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高原,风寒料峭,当记者走进西部战区空军某部的一个房间时,里面不时传出摩尔斯电码“嘀嘀嗒嗒”的声音,原来,报务员龚美沛正在加班加点进行夜训。按报务专业的行话讲,龚美沛目前听记电报的速度,最快能达到190码,这是一个十分惊人的速度。
记者:你现在最高速度是多少?
龚美沛:190码。
记者:190码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听一下。
记者:在我们的耳朵听来,这些“嘀嗒”声已经完全连在一起了,根本听不出其中的间隔停顿。你目前听记电报的速度应该是非常快了,那你每天还要坚持训练吗?
龚美沛:坚持,因为自己还想着突破。
龚美沛在工作中(廖继龙 摄)
中专毕业的农村娃
历经生活酸甜苦辣
坚持到底、勇于突破是龚美沛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2000年出生的龚美沛是甘肃兰州人,他1米7的个头,大眼睛、双眼皮,鼻梁挺拔,看起来阳光帅气。但是,与人们传统印象里的西北汉子不同,他的整体气质是沉静且内秀的,少了几分豪放,多了几分腼腆。
龚美沛:我小时候是和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的,爸妈在外上班。我家里有地,种玉米、土豆和百合。我学习并不是很好,只是中专毕业。读中专的时候,自己还打过好几份工,去啤酒厂搬啤酒,去火锅店端盘子,啥都干过。中专毕业前的实习,我还到了北京,在天安门东地铁站当安检员。
记者:那个时候,有想过要参军吗?
龚美沛:我一直都想当兵。满了18岁,我就去报名参军了。我是2018年2月从北京结束实习,回到兰州。那时候,我害怕自己役前训练过不了,所以就天天锻炼,增强身体素质。2018年6月,我正式报名参军。当时我们镇上有7个人参军入伍,里面就有我。最后,我被分到了空军。
龚美沛十分注重学习(廖继龙 摄)
满怀欣喜参军入伍
却在摩尔斯电码前挨了“当头一棒”
2018年9月,18岁的龚美沛如愿参军入伍。经过三个月新训生活的摔打磨砺,他从地方青年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军人。龚美沛回忆说,当时他一直在憧憬着早日下连,真正开启沙场点兵、冲锋陷阵的军旅征程,但没想到新训结束后却被分到一个训练基地,学习不仅陌生并且难度极大的报务专业。
龚美沛:刚开始去,教员跟我说,首先要把电码符号背会,之后他会把电码符号播放出来,让我们写下听到的电码符号。我们的电报纸上印有这种格子,一个格里能写四个数字或者字母,这就是一组。当听写时,教员一次会播放10组电码符号,就等于40个数字或字母。第一个星期,我一个电码符号都没听出来。
记者:教员让你们听的那个声音是什么?
龚美沛:电码符号,假如A是“嘀嗒”,B是“嗒嘀嘀嘀”,C是“嗒嘀嗒嘀”……等到听写时,教员会打乱顺序,按四个一组,把这些声音给你播放出来,你要准确写出“嘀嗒”声代表的字母或数字。一开始,我是真听不出来,但是教员以为我是故意不好好学,感觉我不适合这个专业。当时我就下定决心,这个专业再难,我也要把它学会。
报务专业的学习,没有捷径,唯有勤学苦练。龚美沛说,成长,就是一场和自己的较量。他就是不服输,不认输,不相信自己真的比别人差,所以就拼命去练,全力以赴迎头赶上。
龚美沛:为了学好专业,我就是勤加练习。我们听抄电报,要练“压码”,比如说,一段内容为“1234”的电报,“嘀嗒”代表“1”,“嘀嘀嗒”代表“2”,“嘀嗒”声响起的时候,先不写,要在脑子里把“1”这个数字给“压”住,也就是记住,等“嘀嘀嗒”这个声音响起的时候,再去写“1”。刚开始,我听抄电报的速度只有30码,经过不断练习,等到6个月的培训结束时,我的速度能达到100码,也算刚到同一批培训学员里的中等水平。
龚美沛利用休息时间苦练报务专业技能(廖继龙 摄)
“菜就多练”
成功之路没有捷径
6个月的培训结束后,龚美沛被分到西部战区空军某部通信连。这里地处高原,高寒缺氧的环境让人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龚美沛说,一开始,自己在连队报务台听记电报的速度,还远远达不到当初在训练基地学习时的水平。
龚美沛:一张电报纸上面可以写300组数字,一组里面包含4个数字,总共有1200个数字。我们听抄电报的要求是1200个数字必须要全对,和电报机播放的一模一样。刚开始,我要么有一个数字抄不上,漏了,要么听错了一个数字,这让我心里特别着急。当时我的抄报速度不要说100码,就连90码也达不到。
从军以来,尤其是在钻研报务专业的过程中,龚美沛遇到过很多困难,也遇到了一些工作上的瓶颈。当记者问到他如何解决这些难题时,龚美沛总是特别朴实地说——“多练”。
龚美沛:经过1个多月的训练,我的抄报速度终于达到了100码。当时就在这个房间,班长就在我旁边。
记者:什么感受?
