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推动智能化演习创新发展,促进演习质量效益提升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5-04-08 10:47:19

推动智能化演习创新发展

■韩 林 闫振生

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融合运用,数据海量多元、导控精准高效、场景高度仿真、对抗实时动态的智能化演习应运而生。相较于传统演习,智能化演习更加注重实战化、体系化、智能化。充分激发信息技术和系统平台优势潜能,大幅提升智能化演习质量效益,是当前军事训练领域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课题。

注重夯实根基,突出智能筹划

遵循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特性规律,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展开高效、精准、灵活的演习筹划准备,全面夯实演习根基,促进演习质量效益提升。

智能统筹力量体系。对抗各方力量筹划设计科学与否,直接影响演习组织实施和质量水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新域新质力量的广泛深度运用,更加要求统筹设计好演习中传统力量、新质力量的结构布局。应着眼于瘫网断链、信火精打等行动演练,注重智能体、智能系统、大模型知识库等智能化措施手段运用,探索新型技术支撑下传统力量效能提升的方法路径,突出新域新质力量运用。通过多种方法措施,推动传统作战力量和新域新质力量深度融合,确保作战体系形成合力、聚优释能,引导参演人员切身感悟智能化战争的“高”“新”“精”。

智能设计作战情况。现代战争参战力量广域多元、作战节奏紧密衔接、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各类作战情况随机涌现。由此,对智能化演习作战情况的构设提出新的标准要求。应依托人工智能模型系统,全面统筹战略博弈、战役对抗、战术行动,系统解析战场环境、作战目标、敌情威胁、战场态势,全面导入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变量,智能生成演习中各类复杂作战情况,构设贴近实战的浓厚战争氛围,让参演人员充分感悟智能化战争“信息主导”“体系支撑”“智能无人”等核心作战理念。

智能规划典型场景。解构智能化战争典型场景,既是制胜未来战争的重要环节,也是研练智能化战争的前提基础。基于不同作战方向、作战样式和作战行动,充分利用最新技术平台,紧扣态势感知、力量布势、作战协同、攻防对抗、综合保障等关键要素,通过知识图谱关联分析、场景切片解剖、动态发展预测,推动典型作战场景规划设计向深层化、系统化、主动化方向发展转进。进而引导参演人员深切感悟智能化战争中典型场景的战法打法,探索智能化作战。

紧随节奏转换,强化智能导控

紧扣智能化战争特性规律,紧随演习进程发展和情况变化,在导调控制演习中大幅注入智能元素,不断校准智能化演习方向路径。

智能调整战场态势。在战时,战场态势是指挥员需要时刻关注和把握的关键变量。演习中,战场态势同样是导演部把握全局、调控进程的重要依据。有利的战场态势便于加快推动演练进程,不利的战场态势则可能延缓演练进程。两相比较,后者对参演人员锻炼往往助益更大。应借助人工智能系统,分析当前作战状态、预测后续态势,进而及时改变各方力量部署、攻防战位、实力对比,快速切换任务场景,为参演各方营造出贴近实战的难局、危局、困局,从而不断为参演指挥机构态势研判、情况处置,以及部队展开部署、攻防行动明确新的方向基点,推动演习不断走深走实。

智能调控各方行动。智能化战争中,传统力量和新质力量相互交融、同台竞技,作战行动的强度烈度、新颖度复杂度空前提升。应紧盯实战实训目标,充分发挥智能模型系统优势,基于作战进程设计演练流程、调控作战行动,突出全新战争形态下的侦控打评保重难点行动演练,增加全新战争形态下的新型作战力量行动演练。应遵循战争特性规律,依托智能模型系统快速转换行动,动态调整各方策略,动态模拟各方行动,为参演单位提供逼真的实战化对抗环境。

智能把控战场时空。与智能化战争相应,智能化演习同样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复杂性,能否把控好战场时空成为影响演习质量效益的关键要素。应借助人工智能模型系统,结合预定演习计划内容设置和演练安排,通过对海量演练数据实时处理分析,精准感知、控制战场时空,从而加速或延缓演习进程、聚焦或放大演练空间,使演习的节奏更加明快、演练行动更加紧凑,在有限的战场时空求得最大演练效益。

