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专题文章      2024-11-07 12:00:09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各地群众文化建设红红火火。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各地方政府坚持文化为民、文化惠民,各文化机构创新思路、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近日,本报记者走进多地,实地体验、感受基层公共文化、群众文化建设的新面貌。

山西:

文旅强省建设潮中的群文风景线

郭志清

山西省在“文旅强省”建设中,注重将乡村传统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推出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文化建设取得实效,提高了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山西省和顺县松烟镇许村,原本是连绵太行山中一个封闭的小村落,资源极度匮乏,人均耕地仅1亩多。村民世代以种玉米和核桃为生,收入微薄。近年来,随着五届“中国·和顺许村国际艺术节”的举办,百余名国内外的艺术家前来交流创作,这个小山村不断与大世界对话,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当地村民们思想更加多元、开放,生活发生了巨变。

据悉,如今,许村有30余户人家做农家乐,每户年收入多的时候能达到七八万元,举办艺术节时,平均每天收入可达1000多元。“除了发展农家乐、民宿,村里还针对60岁以上人员,推动刺绣、小手艺、小百货等的发展,争取覆盖全村的贫困人口。同时,艺术节也吸引了天凯集团等投资者的目光,挖文化、挖艺术、促旅游,打造和顺旅游集散中心。”松烟镇党委书记袁瑞军说。

贾家庄村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从1954年起,村里男女老少用十几年的时间治水改碱,把近3000亩盐碱地变成了适宜机械化耕作的沃土良田,不断寻找着发展之路。近年来,村里建了四星级的裕和花园酒店、村史馆、马烽纪念馆、三晋民俗文化体验地——贾街、大型游乐场等项目,还利用关停的铁厂、焦化厂、水泥厂等十几个高耗能、高污染的旧厂址打造工业遗产文化旅游目的地。

如今,废弃的水泥厂房成了工业文化创意园。万年青茶馆、餐厅、便利店、贾樟柯电影艺术中心、种子影院、作家村先后在此落户,并举办了贾家庄乡村旅游文化节、86358电影短片交流周、吕梁文学季等大型文化艺术旅游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贾家庄村也成了文化青年的乐园,大量作家、电影人、画家常驻此地。几年下来,村里形成了集乡村民俗旅游、工业文化创意、农耕文化体验、红色经典教育、康体养老休闲于一体的文化生态旅游景区,文旅产业成为全村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全村近3000名村民通过几十年的不懈奋斗,分享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丰硕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贾家庄村每年吸引游客200多万人次,集体资产超过10亿元,人均年纯收入突破3万元。

近年来,为了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覆盖,让更多市民享受阅读的乐趣,山西省在加强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基层图书馆文化设施也不断跟进,社区图书馆现已基本覆盖多数社区。

为了解决社区图书馆知名度低、位置隐蔽难找的问题,“书香太原·全民悦读地图”制作完成,上面标注了15所公共图书馆、13家书店、13家绘本馆、6家书吧和11家读书会,目前仍在不断完善、更新中。太原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也开通了“附近图书馆”功能,能定位显示附近图书馆名称、位置和距离。为了解决社区图书馆藏书少、书籍更新慢的问题,尖草坪区图书馆转变思路,逐渐加重电子藏书比重,设立电子资源借阅机,读者只要用手机扫码,就可以下载阅读。在医院、小学、老年公寓等弱势群体相对较多的地方建立的17家社区图书馆,书籍由太原市图书馆负责统一配送流通,每两个月更新一次。为了解决服务体系不完善、服务种类单一的问题,迎泽区将社区图书馆建设列为惠民实事,今年已实现区域内86家社区图书馆全覆盖,由区图书馆负责资源提供,将亲子活动、阅读分享会等交由社区图书馆举办,吸引更多的读者前往社区图书馆参与。小店区图书馆建成全省首家县级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支持借书、还书、自助查询、自助续借,还配备了夜间灯光智能管理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

