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功与让功
■陈鲁民 王孝经
建功立业一直是世人的最高追求,古人就把“立德、立言、立功”作为人生成功标志,称为“三不朽”。封狼居胥,勒石燕然,也一直是军人的最高追求。面对功勋荣誉,究竟应该表现出什么样的姿态,检验一个人的格局与担当。
争功。你觉得你功劳大,我觉得自己功劳更大;你自认居功至伟,我认为首功非我莫属。在论功行赏时,就会纷争不断,矛盾重重。三国末期,钟会、邓艾两将分路伐蜀,钟会取了汉中,邓艾攻下成都。二人因争功水火不容,结果两败俱伤,相继被杀,这就是历史上的“二士争功”。
让功。明明是自己辛苦付出立下的功劳,却要让给他人,这是需要胸怀和风格的。东汉名将冯异,屡立战功,但到论功行赏时,其他人争得不可开交,他却远远站在大树下,被后人尊称为“大树将军”。
平心而论,名利之心,人皆有之。但应认识到,争,是争取,争先、争光、争夺,力争上游;让,是退让,谦让、辞让、推让,力辞恳让。正确地争,能给人以朝气、激情和力量;可敬地让,能给人以温暖、感化和醒悟。
主动让功辞功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作风。1935年10月,彭德怀指挥红军打了一个大胜仗,威震敌胆,毛泽东同志写诗盛赞:“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彭德怀得知后,马上将诗改为“谁敢横刀立马?唯我英勇红军。”李聚奎能征善战、屡立战功,开国上将杨得志、邓华,过去都是他手下的团长、政委,其资历显然在上将之上。可大将军衔仅有10人,不宜增加,组织上正犯难怎么开口做工作,李聚奎主动提出:“就低不就高,上将就行!”钱学森一贯反对别人称他“导弹之父”或“航天之父”,总以诚恳的态度告诉大家,像“两弹一星”这样的大科学工程,不是哪一两个人能干成功的,“一切成就归于党,归于集体”。回望党史军史,多少优秀的同志在功名面前豁达大度,这正是我党我军能够团结奋斗、战胜重重困难的重要原因。
渴望立功是人之常情,但争功最基本的要求是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功劳,更不能无中生有。不要总说自己的工作重要、别人的工作不重要,不要总说自己忙得不得了、别人闲得不得了,不要总说自己的工作难、别人的工作容易,不要总感到自己吃了亏、别人占了便宜。否则,就会像“二士争功”,弄巧成拙、适得其反。争功与让功,实质上是价值判断和人生态度问题。态度决定一切。我们应当以健康积极豁达的态度来正确对待人生中的争与让。当争则争,当让则让。通过争,激发活力,创造出色业绩;通过让,弘扬美德,营造温暖和谐。
为了团结,为了大局,为了齐心,为了聚力,主动让功辞功,高风亮节,日月可鉴。但领导要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正确引导、赏罚分明、处事公正。刘邦得天下后,手下将领争功不断,他就开了一次评功大会。大家讲完后,他总结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定出了首功三人,众皆服气,从此不再争功。还有“大树将军”冯异,虽然他不争功,淡泊名利,但刘秀不让老实人吃亏,仍把他名列“云台二十八将”。
少一分个人得失的计算,就能多一分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奋发有为;少一分名缰利锁的束缚,就能多一分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闯劲干劲。新时代新征程,既以“建功立业舍我其谁”的精神履职尽责,又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气度成他人之功,同心同德、勠力实干,我们必能赢得更出彩的人生,成就更绚丽的事业。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