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国门就是守家门”
——甘肃省肃北县马鬃山镇边防民兵巡逻见闻
■高文博 本报特约记者 贾保华
春寒料峭,中蒙边境马鬃山地区,气温低至-16℃。天还未亮,甘肃省肃北县马鬃山镇边防民兵哨所哨长巴音松布尔就开始整理装具。今天,他要带领哨所民兵与边防部队官兵一起巡逻。
检查马鞍、套牢缰绳、绑好脚蹬……“边境管理区非常大,冬季巡逻路积雪较深、路况复杂,巡逻车难以全覆盖,大部分只能依靠徒步和骑马。”民兵恩克巴特尔一边做着出发前的最后准备,一边向记者介绍。
半个小时后,哨所民兵在寒风中整齐列队,哨所门前的五星红旗猎猎作响。“敬礼!”巴音松布尔带领民兵向国旗敬礼。
“大家抓紧缰绳,注意安全,防止摔落。”在巴音松布尔带领下,20名边防民兵整理棉帽、口罩和防风眼镜,全副武装踏上巡逻路。
离开哨所没多久,天空中飘起了雪花,寒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记者不由得裹紧了大衣。40分钟后,巡逻队伍来到被当地人称为“白鹰嘴”的地方。远远望去,险峻的山体犹如鹰嘴一样高高耸立,山上白晃晃的积雪格外刺眼。
“这里是我们今天巡逻路上的第一道关,海拔只有1200米,但要想翻过它并不容易。”民兵苏巴依尔一边介绍,一边用工兵铲清理路面,不时还搭把手拉一下后面的同志,确保大家安全通过。
“下坡路崎岖湿滑,前年的一次巡逻,我在这里连人带马滚下去,断了两根肋骨!”苏巴依尔是一名戍边7年的老民兵,巡逻路上遇到过很多险情,但那一次遇险,他至今心有余悸。
尽管大家小心翼翼,意外情况还是出现了——民兵善夫在下坡时不慎踩到冰溜子,从3米多高的坡上滑落,恩克巴特尔见状,用身体挡住了下滑的善夫,一把抓住他的衣领。
巴音松布尔临时找了一个背风的山坳,组织大家短暂休整,补充一些食物和水。
“冬季巡逻,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聂海森腿上有多处擦伤,蔡龙去年在暴风雪中伤到了肩背,这些都是我们光荣的巡边勋章。”刚坐下来,民兵苏力德就笑着挽起袖口,露出一道长长的伤疤。
“要加快速度了,不然就不能准时和边防部队官兵会合了。”休息片刻,巴音松布尔决定把大家分成两部分,由他带领一部分人加速前进,安排苏力德带领受伤和体力不支的人紧随其后。
经过艰难跋涉,大家终于到达“骆驼口”。这是整个巡逻线路中最危险的路段,四周都是悬崖峭壁。为了防止发生意外,大家放缓脚步前行。
风越来越大,雪越积越厚。2个小时后,民兵分队终于到达国门与边防部队会合,大家按计划开展巡逻,边防官兵和民兵相互配合,仔细擦拭界碑,为界碑描红、实地查看维护铁丝网等边境设施。
“对我们来说,守国门就是守家门。在这漫长的边防线上,虽有雨雪风霜,但身后就是我们的家园,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第一次参加巡逻任务的边防民兵铁尼格尔一边为界碑描红一边说。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