山西省“群众文化惠民工程”是由山西省委宣传部指导、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全省群众文化活动,通过分级分层在省、市、县全面展开广场舞大赛、网络摄影大赛、戏曲票友大赛、乡土能人技艺大赛、鼓乐大赛、农民工歌手大赛等数十项全民竞赛活动,强力推动了山西文旅强省建设的新热潮。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省打造了20项省级群众文化服务品牌,培育4000支乡村群众文艺队伍,挖掘2000名乡土文化能人艺人,培养4000名乡村文化带头人,开展“送戏下乡一万场”活动。在山西省群众文化惠民工程数字服务平台上,2020年至今,平台访问量近418万人次,注册用户有10884人。

山东:

打通文化触达的“最后一公里”

 孙丛丛

在山东省博兴县吕艺镇老年公寓,文化养老正成为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的重要抓手。

70岁的马纪红是公寓舞蹈队队长,她定期带着老姐妹们在活动室跳舞,也时常参加棋牌、门球等其他文化活动。“起初儿女们不愿意让我住进来,住了一段时间后,见我生活起居得到了照顾,闲暇娱乐活动也很丰富,他们发现是老年公寓真正发挥了作用。”马纪红说。

近年来,吕艺镇不断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积极探索农业创优、农民创富、农村创美的农创发展模式,大力实施“老人养起来、小孩管起来、中青年富起来”民心工程,累计投资2.06亿元,分4期配套建设吕艺镇老年公寓,年龄在70岁以上的本镇居民可享受免费入住,目前,已有1376位老年人享受到集中供养服务。

在另一处,无人值守的“24小时智慧书屋”、专业化社区免费课业辅导中心、干净明亮的阅览室……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柳青街道赵岔河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文化铸魂,着力解决居民身边难点、痛点,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提质增效,基层“善治”之路越走越宽。

在赵岔河社区广场上,坐落着临沂市首个社区免费开放的智慧书屋,书屋投资40多万元,配置图书3000余册,以全透明、全智能的方式,方便居民阅读学习。依托智慧书屋,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二楼还开辟了一处阅览室。阅览室有图书1.2万册,可与兰山区图书馆总馆实现通借通还。为解决孩子放学后无人看管的问题,从2019年起,该社区通过资源置换方式与某教育机构合作成立辅导教育中心,社区孩子均可享受日常上下学接送、作业辅导、周末及寒暑假辅导等免费服务。赵岔河社区还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形成了首问负责、接待流转、领办代办等12项服务制度,真正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在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房镇镇,当地则以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为主线,培育融于群众的农村文化队伍,“一村一品”建设成效显著。

几年前,房镇镇文化站工作人员下乡走访时,发现当地许多村子早年间有锣鼓、腰鼓表演等民间文艺活动,其中,范家村的锣鼓表演就有气势恢宏、刚劲激昂的特色,且一直以来人员基础良好。而在天乙村,村民苗玉芝带领的二胡团队已在乡间活跃了20多年,团队成员也在逐年增加。为此,房镇镇将乡村特色资源进行挖掘整理,既保留各村不同的活动门类与特色,又发起成立镇级老年大学及各类协会组织,常年错时举办合唱、舞蹈、剪纸、古筝演奏等10多个门类的培训课程,本土文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群众参与积极性逐渐提高。

广西: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蜕变

郭凯倩

走进广西梧州市岑溪县糯垌镇绿云村公共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牛戏台等公共文化设施一应俱全,村里的牛娘戏队伍也愈发活跃起来。“有了文化阵地的支撑,村里的两支牛娘戏队伍、自治区级牛娘戏传承人、村屯文艺队终于可以开展常态化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改变了村民的精神面貌。”绿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黎观良说。

广袤的八桂大地山多地贫,基层文化设施的历史欠账太多。要说起广西基层公共文化的变化,最大的改变要数一座座拔地而起、覆盖了99%行政村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十三五”期间,广西把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列入脱贫攻坚重点项目,自治区财政投入18.04亿元,共补助建设7216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组建了1.7万多支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和1.5万多支村(社区)体育队,实现了贫困村和深度贫困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基本全覆盖,乡村文化体育生活日益丰富,受惠的农村群众达到3800余万人。

