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颗永不生锈的“钢钉”
■李银辉
陆军边海防学院教员李银辉(右二)在模拟哨所前进行现地教学。商志远摄
“回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盏盏昏暗油灯下,他们探寻中国的复兴之路……”
冬日古城,陆军边海防学院教授李银辉和他的学员们,来到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开展现地教学。走出传统课堂,从实地实景中感悟革命精神,让学员们通过追寻先辈的足迹启迪思考、投身实践,是李教员一直坚持的教学方式。
从红色场馆到部队一线,思政课堂无处不在。扎根讲台22年,李银辉心系边防,带着教研团队走过了40多个边海防旅(团),将调研成果融入政治理论课堂教学,在学员中叫响“我的专业是边海防,我的战位在边海防,我的未来在边海防”。
情系万里边关,淬炼忠诚信仰。多年来,李银辉见证了一批又一批边海防学子奔赴山海,以热血青春护卫祖国疆土。
【主讲人名片】
李银辉,陆军边海防学院某教研室教授,从教22年,编写全军和陆军政治理论统编教材13部,出版专著2部。参与新时代人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体系编写,获全军政治理论成果特别奖2项、三等奖2项。
榜样的力量
又到岁末,回顾2024年,这是我从教生涯的第22年。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员,当初走上讲台之前,在连队担任指导员的经历尤为宝贵。
军校毕业后,经过几年部队历练,我成为陆军某团步兵营的一名指导员。刚开始对官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我只会照本宣科,收效不大。直到遇到一名战士,我的教育方法开始发生转变。
那名战士的父母告诉我,他来部队前一直不太听话。他的父母还说,希望部队能好好教育他。
新训期间,他多次想打退堂鼓。很多人觉得应该退兵,我却不想放弃。一次谈心得知,他觉得当兵不如打工贴补家用来得实在,我讲的道理他没听进去。
一次,团里请“一级战斗英雄”牛先民为新兵作报告,我安排他坐在最前面。当听到在战斗中身负17处重伤的牛先民,为了夺取胜利,将流出的肠子塞回去,勒紧腰带继续战斗时,我留意到他的眼眶湿润了……
报告结束后,他虽然还是作风松散,但有了些许转变:站队愿意站排头了,休息日能够主动拿起班里的扫把。于是我趁热打铁,让他承担一些连队的日常工作,让他感觉到自己是被连队需要的。
在英雄前辈鼓舞下,在身边优秀战友带动下,他渐渐理解了军人的使命,决心迎头赶上。后来,这名战士凭借优秀的军事训练成绩留队,还当上了班长。
这件事,不仅改变了他的人生,也让我更加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
从部队的英雄前辈和优秀官兵身上,我深刻感悟到信仰的力量。2002年,我被遴选到军校担任政治理论教员。
“教员,我们怎么才能像革命先辈一样永葆自己的初心呢?”这个许多学员都曾提出过的问题,也是我从教以来一直在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今年春天,我和学员们赴延安进行现地教学。在那里,大家又一次坚定了答案。
“王若飞、叶挺、邓发……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构筑革命胜利的基石。”站在延安“四八”烈士陵园的纪念碑前,我向学员们讲述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
1944至1946年间,王若飞冒着随时牺牲的危险,三次参加国共谈判,用生命践行了“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诺言;叶挺被国民党反动派非法监禁5年之久,面对敌人威逼利诱、宁死不屈,写下《囚歌》以明志……
“榜样就在面前,经常和英雄对话,能引导我们主动承担使命,信仰也会慢慢扎根于心……”学员左镇彰听着记着,目光中多了一分笃定。
课后,我组织学员们讨论交流。
“革命烈士那种‘为谋解放头可断,留得清白在人间’的不屈品质和远大革命理想,会一直鼓舞、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青年前进。”
“我们也要做好自己的事,努力学习,毕业后把自己的青春奉献在最美的边疆!”
