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跃马扬鞭,守护高原边关——新疆拜城县老虎台乡民兵骑兵连组建60周年纪事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5-04-02 16:31:29

  跃马扬鞭,守护高原边关

  ——新疆拜城县老虎台乡民兵骑兵连组建60周年纪事

  ■沈 立 李冬麟 本报记者 马嘉隆 

  天山南侧,丝绸之路古道向西北延伸。从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城乘车出发,山路弯弯,满目皆是戈壁荒滩。经过一处拐角,“哒哒”马蹄声打破了戈壁荒滩的寂静。

  “看见有人骑马,就快到老虎台乡了。”同行的人告诉记者。老虎台乡平均海拔2000多米,在过去许多年里,马是当地群众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1965年4月,新疆拜城县老虎台乡民兵骑兵连成立。该连是全国唯一在编的民兵骑兵连,曾两度荣膺“全国民兵预备役工作先进单位”。60年来,民兵骑兵连一茬茬民兵跃马扬鞭,守护祖国边疆,是当地群众心目中的“高原雄鹰”。

  马蹄印下书写忠诚

  走进老虎台乡民兵骑兵连连史馆,整齐陈列的展品之中,一把马刀格外引人注目。刀刃上的细微豁口和斑驳锈迹,无声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刀身依旧雪亮,在灯光下闪烁着光芒。

  “这把马刀,属于第一任连长牙生·库尔班,每次训练和巡逻,他都挥舞着这把马刀,冲在最前面。”连史馆讲解员米克热阿依介绍说,“那时条件艰苦,老连长带着大家一锹一镐平整训练场,一砖一瓦搭建马棚。”

  上世纪60年代初,老虎台乡大抓民兵训练,刚刚从部队退伍的牙生·库尔班发现,许多民兵都是骑马来参加训练。1964年,他向上级提议,组建一支民兵骑兵连。第二年,上级批复了这一建议,并任命牙生·库尔班为第一任连长。各族群众积极响应,民兵骑兵连第一次发布“征集令”,就吸引了1000余人报名,“高原雄鹰”的故事自此铺展开。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民兵骑兵连的身影。”家住科台克吐尔村的玉素甫·阿不都,每每提到民兵骑兵连都情不自禁地夸赞。那年夏天,玉素甫驾驶拖拉机经过一处河道时遇到山洪,他连人带车被困在河中。民兵骑兵连时任排长依买尔·吐尼亚孜接到求救信息后,带领2名民兵骑马飞奔而至,把他从湍急的河水中救上了岸。

  60年来,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民兵骑兵连驰骋边关、守护一方平安:那年,牧民转场途中遭遇雪崩,民兵们在3米多厚的积雪中将牧民和牲畜解救出来;那年,山区突发泥石流,民兵们迅速投入转移羊群、清理羊圈工作;那年夏季,暴雨导致多个村庄被洪水围困,民兵们骑着马在湍急的水流中穿梭,将被困群众转移至安全地带……

  民兵骑兵连组建60年来,遇到危急时刻都冲锋在前,他们是当地群众心中坚实的依靠。老虎台乡里许多听着民兵骑兵连故事长大的孩子们,都以加入他们为荣。

  去年,玉山·吐尔地自费购买一匹健马,如愿成为民兵骑兵连的一员。“这么多年来,民兵骑兵连经常为村民做好事,我也想加入他们,保护家人、守卫边疆。”玉山·吐尔地说。

  时光荏苒,民兵骑兵连的战旗高高飘扬在天山南麓,“高原雄鹰”的精神火种在岁月长河中接续传承。各族群众怀着对家国的热爱,为这支队伍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在高原边关留下一行行不断延展的马蹄印……

  锤炼过硬“马背尖兵”

  清晨,三面环山的训练场上,连长吐尔逊?尼牙孜一声令下,民兵们列队冲锋,步调一致的马蹄声如战鼓雷动。临近障碍物,骑兵提起缰绳,战马腾空而起,落地时激起阵阵沙尘。

  策马巡边,从不是一段诗和远方的旅程。险峻的巡逻路上,有的地方窄得只容一匹马通过,一侧就是悬崖峭壁。为了应对山地巡逻的复杂状况,民兵骑兵连的每名民兵都要练就“人马合一”的骑乘本领。

  成立60年来,民兵骑兵连先后探索出乘马越障、马上救援等训练课目,日复一日地强化训练,夯实民兵们的战斗技能。

  训练场上,骏马飞驰,女民兵米克热阿依挺立在战马上。吐尔逊向记者介绍,“马上瞭望”这个动作,需要骑兵在战马行进甚至奔跑时平稳地站立在马背上,对骑兵的骑术和身体素质要求极高。