龚美沛:高兴得哭了,怎么说呢,开心,特别开心。我转过头看了一下我的班长,班长就笑着对我说,“挺不错,好好练,今年比武有希望了。”
来到高原两个月后,还是上等兵的龚美沛,参加了军级单位组织的一次专业比武。在与众多老兵的较量中,年轻的龚美沛顶住了压力,成功超越自我,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龚美沛:比赛时,我很紧张,不敢分神。可没想到,由于手上的汗太多了,我手中的铅笔突然滑落,掉到了地上。我赶紧把铅笔捡起来,迅速把脑海里记着的3个电码符号写上,用报务专业的话来说,这叫“抢抄”。最后,经过三轮激烈比拼,我战胜了那些老兵,拿了第一。
从“新手小白”到“专业大拿”
日复一日锤炼实战硬功
星光不负赶路人。龚美沛凭借着能吃苦、敢担当的劲头在专业上不断精进,从一名“新手小白”成长为连队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龚美沛也不再满足于单纯提升听记电报的速度,而是聚焦高原战场的环境特点,着力培养一批能在高寒缺氧和强干扰的环境中,随时完成听记电报任务的报务员。
龚美沛:当时我们在一座海拔5400多米的高山上练习收发报。刚上去时,我感觉脑袋很晕,很疼,身体状态非常糟糕,很难集中注意力。听记电报时,明明感觉自己记住了这个数字,但写的时候却忘了。
记者:对你们来说,不可能永远都在机房里抄报,因为一旦战争来临,你们可能会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中收发报。
龚美沛:是的。等到战争来临那一天,我们也不知道究竟会在什么样的恶劣环境中执行任务,但是我们必须要顶得住自己的内心压力,顶得住来自各方面的干扰,所以我们平时就必须多在陌生地域、恶劣环境里勤加训练。
在那段时间里,龚美沛和战友们登上海拔5000多米的高山,走近奔流不息的雅鲁藏布江,奔赴嘈杂的飞机起降场……在各类恶劣环境中展开报务专业训练,锤炼出紧贴实战的听记电报硬功。在后来的一次重要任务中,龚美沛所在营以通信保障“零差错”的成绩荣立集体三等功。而他摸索出的训练法也被战友们亲切地称为“龚美沛训练法”,在全营得到推广。
龚美沛:入伍第三年,我就当班长了,开始带徒弟。我会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量身打造训练计划。
记者:你带出来的最出色的徒弟是什么样的?
龚美沛:有一个小伙子,刚开始学习报务专业时,那真是和当初的我一模一样。虽然他上手能力特别弱,但是上进心特别强,自我约束能力也特别强,每天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训练,补齐自己的能力短板。后来,他也参加了很多比武竞赛,拿了很多名次。我和他也同台竞技过,我们既是师徒又是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
龚美沛和战友们展开报务专业训练(廖继龙 摄)
奋斗成就火热青春
获评“全军信息通信战备先进个人”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一件让人心疼的事。由于长期高强度地进行报务训练,龚美沛的健康受到了影响,有时候会出现“幻听”。即便在家休假,“嘀嘀嗒嗒”的电报声也会不时出现在他的耳畔。
龚美沛:回家休假,和爸妈在一起,那种“嘀嘀嗒嗒”的声音突然一下就从耳朵刺进脑袋里,额头就开始疼。2023年的时候,我爸妈就劝我说,要不然就回家吧,家里面都挺好的。我说,还是要继续在部队里干,自己很热爱部队,很热爱这份工作,电报已经成为自己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从军以来,龚美沛在军级以上单位组织的比武中先后3次获得第一名,被评为“强训先锋”和“练兵备战先进个人”,荣立三等功1次。2024年12月25日,龚美沛被军委联合参谋部、军委政治工作部表彰为“全军信息通信战备先进个人”。面对这样一份沉甸甸的荣誉,年仅24岁的龚美沛倍感欣喜,又很清醒坚定。他知道,自己的军旅生涯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路还很漫长,更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踏实。
龚美沛:拿到这个荣誉之后,我应该以更高标准投入到工作中,戒骄戒躁,把班里面的事务管好,带领班里战友抓好训练。我的目标就是在部队里一直好好干,踏踏实实地走下去。因为我热爱部队,军营生活让我感觉很快乐。
作者:王锐涛 郝铮 邓栋之 李再华 普正鑫 徐林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