“对!我要到边关海岛去、到军事斗争一线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
学员们群情激昂,纷纷写下志愿书,立志铆在祖国的边防线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钢钉”。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没有辜负“铸魂育人”的神圣使命;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一代代军人淬火成钢,为心中理想不懈奋斗的身影。
边关的温度
还记得我们教研团队第一次走边防,去的是一个“四无”小岛——无航班、无淡水、无岛上原住民、无农耕地,只有一群守岛官兵常年驻守。
岛上的教导员告诉我们,他们有一个传统,每名刚上岛的新兵都要品一品海水的味道,为的是忆苦思甜。夜晚,我们在岛上随处走走,看到满天繁星下站哨士兵凝望的前方,就是大陆上的万家灯火。
“刚开始来的时候不适应,岛上条件很艰苦,但想到我们守好这里,就守好了祖国的万千小家,心里就有了一种很充实的感觉……”他满脸笑意地说着,但教员们却笑不出来。
走边防的路上,这样默默坚守的战友们,我们遇到了许多。
在岗巴哨所,我们调研结束临走时,一名战士要加李丽教员微信。看到他的微信头像时,李丽教员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那是这名战士入伍前的照片,英俊帅气的样子和现在的他判若两人。
在哨所当兵十几年,高原凌厉的风霜在战士的脸上刻下痕迹,但他的眼眸是那样清亮坚毅。这名战士告诉我们,除了运送物资的战友,从外面来的人很少,所以他非常舍不得我们走。他不停地问可不可以晚些走,因为这里的晚霞非常美……
回到学校,这些鲜活的、冒着“热气”的故事,都被我们写进了教案,带入了课堂。
“现在的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有感情、有温度的。”学员王成洋说。当年暑期实习,他走过澜沧江,来到边境小镇,看到家家户户飘扬的五星红旗。老乡们告诉王成洋,任何时候,看见解放军他们就安心。
那一刻,王成洋真正理解了戍边的意义。今年,他毕业时毅然选择了云南边防,立志用青春护卫祖国安宁。
“第一次踏上边防巡逻线的那一刻,我真正体会到课上讲的‘荣誉与责任’是实实在在的。”站在界碑前,毕业学员李国瑞激动地说。
高原海岛、戈壁深山,冷的边关热的血。正是满腔热血,让一代代边防军人默默坚守,无怨无悔。
角色的对话
“每一个哨所就是一颗耀眼的星,每一座界碑就是一个坚固的堡垒。沿着哨所的小路,我们从这里走向战场。”舞台上大“雪”纷飞,音乐声低沉雄浑,主讲学员王延森热泪盈眶。
这是我们教研室教员带领学员参加西安市大学生红色经典诵读比赛的场景。在边海防学子的倾情演绎下,《哨所的小路》脱颖而出,获得了第一名。
一场演出就是一堂震撼人心的思政课。我们从边防挖掘感人故事,通过情景演绎、话剧编排将这些故事讲给未来的“边海卫士”听。
“万里边海防,颗颗‘钢钉’听党召唤”“守好边海防,我们的战位在脚下”……在学院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钢钉》演出现场,剧中的台词激荡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灵,豪迈的英雄气概给大家带来深深触动。
舞台昏暗的灯光下,一名军人以身体堵住被“敌人”冲破的缺口,“轰”地一声倒了下去……
此前,因外形与话剧主人公原型——“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相似,秦才华被选定出演主角。他一遍遍研读陈红军的事迹,决心要演绎好这名英雄学长的故事。
排练中,他一次次摔倒又爬起,不下百次。身上磕出多处青紫,他只是笑着说“没事”。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秦才华曾在训练400米障碍时摔下过高低板,身上的伤还未痊愈。
当话剧成功上演的那天,看到现场观众为英雄的故事流下热泪,秦才华觉得一切的付出都值得。话剧落幕,回到训练场的他更加生龙活虎。经过努力练习,他的400米障碍成绩达到优秀水平。
“不恋闹市钻山沟、守着清贫谈富有、远离团聚不言愁、豪饮孤独当美酒,因为演出话剧一次次与英雄学长‘同甘共苦’,我也深刻感受着边防军人的精神世界和家国情怀。”秦才华说。
话剧《钢钉》中,马上就要退伍的老兵罗进,巡逻时为救战友牺牲在雪崩中。
被问及如何看待罗进这个人物时,饰演者黄壮回答道:“抉择面前,唯有担当。穿上军装就得干军人该干的事,咱边防军人的任务就是守好边防。”一次次排练,让黄壮与饰演的驻守高原多年的老兵产生了共情。走下舞台,回到课堂,他以一名优秀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学习和训练更加刻苦。
多年来,我们积极探索思政课程改革,对思政课程目标、内容和方式进行顶层设计,以情景再现、沉浸体验、文艺演出等学员易于接受的形式展开,拉近思政课教学与学员的距离。
陆军边海防学院的校园里有一条“边防路”,道路两旁模拟建造了许多哨所、界碑等边防景观。走在“边防路”上,感受着边防军人的壮志豪情,学员们目光灼灼,向前迈进的步伐坚定而有力。
(王珮、张文岳整理)
听课留言板
星火照亮征程
■王 珮
治国必治边,强国必强边,边海防的稳定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每年,一大批信念坚定、不畏艰险的军校学员奔赴边海防、扎根边海防、建功边海防,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在他们前行的路上,党的创新理论如同一把火炬,点燃每个人心中的理想星火。点点星火汇聚在一起,共同照亮万里边海防。
理论如火,教育则如水、如空气,滋养着广大一线指战员和军校学员。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多年来,陆军边海防学院思政课程教育瞄准立德树人、为战育人,把红色传统、边海防特色文化作为重要资源,培养具有“永不生锈、永不退缩、永不偏移、永不松动”钢钉精神的新时代戍边卫海战士,源源不断地为边海防输送人才。
靶向施教,入脑入心。该学院创新思政课教育模式,通过“沉浸式思政、代入式感知、翻转式体验”,多措并举引导广大学员“上下求索”,让学员在以学促思中提纯政治品格、锤炼胜战本领、激发奋进力量。烈士陵园、英雄故居、历史遗迹……无处不是讲台,处处蕴含真理。教员们深入一线开展现地教学,带领学员学好理论、寻根溯源,聆听故事、传承精神,进一步坚定卫国戍边理想信念。
星火照亮征程。政治理论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引领学员走向热爱边防、扎根边防、建功边防的精神高地。为锻造卫国戍边钢铁长城,边海防学子接力传承,不怕苦、不畏难,让青春之花在祖国绵延万里的边防线上灿烂绽放。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