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郸两位年近百岁参战老兵——
“替牺牲战友们看首都北京”
■李树岭 李金花
杜士林(左一)和李文廷(右一)在天安门前合影。张 鹏摄
4月17日,北京天安门广场。晨风习习,国歌奏响。面对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两位专程从河北邯郸赶来的参战老兵眼含热泪,举起右手,敬了一个标准军礼。
巧合的是,两位老兵都是1926年生人,同为河北人。老兵李文廷,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复员回到邯郸建设家乡,晚年受邀担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义务讲解员。老兵杜士林,曾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47年底因伤退伍,回到家乡邯郸务农。
当年在战场上,李文廷和杜士林曾和战友们约定:将来和平了,活着的人替牺牲战友去看看首都北京。但因种种原因,二人一直未能成行。
今年清明节前夕,邯郸市邀请李文廷、杜士林和来自北京的老兵房来廷、杨培善,为当地中小学生开展国防教育。
在晋冀鲁豫烈士陵园,4位老兵和少先队员瞻仰烈士纪念碑,向烈士墓献花。
“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也有这么高吗?”
仰望眼前的纪念碑,两位老兵不禁问道。
听房来廷和杨培善讲首都北京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两位老兵向往不已,他们说:“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到北京天安门看一看,给国旗和毛主席敬个礼。”
这一幕,被一起参加活动的邯郸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志愿者们记在心上。在邯郸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指导下,他们联系邯郸市明仁医院、邯郸市高铁站等单位和北京关爱老兵的志愿者,制订详细的乘车计划、游览路线等,准备帮助两位老兵圆梦。
4月16日,两位老兵终于踏上了圆梦之旅。出发前一天,志愿者李会超带两位老兵前往市明仁医院进行了全面体检,确保身体无碍,才按计划推进北京之行。
4月17日凌晨,两位老兵早早整理好着装,做好了出发准备。凌晨4点,两位老兵便到达天安门广场。
看到坐着轮椅、身着旧军装的老兵,现场群众不约而同让出了一条路。
5点35分,升旗仪式正式开始。两位老兵起身肃立,向国旗敬礼,目光久久注视着冉冉升起的国旗。
离开天安门广场时,现场执勤的武警战士注意到两位老兵,向他们敬礼致敬,相互搀扶的老兵立即挺直腰杆回礼。
随后,两位老兵瞻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参观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在军事博物馆,李文廷一眼就认出了志愿军第12军军旗,他自豪地告诉同行人员:“我曾任第12军18旅52团3营9连3排2班机枪班副班长,这是我们部队的军旗。”看到东风系列导弹、国产系列飞机等现代化装备,两位老兵激动不已:“如今有了先进的武器装备,再也没有人敢欺负我们了!”
返程路上,坐上飞驰的高铁,看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高大建筑物,老兵李文廷欣慰地说:“替牺牲的战友们看首都北京,我们很知足了。”老兵杜士林接话道:“祖国没有忘记我们,人民也没有忘记我们,我们的国防力量和军队建设有这样的发展成就,牺牲的战友们一定会感到欣慰!”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