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惯招”用成“奇招”
■高 凯 黄昱晖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正”与“奇”分别指常规战法与非常规战法,即“惯招”和“奇招”。兵家历来重视以奇制胜,力求在战场上多想“奇法”、多用“奇招”,但兵无定势,战无常规,“惯招”用好了往往就成了“奇招”。
革命战争年代,我军“游击战”的主要实践运用有袭击战、伏击战、破击战、袭扰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假如每次作战选择2至3种招法,则可产生300多种变化。这就是为什么日本侵略者明知我军善用“游击战”,却无法有效应对的原因。还有,在太行山抗日前线,我抗日军民凭借高超的战斗素质和对武器装备的娴熟运用,利用仅有的几门迫击炮,击毙了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神枪手”张桃芳凭着手中一支普通步枪消灭了200多个敌人,给对方造成极大的心理震慑。可见,招不在多、练精则灵;招数练精、配合默契,也可收得“奇招”之效,令对手心惊胆寒。
把“惯招”用奇,其要义就在攻敌不备。攻敌不备就是作战行动不被对手所防备,让对手想不到、看不到。七亘村伏击战,刘伯承元帅敢于打破“战胜不复”的兵家大忌,重叠设伏,在同一个地域、运用同一“惯招”打击日军,打的就是敌人“想不到”。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采取诱敌深入、运动歼敌的惯用战法,西线三所里快速穿插、东线极寒天气中藏兵于雪,打的就是敌人“看不到”。
把“惯招”用奇,关键在把握战机。四渡赤水,红军在国民党军眼皮底下穿插歼敌、如入无人之境,只用了一招就是瞅准战机、寻敌之隙、运动破敌,通过寻找位于侧翼、后方、结合部的敌作战部署间隙、薄弱环节,“见缝插针”“体系破击”。粟裕将军尤擅大兵团歼灭战,常用的战法就是围点打援。孟良崮战役中,以5个纵队割裂围歼、以4个纵队阻击打援,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济南战役中,又以4个纵队攻城、5个纵队打援,同样取得了作战胜利。“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指挥员只要知晓自己手中的“惯招”,针对不同对手、不同环境,选择有利战机,“惯招”就可变为制胜的“奇招”。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没有哪本教材和条令能够明确指出哪些是“惯招”、哪些是“奇招”,但都在引导我们打赢制胜。作为指挥员要深刻认识到,奇往往不奇,正亦每每不正。有时,奇用得多了,常常变成了正;正用得好,往往变成了奇。所以,必须正确认识“惯招”与“奇招”的辩证关系,根据战场态势、作战进程以及各种情况和条件,灵活运用奇正之术,做到出敌不意、出奇制胜。
战争是充满不确定性的领域,实战的不确定因素永远是最多的,也是最难以控制的。两军对垒,纵然千变万化的“奇招”能让敌“乱花渐欲迷人眼”,但支撑“奇招”的是一步一动扎扎实实训练出来的“惯招”,把“惯招”练到极致、用得巧妙,往往就成了歼敌的奇招、妙招。习主席在视察空降兵军时强调,要抓好基础训练和重难点课目专攻精练。我们只有把指挥员的指挥基础、官兵的实战技能训精练实,在“惯招”上不逊于任何对手,出起“奇招”来才能愈发得心应手,从而赢得主动、获得胜算。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