  今日马背上的英姿飒爽,背后是她10年的不懈追梦和汗水拼搏。2015年,14岁的米克热阿依跟着当兽医的父亲为战马治病,训练场上骏马飞奔的场面一下子吸引了这个小姑娘。大学毕业后,她一边工作一边练习马术,有空就到训练场跟训,一门心思要加入民兵骑兵连。坚持一年后,她以优异的考核成绩说服了大家,穿上梦寐以求的迷彩服。

  不过,民兵骑兵连的训练难度超出米克热阿依的想象,“训练起来才发现,当骑兵和骑马玩儿不是一回事。”但她咬着牙,别人练一遍,她就练十遍,不知道从马背上摔下来多少回。每天不是胳膊摔肿,就是腿摔破,她从未想过退缩。最终,米克热阿依成了民兵骑兵连里最先完成“马上瞭望”动作的女民兵。

  “我们本领越过硬,边防就越安全。”吐尔逊说,自民兵骑兵连成立以来,战备训练始终是他们想得最多、抓得最紧的工作。不断更新的技术装备,也在持续为这支骑兵队伍注入新的活力。

  训练间隙,记者在吐尔逊带领下走进训练场。如今,战马身上除了熟悉的鞍辔外,还穿着一套新设备。“这是我们给战马配备的智能监测设备,能时刻显示马的心率、呼吸和肌肉疲劳情况,帮助教练员结合马的生理状态调整训练计划。”吐尔逊介绍。

  科技赋能,让民兵骑兵连的训练模式、任务模式都在悄然发生变化。训练场上,一架无人机从奔驰的战马上飞过。“与站在马背上瞭望相比,无人机不仅能看得更远、更清楚,还可以把画面实时传回指挥中心。”提及民兵骑兵连的新变化,吐尔逊如数家珍。

  一次,民兵骑兵连参与山地作战演练,民兵阿里木与队友们密切协同,通过定位系统和无人机提供的侦察画面,实时了解战场全局。民兵小组巧妙利用地形快速穿插,成功打击了藏在暗处的“敌人”,出色完成了任务。

  马蹄声伴着无人机的嗡鸣,传统的机动方式与现代化的信息系统相融,插上科技之翼的骑兵再度踏上边关,总会平添许多信心。正如吐尔逊所说,“现在条件今非昔比,我们更要把家园守护好。”

  守边护边服务为民

  春日的阳光洒在训练场,为骏马披上一层“金甲”。在各地游客的瞩目下,民兵们身着迷彩服,一场精彩的马术表演正在进行。

  骑手艾力双腿轻轻一夹马腹,手中缰绳微微一抖,战马高高扬起前蹄,在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稳稳落地后,一人一马开始冲刺,艾力在马背时而俯身贴近马颈,时而直起身来,挥舞手中的马刀,动作刚劲有力,引得游客们阵阵欢呼。

  “太精彩了!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本色!”一位游客兴奋地说。

  为了弘扬民兵骑兵连的戍边文化,带动当地村民致富,训练之余,民兵骑兵连精心打造特色主题景区,将连队的历史文化与当地的自然风光融合,助力当地走出了一条“红色游+生态游+马产业”发展之路。

  每逢节假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感受民兵骑兵连的光辉历史和当地特色戍边文化,领略边疆的壮美风光。景区开放至今,已累计接待游客80万人次。

  曾经靠放牧为生的阿尔瓦什村村民托合提·乃麦提,在景区附近开起了农家乐。“自从民兵骑兵连景区火了,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我的农家乐生意特别好,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番。”托合提笑着说。

  据统计,旅游产业已为当地110余户家庭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实现200余人稳定就业,帮助众多牧民踏上致富之路。

  聚起来“一团火”,撒出去“满天星”。在以民兵骑兵连为特色名片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老虎台乡还努力让民兵成为乡村建设的带头人。

  60年守边为民,让骑兵连的民兵备受当地群众的尊重。这几年,结合骑兵连民兵分居各村的实际,该乡挑选了一批号召力强、素质过硬的民兵排长,负责理论宣讲、治安联防、纠纷调解和救助帮扶等工作。

  民兵玉努斯·白克力是民兵骑兵连马背宣讲队的一名骨干。每次巡逻执勤出发前,他都要在褡裢内装上知识手册、常用药品、急救包、水壶等物品。多年来,骑兵连的民兵们进毡房、到草场,为各族群众宣讲党的政策法规和惠农新政策。

  “被需要也是一种幸福。每次被乡亲们热情地迎进毡房,我都能感受到大家对我们的认可,这是一代代民兵骑兵连前辈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一定会继续当好边关守护者,和乡亲们一起在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继续奋进,让我们的家乡越来越好。”翻身上马,玉努斯向下一个巡逻点位出发……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