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英烈精神 续写时代荣光
■朱俊杰
春风和煦,桃李花开,又是一年清明时节。全国各地人们纷纷前往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等革命纪念地祭扫、瞻仰,这不仅是对烈士的深情追思,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当“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关爱烈属”的春风吹拂华夏大地,我们愈发深切地感悟到,传承是最好的纪念,奋斗是最深的缅怀。
薪火相传,构筑精神坐标。“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从“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陈树湘,到“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赵一曼;从“愿拼热血卫吾华”的左权,到“革命不是我的私产”的凌霄,这些镌刻在民族丰碑上的英雄名字,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他们以生命诠释信仰,用热血浇灌理想,在历史长河中铸就永不褪色的精神坐标。新颁布施行的《烈士褒扬条例》,将这份集体记忆升华为制度保障。这不仅是对烈士遗属的温暖守护,更是以法保护红色基因的传承,让英烈的精神永放光芒。
守正创新,激活红色基因。在安徽池州烈士陵园,红领巾讲解员用稚嫩童声讲述英雄故事;在四川大凉山,“马背上的宣讲团”将英烈事迹传遍高山深谷;在数字云端,“红色记忆”VR展馆让年轻一代身临其境感受烽火岁月……传承英烈精神,不是简单的仪式重复,而是要进行深度的精神对话。我们不仅要讲好英烈故事,让人们触摸到烈士们滚烫的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仰,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还需要创新传承方式和手段,永远保存好英烈的精神火种,让红色基因可触可感,让英烈精神可学可鉴。
精神赋能,砥砺前行豪情。在黑龙江漠河,戍边官兵用青春续写“热血铸忠诚”的篇章;在深圳前海,建设者们以“闯创干”精神致敬改革先驱……这些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构成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民族复兴进入关键阶段。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英烈精神的滋养。这种精神是破解难题的“金钥匙”,是攻坚克难的“动力源”,是凝聚共识的“催化剂”。当14亿多中华儿女共同赓续红色血脉,就能铸就不可战胜的精神长城。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当以英烈精神为镜,叩问初心使命;以英雄气概为帆,破浪勇毅前行,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征程上,续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英雄史诗。
躬身力行,书写奋斗答卷。历史长河奔涌不息,英烈精神永放光芒。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新时代的退役军人村支书们续写着“新长征”故事;在科技创新前沿,“航天英雄”群体传承着“两弹一星”精神……这些新时代的奋斗者证明:传承英烈精神,后继有人。传承之道,贵在躬身力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传承英烈精神,每个中华儿女就要像英烈那样为国家、为民族舍生忘死,敢于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赴汤蹈火、攻坚克难,以脚踏实地、接续奋斗的实际行动,赢得新的胜利,创造新的荣光,让英烈看见他们毕生追寻的理想正在变为现实。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个历史节点,我们祭拜英烈,不仅要告诉他们,你们的鲜血没有白流,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更要告慰他们,你们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你们后继有人,你们的精神永存。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