智能配置作战资源。智能化战争中,作战资源配置对战局发展和胜负起重要作用。丰富的作战资源,往往意味着一方可以持续作战,支撑重大军事行动和重要作战任务。贫乏的作战资源,则往往反映出保障行动不利,后续作战潜力匮乏。应依托人工智能模型系统,通过深度解析战争潜力资源、预测作战发展走向,进而合理调整参演各方作战资源的拥有、消耗和补充,调控演习朝着持续推进、短暂维持和结束作战等不同方向发展演进,以期实现预定演练目标。

聚焦泛在覆盖,坚持智能裁决

深度融合新型信息技术,利用规则引擎和模型算法,全面系统解析虚实交互的数字化智能化战场,推动演习裁决由“人工裁决”向“智能裁决”转变、“静态裁决”向“动态裁决”转变,切实体现演习裁决的高效、精准、客观。

智能判定伤亡损耗。传统演习对伤亡损耗的裁决判定,囿于技术手段,更多依赖主观经验,不仅效率低且存有一定随意性。现代技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全新思路。在指挥对抗演习中,依托先进适用的算法模型,可根据预设标准规则,自动统计判定各方装备损耗、兵力伤亡,为后续演练重新构设初始态势。在实兵对抗演习中,通过生物传感器实时监测参演人员生命体征,装备状态感知网络追踪武器平台损伤数据,环境监测系统采集战场毁伤参数,在融汇多维数据的基础上加以动态修正,可客观实时计算各方伤亡情况,始终掌握演习调控的主动权。

智能裁决优劣胜负。传统演习对作战行动优劣、作战结局胜负的裁决,往往从作战决心、作战行动、对抗结果等切入,角度和领域相对单一,说服力不足。依托人工智能系统的规则引擎和逻辑推理,全面解析决策图谱、指挥指令、行动数据、火力指数、协同关系、资源配置等,可从作战执行度、协同效率值、资源利用率等多个维度进行自动裁决。同时,根据预设规则和作战逻辑,通过边缘计算等方式,可精准分析行动数据、行动质效,形成更具指向操作的裁决数据报告。

智能仲裁演练争议。智能化演习因为通常采取对抗形式实施,在战局开启、态势转换、战法行动等方面容易引发各类争议。借助人工智能系统,以客观翔实的数据作支撑,通过数据溯源、过程回放和规则校验等,能够实现对各类争议的客观仲裁。即便面对跨域协同作战等复杂作战问题,也可通过人工、智能同向发力的协同机制,最大限度保证裁决的严谨性、公正性。需要关注的是,目前在神经层面战场感知、细微量级损耗模拟、群体行为涌现解析等方面,智能裁决尚有短板。这也需要在模型算法、人机协同、数据安全上进一步寻求突破,通过不断融入脑机接口、群体智能等技术,推动智能裁决深度发展。

瞄准智筹胜战,推进智能评估

依托人工智能系统,依据评定指标对演习全程进行回顾和得失分析,通过多维度、全方位评估,在梳理查找问题差距的同时寻求胜战策略。

智能评定演练效果。综合各种方法手段,全面采集文电、会议、行动和系统等各类演练信息,进而依托人工智能系统,对指挥机构的情况判断、决心处置、指挥控制,以及部队作战行动、综合对抗等进行客观评估,形成客观公正的演练评估报告。与此同时,从导调组训的角度,对演习组织领导、筹划设计、导调控制、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形成导调评估报告。两相结合,对整个演练效果形成客观准确的评估结论。

智能测算实战能力。坚持实战实训标准,客观分析部队实战能力,是提升演习评估综合效益、促进军事训练创新改革的重要组成。通过系统态势回放、实景影像再现、作战实验比对等方式,系统梳理、深度挖掘部队决策周期、信火打击、网电攻击等关键数据,精确量化部队体系聚合力、作战持久力等,形成作战能力评估专项报告,推动战法打法创新发展和练兵备战走深走实。

智能梳理短板弱项。坚持问题导向,依托人工智能模型,系统梳理问题、发现短板弱项,拉单列表复盘检讨,研究制定改进措施,推进演训质效提升。实践中,尤其是要对照相关法规和能力标准等,在梳理问题差距中,发现方案计划的短板不足,厘清作战能力生成的瓶颈堵点,进而通过问题倒逼创新改进演习,促进部队战建备全面发展。


作者:韩林 闫振生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