误的决断可能直接影响到战场末端,甚至打断整条指挥链路。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指挥员的自控力、研判力、应对力提出的要求越高,越需要做到心如止水、泰然处之。只有实时准确掌握战场态势,处变不惊、审慎行动,才能把握主动、稳操胜券。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国家安全的高风险期,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对各级指挥员的战略定力和耐心要求更高。指挥员只有克服鲁莽的处事方式,准确把握静与动、进与退、慑与止、刚与柔的关系,一事当前专注于探究本质、静心于解析机理,因情因势因利而为,才能指挥若定,不轻举妄动,确保精准有力实现战略目标。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