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Sea Giraffe 1X雷达——
“海上长颈鹿”有了“短脖款”
■王润清 于 童
图为Sea Giraffe 1X雷达。资料图片
据外媒报道,去年,瑞典与萨博公司签订合同,为其海军采购Sea Giraffe(“海上长颈鹿”)1X雷达系统。根据公开数据,Sea Giraffe 1X雷达的探测范围为75千米,低于该公司先前研制的Sea Giraffe 4A雷达200多千米的探测范围,也因此被一些军迷称作“短脖子的海上长颈鹿”。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雷达探测范围应该越大越好。因为探测范围越大、距离越远,越有时间做好应对来袭目标的准备。萨博公司之所以研制这种“短脖款”的“海上长颈鹿”,并非不再重视雷达的中远程探测能力,而是因为认识到了海上战场近年来发生的新变化和新需求——随着无人机飞入海上战场以及无人艇对海上力量带来的威胁日增,各国需要更具针对性的海上超短程/短程防御系统及能力,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需要更加专业的雷达。
表面来看,Sea Giraffe 1X雷达只是萨博公司“长颈鹿”系列雷达的又一次“增员”。然而,从应对战场新变化、新威胁的角度,Sea Giraffe 1X雷达的研制为各国强化海上超短程/短程防御能力提供了新思路。
“长颈鹿”系列雷达是一种3D有源主动相控阵雷达,凭借先进的频率捷变多波束技术,能快速精准地发现和定位诸多中远程目标。“海上长颈鹿”雷达是陆基“长颈鹿”雷达下海上舰的结果,其中Sea Giraffe 4A雷达较有代表性,比如结构更加紧凑,重量进一步减轻,天线旋转速度更快,采用新技术后波长能量更加集中,等等。这些变化,使Sea Giraffe 4A雷达不仅能连续快速地对空中目标进行监视、跟踪和分类,也可探测和定位海平线范围内的水面目标,为实施反制提供信息支撑。
尽管Sea Giraffe 4A雷达后来不断被赋能,如采用新一代跟踪和扫描技术、引入高超声速探测模式等,但由于该雷达本身是S波段中远程雷达,在应对无人机、巡飞弹等威胁方面,始终有点勉为其难。于是,萨博公司在让中远程雷达看得更清楚的同时,开始着手研制Sea Giraffe 1X雷达,以便把较近处的来袭目标看得更全。
研制Sea Giraffe 1X雷达时,萨博公司运用了先前研制“长颈鹿”系列雷达所积累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将X波段确定为该型雷达的工作频段,赋予了这种轻型有源相控阵雷达更具针对性的探测低、慢、小目标的能力。Sea Giraffe 1X雷达研制成功后,尽管探测范围减小,但它不仅能探测来袭的火箭炮、火炮、迫击炮等炮弹,还能同时探测小微型无人机、小型无人艇、掠海导弹等目标。
由于结构进一步紧凑、重量进一步减轻,Sea Giraffe 1X雷达易于运输。通过采用“部署套件”配置,它可以安装在建筑物或桅杆上,也可以集成到合适的车辆上。借助灵活的系统对接能力,它能较为容易地接入现代舰船的战斗管理系统和海上战场环境感知架构中。目前,芬兰海军的低地级护卫舰和德国海军的勃兰登堡级F123护卫舰,都选择将Sea Giraffe 1X雷达与中远程雷达系统搭配使用,使Sea Giraffe 1X雷达成为后者探测能力的必要补充。
如果雷达在当前能力上出现短板,不妨利用新技术向前再迈一步;如果无法让同一个雷达同时达到“望远”和“近观”的效果,那就选择将两个相对独立的雷达统一在一个系统中,达到相互取长补短的目的。这种既经济又实用、既继承又创新的思路,对推动其他武器装备的发展同样有启示意义。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