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警新疆总队某支队2024年度感动人物颁奖典礼上的一段获奖致辞视频刷屏网络。获奖者谭定潇的成长故事,让人动容——
大山里,走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讲述人 武警新疆总队某支队二级上士 谭定潇
春节期间,我接到很多战友的拜年电话。除了新春祝福,他们都提到不久前在网络上看到的那段致辞视频,“定潇,你说的那段话太感人了”。
视频中,我站在支队“卫士荣光·2024”感动人物的颁奖舞台上,发表获奖感言——“大凉山,也能走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结束时,我泪流满面,情难自抑地闭上双眼,向以为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深情告白:“爸,妈,你们是全天下最善良的父母,最伟大的父母,我爱你们。如果有来生,我还做你们的儿子!”
话音刚落,我突然听到主持人说:“你不妨转过身看看。”待我回过身去,非常意外地看到,父母和外婆就站在我的身后。我忍不住上前把他们紧紧拥在怀中……
走下舞台,我才得知,是支队领导瞒着我,千里迢迢把我的家人接来参加颁奖活动。他们的到来,是我收到的最好的新年礼物。
后来,在手机上看到那段视频,我也很难解释,自己在舞台上为何会那样激动,道出事先准备好的获奖致辞之外的“即兴感言”。那段话,确实是我的心里话——鲜花与荣誉从来不只属于我自己,也属于生我养我的父母。
我的家乡,在四川大凉山。父母是聋哑人,擦鞋是他们唯一的生计。从我记事起,他们每天天还没亮就背起小竹篓,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到镇上摆摊擦鞋。
大凉山的冬天,格外冷。父亲的双手一到冬天就长满冻疮,母亲手上也全是冻裂的口子。为了省钱,他们舍不得用创可贴,就买最便宜的医用胶带,把10根手指缠满。
摆摊擦鞋挣不了几个钱。我的父母一双鞋、一双鞋地擦,供我和姐姐上学,养育我们长大成人。这些年,他们到底吃了多少苦,我和姐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那天,主持人问我获奖感受。站在舞台上的我,胸前戴着6枚奖章,身上披着鲜红的绶带。当聚光灯打在我的脸上,我能感受到台下的目光都锁定在我身上。这样的“高光时刻”,我非常自豪,父母没在现场看不到,可我还是发自内心地想让他们与我共享荣光,让他们为我高兴。
当我转身看到父母不知何时已悄然站在身后,看到他们眼中泛着的泪光,台下的掌声、现场的音乐声全都在我耳边消失。此刻,不是军人的父亲,向我敬了一个军礼。他一生无言,却用勤劳、坚韧的背影,告诉我奋斗的样子。
年少时,我不懂父母的艰辛,有时还会因为父母以擦鞋为生感到自卑。当兵后,我渐渐理解了父母,而且越来越感谢他们,为我树立了人生的榜样。
2016年,在父母鼓励和支持下,我报名参军,走出大凉山。为了给父母争光,我从新训开始就坚持加训加练,别人跑一圈,我跑两圈,别人做50个俯卧撑,我做100个。慢慢地,我在同批新兵里脱颖而出,因训练成绩优异被选拔为特战队员。后来,我又通过不懈努力,选改了军士,当上了班长。
我把这些喜讯告诉父母,他们非常骄傲,把我立功受奖的照片存在手机里,逢年过节时用手语比划着,向亲友们介绍。看到他们高兴的样子,我下定决心在部队继续好好干,要像父母呵护我那样,在未来为他们撑起一片天。
想要结出甜美的果实,就要经历风雨的洗礼。2020年,总队组织侦察专业集训,我在训练时扭伤了脚踝,可结业考核要在两周后展开。上报参加考核名单的那个晚上,区队长担心我伤病未愈,没在名单上写我的名字。我在他的房间“磨”了1个小时,终于拿到“通行证”。
临考前,我用绷带在受伤的脚踝紧紧缠了一圈又一圈,直到作战靴几乎都穿不进去。我的士气也感染了身边战友,大家铆足了劲向前冲,最终我所在小队取得综合排名第一的好成绩。
一路走来,父母用行动告诉我,不管在什么岗位,只要踏实肯干,一定能闯出个样子。凭着一股敢打敢拼的劲头,我连续5年蝉联支队自由搏击比武冠军,两次荣立三等功。
我十分感谢支队领导带给我的这份“惊喜”。他们特意派了一名战友,把我的家人从四川老家接到单位驻地。颁奖典礼结束后,支队还组织战友们为他们举行了一场欢迎仪式。父母和外婆在营区住了两天,我带他们参观班排宿舍,参观支队史馆,还陪着他们一起去驻地城镇逛年货大集,给他们买当地特产。
这是我和父母第一次在军营团聚,也是幸福的团聚。我会带着父母的期望,带着领导和战友的关爱,继续拼搏奋斗,勇毅前行。
(包天星、董虎整理)
作者:谭定潇 包天星 董虎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