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承诺 三代守护
——广东省乐昌市廖聪济一家九十四载守护红军烈士墓
■林晓淇 易伟华
廖聪济带着儿子廖汪洋擦拭清洁李谦烈士墓碑,并为墓碑描红。黄晓坪摄
“李师长,我带儿子来给您扫墓啦。托您的福,自从我们一家跟着您从大山里迁出来后,政府在烈士纪念园给我安排了工作,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前不久,广东省乐昌市梅花镇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廖聪济带着儿子廖汪洋清除掉杂草、清洁完墓碑后,坐在红七军二十师师长李谦烈士墓前说起了自己的近况。
1931年2月的一天,2名红军战士抬着一名重伤员敲开了廖家大门。他们是从梅花墟突围出来的红七军官兵,希望能在廖家暂住疗伤。得知来意,廖聪济的祖父廖文成毫不犹豫将3人安顿在家中。由于大山里缺医少药,那名受重伤的红军不到半个月就牺牲了。陪护的两名红军离开廖家前告诉廖文成,牺牲的人叫李谦,是红七军二十师师长,只有23岁,并写下一张字条,简要记述李谦在此疗伤的经过,恳请廖文成看护好李谦的遗骨,待革命胜利后再来找他。廖文成欣然答应:“请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守护的!”
一句承诺,一生守护。廖文成将李谦的遗体埋在自家屋旁,也不敢刻碑文,一直默默守护着。“答应红军的事一定要做到!”临终前,他将守墓的任务交给了儿子廖更新。
那时,住在大山里的廖聪济一家日子过得并不宽裕,一年到头,也只有过年时才能吃上一顿肉。“当年,尽管家里经常野菜当饭,但像清明、中秋、春节这些节日,李谦烈士墓前的红烛、高香都没断过。”廖聪济回忆说,“在我记忆中,李谦烈士就是我们的亲人。”
“父亲慢慢变老,身体越来越差,我要接过守护的接力棒。”2005年,在外打工的廖聪济回到老家照顾年迈的父母,也接过了守护李谦烈士墓的担子。
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文物部门在对红七军梅花镇战役临时指挥部旧址莲花祠的普查过程中,确认了李谦烈士墓。至此,廖家三代孤守红军烈士墓数十载的故事才为世人知晓。2010年12月,李谦的遗骸被迁入乐昌市在梅花镇新建的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与他当年曾经血洒粤北大地的500多名战友重聚。
“不能让默默奉献的人吃亏!”乐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介绍,李谦遗骸迁入纪念园一个月后,廖聪济被聘为纪念园管理人员,一家人也随之被安排迁出深山。2020年,该纪念园划归新成立的乐昌市烈士陵园服务中心管理后,廖聪济被转为乐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勤人员。
青山深处埋忠骨,九十余载守诺言。随着廖聪济一家三代守护红军烈士墓事迹的广泛宣扬,2019年,廖聪济入选“中国好人榜”。此后,他又先后获得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说完话,廖聪济起身拿起毛笔蘸上朱砂,在墓碑上仔细描红。很快,上面的五角星就鲜亮起来……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