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第83集团军某旅“杨根思连”:让英雄宣言永不褪色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4-10-28 09:13:54

    让英雄宣言永不褪色

    ■第83集团军某旅“杨根思连”班长  付东旭

    夏末,草原腹地,黎明将至,静谧中危机四伏。一场战术训练考核悄然打响。我带领全班人员潜伏在掩体后,从望远镜中观察到蓝军3台步战车从不同方向疾驰而来。我瞅准时机迅速作出处置,组织火力压制蓝军进攻。

    战斗进入胶着状态,我班损伤较大,情况不利。“咱们是‘杨根思连’,人在阵地在!”我立刻收拢班内成员,进行临机动员,并依据地形调整战术策略,梯次配置突击组发挥火力优势,有效遏制“敌”进攻态势,为后续部队展开进攻赢得时间。

    晨光熹微,清风徐来。时隔9年,我再次踏入这片塞北大漠,依旧是满目苍凉。不同的是,此时的我,已是佩戴着4排12枚略章的“杨根思连”班长。

    9年前,我随队在这里执行任务,收获了军旅生涯第一次表彰——被评为“优秀义务兵”。伴随勋表第一排“优秀基层官兵三级荣誉略章”上的数字不断“增大”,见证了我从普通一兵成长为英雄传人,记录了我一路践行“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的奋斗足迹。

    第83集团军某旅“杨根思连”官兵在老连长雕像前开展宣誓活动。

    2015年夏天,一场上级组织的临机战备拉动拉开序幕。

    一阵急促的紧急集合哨声划破宁静的夜空。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这是2014年入伍后我第一次随队执行大项任务,内心激动不已,也有点忐忑不安。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出征前,我们来到杨根思广场,面对老连长的雕像,高呼“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响彻天际的口号,仿佛点燃了我们心头的火苗。热血沸腾的我,迫不及待在接下来的任务中大展拳脚。

    连队的任务是空中输送先遣夺要。乘战机实施远程机动,我们抵达了作战地域。没想到,艰难的任务才刚刚开始:机场距“敌”前沿阵地有25公里。此时,部队经连夜行动已显疲态。

    “打起精神来,坚决完成任务!”连长下达指令,全员全装向25公里外奔袭,全力以赴夺控某要点。

    一场武装长途奔袭,在凌晨的茫茫戈壁中展开。这一次奔袭的路程是平时训练的5倍。

    “同志们,组织把最硬的骨头交给我们啃,是相信我们有副‘好牙口’!就算是崩碎了牙,也要把这骨头咽下去!”连长第一个朝目标方向奔去。

    “拼了!”战友们吼着冲了出去。天刚蒙蒙亮,视野不佳,戈壁滩又是碎石遍地,加上超负荷的负重,大家的体力很快透支。就在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队伍中突然有人喊起来:“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

    仿佛听到一声冲锋号,队伍中接二连三响起“三个不相信”的口号。沉重的疲惫感让我的嗓子发不出声音,我不由得在心里跟着默念,似乎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拉”着我不自觉地迈动双腿。

    眼看离信号塔越来越近,口号也越来越响亮。旭日东升,我们迎着清晨第一缕阳光,比预计时间提前到达。

    那一刻,我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三个不相信”不只是一句战斗口号,更是一种在艰难时刻激励我们永不放弃的精神力量。

    返回营区,我们再次列队来到老连长雕像前。凝视着老连长刚毅的脸庞,我终于可以对自己说:“我骄傲,我是‘杨根思连’的兵!”

    2019年10月1日,付东旭作为战旗方队擎旗手,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图为付东旭参加阅兵训练时留影。

    “只有给连旗增光的义务,没有给连旗抹黑的权利。”这是每一名“杨根思连”官兵在老连长雕像前立下的誓言。

    2017年深秋,上级即将组织首届“强军兴训先锋连”评比的消息不胫而走。前一年,我们连在年终考核输给友邻连队,眼看“正名”的机会来了,每个人心中都憋着一股劲。

    实弹射击、战术基础动作等课目对我来说都不在话下,但手榴弹投掷是弱项。尽管对动作要领烂熟于心,可手榴弹在我手里就是“不听话”。

    距离考核仅有1个月时间,我和战友们不约而同开启“白加黑”训练模式。“东旭,加把劲啊!补差队的人员可是越来越少了。”一天熄灯后,我在楼道里训练,一位同年兵走过身旁时对我说。

    我一屁股坐在地上,如同泄了气一般。班长蒲洪兵见状,把我拉进荣誉室。“东旭,你知道‘三个不相信’背后有哪些故事吗?”班长问我。

    “班长,我知道。”我低着头轻声说。“东旭,‘三个不相信’精神,是老连长靠着不服输的劲头拼出来的。刚入伍他就发现爆破在攻城战斗中威力巨大,虽然那时他对爆破技术一无所知,但经过潜心学习,最终成为‘爆破大王’……”

