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缘何看中土耳其五代机
■郭秉鑫
执行试飞任务的土耳其“可汗”战斗机。
据外媒报道,近日,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在访问土耳其期间表示,印尼有意参与土耳其第五代战斗机“可汗”项目的联合研发。此举被视为印尼国防采购政策从依赖传统西方盟友向与新兴国防工业伙伴开展深度合作的重要转变。
土耳其第五代战斗机“可汗”项目自2010年底启动,由土耳其航空航天工业公司主导研发。2024年2月,该战斗机完成首飞,目前已进入研发后期阶段,预计短期内将开启初步生产。除印尼外,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等多个国家也对“可汗”战斗机项目表达合作意向。不过,要建立正式合作关系,各方仍需就技术共享机制、财政投入安排、工业生产分工等一系列复杂问题展开深入谈判。
目前,印尼和土耳其在“可汗”战斗机项目上的合作细节尚未对外公布。有媒体基于双方过往合作模式分析推测,此次合作或延续印尼引进土耳其TB-3无人机时采取的分阶段、渐进式技术合作路径。若双方达成合作协议,2025至2027年的初期阶段,印尼将通过资金投入获取部分子系统的技术转让,并派遣工程师团队前往土耳其参与项目研发;2028至2030年的中期阶段,双方将联合开展机身部件和武器系统生产工作,同时在印尼境内设立复合材料加工中心;从2031年起,印尼将建设本土总装生产线,并承担该型机东南亚维护中心的职能。
在联合新闻发布会上,印尼和土耳其均表达了深化伙伴关系的意愿。对印尼而言,加入“可汗”战斗机项目,主要基于以下战略考量。
破解空军转型难题。新加坡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指出,印尼空军长期受装备体系混杂问题困扰。其主力机型涵盖美制F-16战斗机、俄制苏-30战斗机和英制“鹰”式教练机。这种多源装备结构导致后勤维护成本居高不下,零部件供应链稳定性差。“可汗”战斗机项目为印尼提供了技术升级的新机遇。参与联合研发,印尼不仅能直接获取先进作战平台,还可借助技术转移提升本土航空工业水平,逐步降低对外购武器装备的依赖程度。
对冲大国竞争风险。作为“不结盟运动”创始成员国之一,印尼始终谨慎避免卷入大国博弈。普拉博沃强调,“印尼必须维护战略自主,国防合作不应受地缘政治胁迫”。与土耳其开展合作,有助于印尼减少对单一武器供应方的依赖,同时借助土耳其“东西兼顾”的外交策略,在大国之间寻求战略平衡,扩大自身战略回旋空间。
重塑国防工业基础。印尼国防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且在以往参与的多个跨国项目中遭遇诸多挫折。以韩国主导的KF-21战斗机项目为例,印尼虽承诺承担20%的研发成本,但截至2025年仅支付7.5亿美元,且因技术泄密争议,双方合作陷入停滞。相比之下,土耳其提出的“联合生产+技术共享”模式更具吸引力。土耳其航空航天工业公司计划在2029年前实现每月2架“可汗”战斗机的生产能力,若印尼能深度融入其供应链体系,将为本土航空制造业发展注入较强动力。
未来,印尼或在短期内采取“以合作换时间”策略,通过与土耳其明确技术转让清单、敲定付款机制,甚至考虑以自然资源抵偿部分研发费用等方式,避免重蹈KF-21项目的覆辙。同时,依据“黄金印尼2045”国家发展愿景,为实现构建自主防务体系的长远目标,印尼可能通过东盟防务协作、加强关键人才培养等举措,将“可汗”战斗机项目转化为本土能力建设的重要支撑。
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次访问期间,普拉博沃还表达了参与土耳其“国家潜艇”项目的意向。然而,当前印尼国内仍存在政治、经济等诸多制约因素,若处理不当,其在防务合作领域的新计划推进或将受阻,相关合作后续发展态势有待进一步观察。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