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日本东京一家超市内,大米供应短缺。\法新社
日本从去年开始持续出现米荒,大米价格持续攀升。日本农林水产大臣江藤拓14日宣布,当局将释放五分之一、最多21万吨政府储备米,以增加市场上大米流通量、降低销售价格。这是日本政府首次为了保证大米流通动用政府储备米,此前只在自然灾害、大规模歉收等紧急情况下才动用储备。不过,分析认为,释放储备米的成效尚待观察。
【大公报讯】日本农林水产大臣江藤拓14日宣布,政府计划向市场投放21万吨储备米,投放工作将于3月中旬开始。农林水产省储存约100万吨稻米,释出的大米约占紧急储备的五分之一,约占日本预估年度需求的3%。
这次是日本自1995年建立储备制度以来,首次因为供应链问题而动用储备米。这些储备米将通过竞标方式出售给收购商,首次将投放15万吨,其后根据情况调整。首批投放的大米预计将于3月底或4月初进入超市零售,大部分大米为2024年生产,还有部分为2023年产。为防止米价暴跌,日本政府还将在1年内向买家回购等量大米,买家参与竞标时必须接受这一条件。
商家囤积居奇 民众吃不起
当局表示,2024年日本收成的稻米比2023年增加18万吨,但由于收购商增加,导致库存分散且部分商家囤货,主要米商收购到的大米总量反而比2023年少21万吨,因此当局紧急释放储备。
从去年7月开始,日本出现30年来最严重的大米短缺,被称为“令和米的骚动”,多地超市大米售罄。日本政府当时解释称,2023年的异常高温导致大米产量下降、访日外国客大增造成大米需求升高,以及民众为防灾囤积白米。日本当局去年原本认为,随着新米上市,可以解决米荒,但效果不如预期。
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的数据,今年1月27日至2月2日,每5公斤大米价格升至3688日圆,与去年同期的2023日圆相比,涨幅高达82%。大米居高不下导致通胀加剧,日本去年12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比前一年同期上升了3.6%,涨幅为近两年来最大。农林水产省在1月底调整政策,除大灾歉收等情况外,新增了“流通受阻”作为投放储备米的标准。
大米价格高企,迫使部分日本民众改变饮食模式。东京居民加藤惠理子(音译)表示,偶尔还会买米,但由于米价太贵,一看到价格就放弃购买,有时被迫改吃乌冬或荞麦面。
出口米无法在国内出售
分析认为,俄乌冲突令全球供应链受冲击、化肥等原料价格上涨,加上极端气候影响大米收成,再加上访日旅客人数上升等,都是推高日本米价的原因。日本政府此次发放储备米,不少批评声指当局反应迟钝。秋田县稻农菅沼诚史郎指责政府“做出决定的速度很慢,如果米价继续过高,消费者将远离大米,这可能会导致农民破产。”
《日本经济新闻》分析,有意见认为,日本政府的措施有助于抑制米价,但效果会受到政府卖给收购商的价格、大米品牌、流通时期所影响。若米价跌幅超出预期,恐引发农民不满,届时农林水产省将面临艰难的政策调整。根据政策,日本当局要求大米从播种阶段就必须限定用途,出口大米不能改为在国内流通。国内大米供应不足,但享受政府补贴的出口米无法填补缺口。受日圆贬值等众多因素影响,去年日本大米出口反而大幅增长27.8%,达120亿日圆。
另外,由于自然灾害频发且大米依赖进口,菲律宾在今年2月3日也宣布进入“粮食安全紧急状态”,菲律宾农业部计划半年内出售15万吨储备大米以稳定国内供应。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