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起的不只是一座文化基础设施,更是广大基层群众奔向更丰富的精神世界的路径。它们改变了基层群众的文化日常,在诗与远方不断融合的当下不断探索,重构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格局。

出右脚,迈左脚,旋转,击鼓……在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大岭村,村民利用晚饭后的时间练习瑶歌和黄泥鼓舞,他们计划排练一台富有瑶族风情的演出,丰富当地旅游体验项目。来宾市群艺馆和金秀瑶族自治县文化馆在了解到他们的需求后,派来老师为文艺队辅导培训,还向文艺队赠送30只黄泥鼓和2台拉杆音箱。

大岭村是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之一,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成为来宾市独具特色的瑶族旅游文化名片。“我希望打造出一支乡村旅游文艺表演队伍,填补游客夜间活动的空白,助推文旅融合。”大岭村驻村第一书记谭景说,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提升和发展保障了村民文化权益,也成为推动旅游发展、乡村振兴的动力。

“全国最美休闲乡村”“广西特色旅游村”防城港东兴市竹山村,不仅新建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还在旅游景区的核心位置建设了综合性的文化和旅游服务中心,配备停车场、咨询处、旅游厕所等基本旅游设施,以及图书阅览区、篮球场、羽毛球场、非遗文化和历史文化展示区等场所,为游客提供集读书、阅报、娱乐、休闲、购物于一体的文旅服务。围绕海洋文化、疍家文化、京族文化等特色,当地利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开展疍家歌舞演出、民俗节庆活动、红树林文化科普等形式多样的“公共文化+旅游”服务,为旅游产业发展加码赋能。

广西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唐正柱说,广西将重点开展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文化旅游融合试点建设,制定发布《广西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文化旅游融合试点建设规范(标准)》,在全区范围内打造30个村级文旅融合试点,探索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新路径。

四川:

众筹文化院坝助推乡村振兴

王雪娟

近年来,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将民间众筹文化院坝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引擎和有效载体,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建设,共建成民间众筹文化院坝100个,探索出一条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眉山路径。

“众筹”的概念早已应用于丹棱县的公共文化服务中,社会力量通过政府引导建设,让大院成为舞台,让农民成为主角。不同于标准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土地上长出的文化大院更接地气,更懂乡村文化需求,还助推了当地产业发展,成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有力补充。

《丹棱县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建设标准》《丹棱县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建设考核奖补标准》等文件近年来相继出台,明确了文化院坝“四有”“四化”建设标准,即有组织机构,有活动院坝,有文艺队伍,有文艺项目;活动经常化,形式多样化,内容精品化,参与广泛化。按照规定,有关部门对建成的文化院坝分别给予1万元至3万元的建设资金奖补,用300万元的政府奖补资金撬动了3600万元的社会资本投入。

院坝建设初期,以丹棱县齐乐镇作平文化大院和张场镇德祥文化大院为试点,以点带面,逐步铺开,结合打造县级全域国家乡村公园,引导和鼓励利用风景区、万亩柑橘园等,兴办了文旅农旅结合型和合作社结合型文化院坝。2017年,德祥文化院坝实现“不知火”等晚熟柑橘销售收入600万元,合作社社员户均增收超6万元。

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当地还注重专业引导。建立健全群众文化队伍教育培训制度,协调四川省文化馆舞台艺术中心,组织市县文旅能人、文化培训机构开展各类文化培训、讲座300余场,受众达1万多人次,培养“下得田头,上得台面”的群众文化队伍92支。

