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糖包子”熟了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4-10-23 09:46:22

  “糖包子”熟了

  ■汪德吉

  10月的一天午后,戈壁滩。蜿蜒的路上,由远及近出现一个熟悉的身影——班长何宁波从新疆休假回来了。他给大家带回一大包家乡特产,“糖包子”。

  这段时间,是“糖包子”成熟的季节。在新疆,无花果也叫“糖包子”。

  班里一下子热闹起来,战友们纷纷围了上去。从何班长手里接过软软的、圆溜溜的“糖包子”,撕开薄薄的皮,红玛瑙颜色的果肉就露了出来。轻轻咬上一口,软糯香甜的味道溢满口腔,也勾起我儿时的记忆。

  我出生在河南省南阳市一个小村庄。老家的堂屋旁也种着一棵无花果树。每当无花果由青绿变得紫红,父亲总会让我骑到他的脖子上,“指挥”我摘下一颗颗无花果。我在清凉的树荫下大快朵颐,父亲在一旁念叨:“咱家的这棵无花果树,还是我退伍那年从前线带回来的……”

  父亲是一名老兵,1987年和战友们一起奔赴边境作战一线。一说起战场上的事,平日里沉稳的父亲总是兴致勃勃,表情也变得非常生动。

  “我们当时在阵地上,为了避免暴露,昼夜守在猫耳洞里。因为缺少补给,大家只能天黑之后去山上找一些果子来充饥。就是那时候,我第一次吃到无花果……”

  “猫耳洞是什么?”我打断父亲。

  “形状像猫耳朵一样的小山洞,用来防御和躲避敌人。”父亲说,猫耳洞里面积很小,大概能容纳四五个人。洞里闷热潮湿,导致父亲身上的皮肤出现溃烂。

  同在一个猫耳洞里的老班长,总是想方设法照顾父亲。一天夜里,老班长悄悄摸出洞,回来时带回许多熟透的无花果。那甜美的滋味,带给父亲深深的抚慰。

  后来的一次战斗中,伤口还没痊愈的父亲和战友们一起冲锋,不小心从山坡上摔下去,左腿骨折。经过治疗,父亲的伤势基本恢复,但还是落下轻微跛脚的后遗症。

  1988年,父亲怀着满满的不舍,告别军营。为了纪念那段军旅岁月,父亲特意折了一根无花果树的枝条,带回老家扦插在院子里。

  因为父亲的缘故,我从小向往军营。2020年,大学毕业的我考虑再三,放弃留校当辅导员的机会,参军入伍。我和父母商量,想申请去戍边。母亲有些舍不得,父亲鼓励我说:“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坚定地走下去。”

  秋天,又一茬老兵告别军营。那个夜晚,在营区附近的山坡上,我与何班长聊天,说起“糖包子”的故事。

  “既然决定了留队,就要继续好好干。”何班长对我说。

  “嗯!”我毫不迟疑地应了一声。

  夜风温柔地拂过脸颊,远处群山连绵,我思念着家乡,思念着父亲。我想,老屋院子里的“糖包子”,应该也熟了吧!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