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军地助力某部偏远点位实现通邮——
拥军邮路通到天边边
■王梦缘 詹新嵩
初春的天山北麓,寒意依旧。
天刚微微亮,一辆邮车从新疆巴里坤县城出发,驶上了通往边关的路。此时,邮车仪表盘上显示,车外温度-23℃。
司机拜田握紧方向盘,让车辆稳稳地行驶在结了冰晶的砂石路上。今天,他要赶往400多公里外的新疆军区某部哨所配送快递。
2024年7月,新疆军区某部联合新疆邮政管理局、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新疆巴里坤县分公司以及驻地相关单位,开启“暖边行动”。经过军地联席会议集智攻关,这条邮路通过项目规划立项,并于当年11月建成通邮。
拜田告诉笔者,这条邮路不好走,途经区域气候恶劣,全年9级以上大风天数多达200多天,冬季最低气温能降至-30℃,且有一半的路程是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没有手机信号覆盖。
行至中午,邮车驶上“搓板路”,不一会儿遇到“白毛风”。寒风裹挟着雪粒冰碴,遮天蔽日,能见度骤然降到只有几米远。拜田立刻减速,并打起十二分精神,谨慎驾驶。没过多久,“哐当”一声,车辆还是发生了意外——左前轮像是掉进了坑里,车辆一侧发生倾斜。
“是冰坑!还好刹车及时。”拜田跳下车去,裹着羊皮大袄,在风雪中探明情况。紧接着,他回到驾驶室,挂进倒挡,控制好油门、慢打方向盘,一点点将车子挪了出来。他说:“遇到意外情况千万不要慌,一定要查明原因再行动。”
穿过“白毛风”地带,拜田的神情逐渐放松下来。他告诉笔者,过去,只有部队的给养车才走这条路,官兵的快递就是靠这些车送进来的。由于中转环节多,运力有限,快递很难快起来。如今,邮路通到天边边,他和同事通常每周要为官兵送两次快递,漏送、误送的情况几乎再未出现。
“看,哨楼——咱们快到了。”车子正常行驶了很长一段距离后,拜田的提醒让笔者打起精神。透过挡风玻璃,笔者远远地看到了一座挺立在戈壁滩上的哨楼。
不多时,邮车来到了哨卡前。
“阿达西(维吾尔语:朋友),你好!这次的快递不少吧,赶快进门,大家都盼着呢。”哨兵认得拜田,和他热情地打了招呼,核验证件后,打开营门。邮车停到指定位置。不多久,官兵前来,排队领取快递。
湖南米粉、四川腊肉、还有哈密葡萄干……就在邮车旁,很多官兵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裹。官兵来自五湖四海,寄来的东西丰富多样。除家乡美食外,不少官兵还收到了工作、学习必需品,下士张磊收到了自考教材,军医李方则收到了药品冷链箱。
“非常感谢地方政府的援建,有了这条邮路,不仅改善了边疆地区的物流运输条件,也让官兵们有了更多期盼。”哨所干部介绍,该邮车还为驻地群众和民兵护边员一道送来快递。此条邮路的开通标志着哨所50年不通邮历史的结束,见证了边疆地区军政军民关系的团结巩固。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