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传承“对党负责”的家风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5-04-20 11:30:09

“对党负责”

■牛和顺

夜深人静时,我的脑海里常回忆起父亲。父亲牛正山出生在河北易县的一个小山村。1937年农历八月十五,30岁的父亲报名参加八路军,并于同年入党。

父亲所在部队驻扎在狼牙山脚下的娄山村,离我们村并不远,可频繁的战事让他根本无暇顾及家庭。家境本就十分贫穷,再加上连年灾荒,他的父母与前妻先后因病去世。又因为置不起棺椁,乡亲们帮他用几片芦苇席将亲人包裹起来下了葬。年幼的女儿无依无靠,被父亲带到根据地上学。但好景不长,日军开始大扫荡,父亲便把女儿安排在一位老乡家里。谁知,大扫荡过后,父亲前去探望才得知:女儿病死已有月余。接连失去多名亲人,父亲心中悲痛万分。他将对敌人的仇恨埋在心底,更加英勇地投入战斗,并被任命为机枪排排长。

在涞源县的一次战斗中,父亲与战友们失去了联系,被敌人追进一条山沟。山沟两侧是悬崖峭壁,尽头横着一堵丈把高的崖壁。凭着高大的身躯,父亲左攀右援,顺利爬上了崖壁。正当他为摆脱敌人而感到庆幸时,忽听崖下传来呼救声:“正山,救救我……”往下一看,原来是连队指导员。指导员个子矮小,在崖壁下团团转,爬上几尺,又滑落下去。父亲毅然从崖壁跳下去,肩扛头顶把指导员托了上去。这时,敌人端着刺刀冲了上来。父亲居高临下,顺手抄起大石头砸向敌人。敌人闪躲之际,父亲已爬上崖头,身后传来敌人的枪声……

1945年9月,父亲复员返乡。次年,他又与母亲结婚,两人住在一间10多平方米的茅屋里。父亲担任村干部,一直到1963年因病卸任。

作为一名老兵,父亲可以为了战友不怕牺牲。而在原则面前,他又不怕和老战友较真。上世纪60年代,父亲一位已走上领导岗位的老战友,派两名工作人员到我家取证,核实其入党情况。他的确是父亲在晋察冀第一军分区时的亲密战友,父亲也是他的入党介绍人。可在证明他的入党确切时间及另一位介绍人时,因年代久远,父亲已记不清了。工作人员让父亲慢慢回忆,说他们千里迢迢来一趟不容易,想圆满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可父亲很执拗,最终还是按自己记得的情况作了证明。

那时,我20岁,自觉懂些人情世故了。既然人家的入党情况属实,其他细枝末节的事情何必那么较真呢?工作人员走后,我不禁埋怨起父亲。父亲没有生气,只是严肃地看着我说:“记得清的事就证明,记不清的就不能证明,要对党负责。”那一刻,父亲的话如同一记洪钟,深深撞击着我的心灵。

如今,父亲去世近40年了,“对党负责”这句话依然清晰地刻在我的心里。缅怀父亲,不仅因为他是一名抗战老兵,更因为他是我心中的榜样。


作者:牛和顺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