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思政课堂别具匠心
——河南省郑州警备区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落地闻思录
■程芳芳 本报记者 王根成
郑州市管城区人武部在红旗渠咽喉工程——青年洞前,组织重温入党誓词活动。
郑州警备区编排“奋斗者说”教育情景剧。
郑州警备区组织人员到红色教育基地进行现地教学。
郑州警备区组织民兵在拉练途中参观豫西抗日纪念馆。
郑州警备区组织所属人员开展军事训练。
思想政治教育是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党对军队实施思想政治领导的基本途径。新时代新征程,如何紧贴官兵价值观念培塑和成长成才需要,找准教育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重大课题。
河南省郑州警备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精神,针对年轻官兵个性鲜明、思想活跃的特点,从教案、教室和教员3个方面入手,创新教育方法、拓宽教育边界、重构教育模式,着力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落地,取得较好效果。
——编 者
精心挑选教案素材要点——
优质内容“烹出”教育“好味道”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有句解说词:“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用这句话形容郑州第四干休所政委的一堂“品味三件传家宝”教育课,最恰当不过。
这堂课用时仅10分钟,配图17幅,穿插3段同期声,短小精悍却又回味无穷。“我们通过政委在课上展示的一张画报、一枚勋章和一封家书,分别‘品’出了3位战斗英雄初心向党的忠诚、勇于杀敌的血性、一丝不苟的作风,令人印象深刻、难以忘却。”一位听课人有感而发。
去年10月,郑州警备区组织“三会一好”政治教员比武,经过基层试讲、机关初选,7名政治教员进入决赛,第四干休所政委就是其中之一。他通过面对面采访老英雄,点对点收集老物件、一对一挖掘好故事,选取鲜活、生动的题材,把一堂说理课讲成润物无声的精品课,获得比武第一名。
什么样的教育授课,才能称得上是一堂好课?“教育备课好比下厨备菜。合适的食材,是一餐一食美味的基础;恰当的教案内容,则是一堂课的灵魂所在。”该警备区机关某处领导说,“教育是‘用思想的子弹射向思想的靶标’,永远要坚持‘内容为王’。只有具备聚焦现实思想的‘靶点’、旗帜鲜明的‘观点’、提供佐证的‘事例’等,才能确保用真理说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实打动人。”
此前,该警备区党委班子在调研中发现,面对教育内容增多、资源缺乏的实际,有的政治教员因循守旧,把旧教案拿过来就用,旧事例找出来就套;有的政治教员东拼西凑,教案缺乏逻辑性,事例缺乏说服力;还有的政治教员习惯照本宣科地念上级下发的材料。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对象是广大官兵,如果不考虑教育对象的实际特点,官兵就会不买账、不愿听。”为此,该警备区召开议教形势分析会,研究针对性措施。他们结合地区实际和主责主业,在征求官兵意见基础上,制定年度教育方案时,建立备课会审、大课试讲、联教联评制度,要求每个专题教育提前一周时间报备教育提纲,对主题教育、党性教育等重要教育大课进行试讲,严把教育内容关口。同时,他们要求精心挑选教案素材,打造“故事会”教育课堂,提倡多讲故事、少讲套话;多举事例、少念材料;多用分析、少提要求。
“中原突围时,皮定均率部阻击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掩护我主力部队转移。大家明知道留下来生的希望不大,可没有人退缩,这是党性坚强的鲜明体现……”今年初,巩义市人武部在豫西抗日纪念馆开展党性教育,该人武部政委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战斗故事,引导所属人员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强党性,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教育的本质是启迪官兵。该警备区还引入评课机制,对政治教员讲课进行打分,激励政治教员提高教育内容质量。
该警备区领导说,没有人能随随便便上好一堂教育课,要想备好课,教育者要吃透教育的主题,做好调查研究,摸清现实问题和官兵的活思想,在教案上下足功夫,以优质内容“烹出”教育“好味道”,推动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注重开放教室选择视野——
社会资源拓展教育大课堂
一堂教育课,换个场地就有不同感受。
去年,为搞好纠治“懒政、怠政”专题教育,该警备区带领人员走进郑州二七纪念塔开展现地教学,让大家面对党旗扪心自问:“还记得入党誓词吗?对组织讲待遇的多,还是谈奉献的多……”
当看到二七大罢工中林祥谦带领工人同前来镇压的反动军队进行英勇搏斗的影像资料时,警备区机关一名参谋惭愧地说:“先辈拼尽最后的力气,也要和敌人进行殊死搏斗,我们在民兵整组、战训治理等工作中,遇到些困难就畏手畏脚,真的不应该!”