社会参与为乡村汇聚了文化振兴之力。基于《丹棱县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建设“百企联百院”工作实施意见》开展的“百企联百院”活动中,企业自愿投资,100家企业结对帮扶100个文化院坝。通过爱心投资或捐助设施设备、赞助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等方式积极参与文化院坝建设。众人拾柴火焰高,各类文艺社团也积极参与到文化院坝的建设、管理和服务中来,免费或低价为文化院坝创作编排文艺节目、参与演出活动。群众的热情被极大调动起来,有的自愿拿出自家住房和院坝改造为舞台、文化活动室,免费向公众开放;有的自愿出资购买演出服装、设备道具;还有人当起了文化志愿者,自愿参与文化院坝的管理和服务。

经过几年的探索,眉山一大批文化院坝建成,促进了乡村文旅繁荣兴盛,促进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促进了乡风文明社会和谐,促进了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提升了群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为眉山文化强市旅游强市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如今,“乡村村晚”“文化惠民乡村行”“戏曲进乡村”等群众文化活动在各地渐成气候,每年开展1500余场活动,眉山人民搭建起了“自家门口文艺大舞台”“永不落幕的农民大舞台”。

上海:

精准对接公共文化需求

黄艺芹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上海市首次出现了周末青少年上文化艺术课程、家长同步上成人课程的景象。家长在等待接送孩子的时间里也能学一门喜爱的美育课程。

这个叫做“周末美育课堂”的课单,由上海市响应全民美育行动而推出。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以公益性的收费邀请专业院校、院团的艺术家为孩子们做艺术美育启蒙,在周末开设音乐、舞蹈、戏曲、美术、国学、沪语等课程,打造一个以少儿和青少年为主要受众的美育艺术普及项目,同时纳入公共艺术教育特色体系。据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吴鹏宏介绍,项目师资团队大多是来自国有院团和专业艺术院校的艺术家和专业老师,其中拥有高级职称以上的专业师资比例达75%以上。上海市群众艺术馆还联合有经验的社会机构一起参与,为幼儿和青少年策划公益性的艺术培训课程,作为校园“双减”后美育艺术教育的补充。为了给接送孩子的家长提供服务,该馆还特别开设了传统书画装裱与修复入门班和成人沪语班2门成人课程。

据介绍,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作为文化馆“周末美育课堂”的总校开展试点,接下来将从服务对象、服务时间和服务空间3个维度以“5+2”“白+黑”的模式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公益性艺术普及和培训,逐步实现人群、时间、空间的全覆盖。后续,还将逐步根据成效和需求在全市各区文化馆和群艺馆复制及推广。

2021年,上海公共文化内容供给整体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入围市、区两级文化供给的798家单位,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丰富的公共文化“菜篮子”。截至9月底,上海举行服务活动24151场,文艺辅导超过4.6万课时,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10月21日至22日,上海一年一度的公共文化产品采购大会又在奉贤举行。同步,线上文采会及配送产品点赞活动也在公共文化配送平台及手机端上线,共有1079家机构、5998个产品参与线上文采会展示。5年来,上海立足供给侧改革,文采会搭建公共文化服务产品采购平台,广泛吸纳社会主体及优质资源,不断扩大产品采购范围,更加精准地服务市民百姓的文化需要,有效推动了公共文化社会化发展。

“文化配送直播间”是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今年的一个重要项目,是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顺应公共文化服务线上转型而倾力打造的一个公共文化配送“直播栏目”。栏目通过大数据分析,选取市民喜爱的优质文化配送产品进行直播推介,让家门口的文化服务信息直通市民百姓;也通过开展培训直播,对近千家社会主体以及全市各区、街镇、居村的文化配送从业人员进行业务指导。作为今年文采会一大亮点环节,“文化配送直播间”21日进行了6小时直播,近20位嘉宾轮番上场,全方位解读公共文化配送的整体情况。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吴鹏宏介绍,下一步,上海公共文化内容供给工作将进一步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等技术,加强文采会及公共文化供给数字化建设,以更好的产品、更优的服务、更精准的对接,实现公共文化供给高质量服务。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1年10月29日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邱梦颖
热门评论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