    “是啊,老连长身上的英雄气,就是敢于克服一切困难。身为英雄传人,我怎能被小小的手榴弹吓倒?”调整好心态,我继续全身心扑在训练上。隆冬时节,凛冽的寒风吹得脸生疼,可我的内心却燃着一把火。我仔细观察投弹远的战友如何发力,如何提高出手速度,调整自己的投弹姿势。为了增强大臂力量,熄灯后我趴在冰冷的水泥地上,一口气连做200个俯卧撑。

    连队战友也不甘示弱。步枪手田超在冻得硬邦邦的地上反复练习低姿匍匐,胳膊肘和膝盖磕得青一块紫一块;为了提高穿戴防毒面具的速度,老炮手黄进一天练习近百次,脸上被勒出一道道伤痕,耳朵也被划破……看到大家为了连队荣誉拼搏的样子,我觉得自己还要再加把劲,不能给连队拖后腿。

    不久后,连队组织摸底考核。“42米,优秀!”听到报弹员报出我的手榴弹投掷成绩,我忍不住跳了起来。上级组织考核那天,我抽中实弹射击课目,打出49环的好成绩。虽然没被抽中参加手榴弹投掷,我有些遗憾,但能够为连队增光添彩,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因为总评成绩优秀,连队被上级评为“强军兴训先锋连”。时至今日,高喊着“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的我们,连续6年没有让这项荣誉旁落。

    付东旭的勋表。

    能为连队增光,是最让我和战友高兴的事。可我们明白,荣誉室的锦旗和胸前的奖章只能代表过去,新的荣光要靠不懈的奋斗去续写。

    2020年7月,旅里组织第六届“杨根思杯”岗位练兵比武,许多战友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虽然我作为驾驶员驾龄仅有4年,但对自己的驾驶技术充满信心,报名参加驾驶专业比武后,还向连队党支部立下“不拿第一誓不罢休”的军令状。

    我参加的比武课目是“蝶形移位”——驾驶员操作步战车在复杂地形中实现快速、灵活的车辆定位和方向改变,完成倒车入库的时间越短,成绩越高。

    正值仲夏,空气中升腾着如烈焰般的热浪。顾不得天气炎热,我在刻苦训练中成绩慢慢步入全营前列,但和旅里的顶尖水平还有差距。

    距离比武仅剩一周时间。一次训练中,随着一声鸣笛响起,只见一辆步战车灵巧、连贯地一次又一次完成入库、出库操作。

    按下手中的秒表,我瞪大双眼——这位友邻单位班长的成绩,比我足足快了15秒!

    我一下子有些慌神。对手大多是有着10余年驾龄的老班长,我又是第一次参加旅级比武,想起前不久立下的军令状,我该怎么办?

    深夜,我辗转难眠,沙沙作响的风扇难以吹走夏天的燥热和我内心的烦闷:要想缩短甚至赶超近20秒的差距,按日常训练节奏至少需要一两个月,可如今只剩不到一周时间……

    不知不觉间,天已蒙蒙亮。距离起床号响起还有一段时间,我起床来到训练场,坐进步战车驾驶室。回想那位班长的操作,几番出库、入库后,我突然想明白:步战车自重沉、惯性大,我原以为转弯时减速才好操控,但如果能加速转弯,一定能大幅提升成绩。

    我向有比武经验的班长请教,如何在移库中寻找最佳转弯角度完成加速,但没有找到答案,只能在一次次训练中用心琢磨。我找到最精准的转弯角度,可还需要在转弯入库的一刹那,选定最佳时机利用车的惯性挂挡起步。我请来战友坐在身旁帮我卡表,结合训练视频和实操反复揣摩每一脚油门的深度、每一个转向的角度和每一次挡位的变换。

    通过计算,我找到挂挡的最佳时机。为了“抓住”这转瞬即逝的时刻,我像“长”在车上一样,在气温40摄氏度左右的步战车里一练就是几小时,下了车就在模拟驾驶椅上掐着秒表练习,手上都磨出了水泡。

    比武如期而至。我驾驶步战车一气呵成,夺得全旅第一名。这个冠军,是我在一次次毫厘必争、一次次和自己“死磕”中赢得的,也让我明白,真正的“敌人”只有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回首军旅路,“三个不相信”精神已融入一代代“杨根思连”官兵的血液。高喊这句英雄宣言,仿佛能感受到一种特殊的力量,困难越多斗志越高,挑战越大干劲越足。我们都懂得,让这句英雄宣言永不褪色的底气,既来自对老连长英雄精神的坚定传承,更要靠一次次顽强拼搏赢得的过硬能力素质支撑。唯如此,我们才无愧于是英雄连队的兵!

    (郑夏云、何雅倩整理)

    供图:季  鹏

    制图:扈  硕

作者:付东旭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