这次现地教育,是该警备区利用驻地社会资源拓展教育大课堂的一个缩影。
郑州是历史厚土、红色热土、教育沃土,坐拥包括二七纪念塔、豫西抗日纪念馆、中原英烈纪念馆、皮定均工作旧址等在内的红色教育资源富矿。“丰富的红色资源,是我党我军性质、宗旨、本色和作风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该警备区领导说,要走出营区选择教育资源,不必过分拘泥于空间约束。去年以来,他们借助社会资源为教育赋能,与驻地红色旧址、场馆和烈士陵园建立教育协作机制,联手搭建现地教育课堂,让思想政治教育以更鲜活的形式走进官兵的脑海和心田。
“这段采用沉浸式虚拟技术拍摄、记录服刑人员改造的短片,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触犯法纪要付出的沉重代价……”前不久,惠济区人武部和郑州市第三看守所联合开展现地廉政警示教育,组织所属人员走进看守所开展教学,大家深受触动。
该人武部领导介绍,开展现地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廉政理论、铁规铁纪、案例警示等内容,为官兵营造了沉浸式的警示教育空间,这种身临其境比一味说教感受更深刻。
“把理论讲得有味道、有意思,有时单靠传统手段很难达成。”该警备区领导说,把优质社会资源“拿来”为我所用,走出教室开展现地教育,不受制于现有方法手段,增强了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下一步,他们将积极探索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等在思想教育领域的运用,引导官兵在情景体验中汲取精神营养。
广泛拓宽教员来源渠道——
“众人拾柴”赋能教育出实效
日前,在郑州市管城区人武部聚焦“筑牢政治忠诚、打好攻坚之战”深化教育实践活动中,该人武部政治工作科科长以“感悟‘忠诚者’的情怀”为题,从革命先驱李大钊凛然走向绞刑架、焦裕禄带领干部群众治理“三害”、铁人王进喜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等故事中,讲出共产党人坚定信仰、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品格,赢得阵阵掌声。
“组织重要教育不能只由单位主官唱‘独角戏’,而应发动大家群策群力。”该人武部政委介绍,他们在前期调研中发现,国防动员系统人员类别丰富,老有战斗英雄,新有社招文职;有从军兵种部队交流过来的,也有系统内部成长起来的,不少人员政治素质高、综合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也愿意登上讲台分享心得体会。
“众人拾柴火焰高,人人上台课堂活。积极为所属人员参与教育创造机会,为思政课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该警备区通过广泛开展“结合读书讲收获、结合热点辨思想、结合典型谈奋斗、结合业务讲经验”等活动,鼓励并选拔有授课能力的官兵和文职人员等“业余选手”走上讲台,成为教育的主角。
为帮助教育骨干提升授课本领,该警备区主动与军地高校建立合作育人机制,定期举办政治理论教学研修班,邀请院校专家、兄弟单位优秀政治教员等前来授课;组织辖区的老功臣、老英模、老战士和复转军人等拍摄短视频,介绍教育经验和工作方法。
立足内部挖潜,注重对外引智。该警备区还利用深入军地院校、科研机构学习交流的机会,吸纳高校教师、科技专家加入教员队伍,组建一支由60余人组成的“优质教员讲师团”。去年8月,中牟县人武部组织“新时代奋斗观大讨论”,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教师、“优质教员讲师团”成员郭佳春以“我眼中的肖思远”为题,为该部全体人员和基干民兵讲述肖思远烈士的追梦故事,受到大家好评。
拓宽教员来源渠道,提升教育质效。如今,该警备区百余名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政治教员活跃在授课一线,他们把建功立业、矢志强军、拼搏奋斗的大道理,拆解成一个个冒热气、接地气、鼓士气的小故事,让所属人员在耳濡目染、感同身受中坚定理想信念,矢志奋斗强军。
本版照片由王立志、李良龙、张凯伦摄
版式设计:王秋爽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