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俄乌冲突三周年 乌克兰困境背后的思考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2025-02-25 10:13:18

香港中通社2月24日电 题:俄乌冲突三周年 乌克兰困境背后的思考

香港中通社记者 关秀英

2025年2月24日,俄乌冲突迎来三周年之日。这一天,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的一系列政策调整,世界局势迎来剧变,俄乌冲突也进入新的阶段。18日,美俄在沙特利雅得举行首轮会谈,排除乌克兰及欧洲参与。特朗普将战争责任归咎于他口中的“独裁者”乌总统泽连斯基,甚至试图“踢”其下台,双方隔空骂战升级。更引发争议的是,特朗普要求乌无条件出让半数矿产资源,被批“殖民式勒索”。25日,美俄第二轮会谈仍将乌欧拒之门外,外界质疑美国是否已将乌克兰视为弃子。回顾三年战局,乌克兰如何一步步走向绝境?

第一阶段:闪电战挫败(2022)

2022年2月,俄军三路进攻基辅,意图以闪电战推翻泽连斯基政权。然而,普京低估了乌军的作战能力,而乌克兰则凭借西方提供的单兵导弹、无人机等新型武器,成功瓦解了俄军攻势。开战仅一个多月,俄军被迫撤离基辅,转攻乌东顿巴斯地区。西方同步对俄实施制裁,冻结俄3000亿美元资产并切断能源供应。

尽管俄乌曾于土耳其和谈,乌方愿承诺不加入北约并搁置领土争议,但俄坚持要求对乌安全框架拥有否决权及乌军裁减,谈判最终破裂。同年冬季,乌军藉美援“海马斯”火箭炮及“星链”通讯系统,收复赫尔松及东北失地,重创黑海舰队,打破俄“纸巨熊”神话。

第二阶段:反攻僵局(2023)

2023年,乌克兰集结兵力发动反攻,西方打破“红线”提供“豹2”坦克及射程250公里的“暴风之影”导弹。然而,俄军在乌南构筑“苏罗维金防线”,布设地雷、战壕及无人机监控网,使乌军装甲部队寸步难行。乌6月反攻仅夺回14个村庄,全年领土收回率反被俄军超越。

同年,瓦格纳兵变虽暴露俄内部矛盾,但普京迅速稳住局势,并通过巴赫穆特“绞肉战”消耗乌军精锐。10月加沙战争爆发,乌克兰战局遭国际边缘化。与此同时,美国共和党掌控众议院,拖延援乌拨款半年,导致前线弹药短缺,而俄军备产能复苏,战场优势逐渐显现。

第三阶段:消耗战困局(2024)

2024年,在加沙战争影响下,乌克兰战局已变成了国际局势的旁支。乌克兰全年陷入被动。深得军心的总司令扎卢日内遭泽连斯基撤换,士气进一步受挫。2月,顿涅茨克小城阿夫迪伊夫卡失守,俄军西进威胁交通枢纽波克罗夫斯克,一旦突破将直取乌中部。尽管俄军在哈尔科夫开辟新战线,乌方亦反攻俄库尔斯克州,双方仍陷入每日推进仅数百米的消耗僵局。

这一年底,美国虽批准提供F-16战机及放宽远程武器使用限制,但关键援助迟到两年,战局已难逆转。分析指出,若这些装备于2022年战争初期到位,乌或能趁俄军混乱期取得决胜,而到了2024年仅成为“迟来的安慰剂”。

困境溯源:西方战略缺失

分析认为,乌克兰濒临战败,责任不在特朗普的“政策转向”或乌军决心不足,而在于西方阵营——尤其是拜登政府——始终缺乏清晰战略。三年来,西方决策畏首畏尾:既不敢直接参战,又不愿全力武装乌军;既想削弱俄罗斯,又怕刺激核升级。这种“半吊子支援”使乌克兰被迫打一场“目标模糊的代理人消耗战”。讽刺的是,特朗普并未创造乌克兰的困境,祗是以“交易主义”撕去西方伪装,让世界看清现实:当大国博弈沦为算计,小国注定成为牺牲品。

文章来源:香港中通社
责任编辑:姚思寒
寰球热点
国际观察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