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某旅以能力达标促战斗力提升——
瓶颈问题列入“过关项”
■尹贻浩 贾豪天
无人机穿梭林间,操作手对照“战场情报处理能力清单”实现目标分类回传;工程爆破手按照“复杂雷场通路开辟能力图谱”精准破障……仲春时节,笔者在陆军某旅组织的多兵种协同演训现场看到,该旅将多项作战能力指标嵌入演练流程,各作战单元能力达标率随着战场态势动态更新。
“红色标注的是亟待突破的瓶颈短板,蓝色标注代表已达标项。”该旅作训科李参谋拿着有红蓝标识的“能力达标清单”介绍,这份清单源于上次跨区演习的复盘。当时,该旅在实兵对抗中暴露出“指挥员战术灵活但装备应用生疏”“年轻驾驶员基础扎实但战场应变不足”等问题。
“短板制约强项,迟滞战斗力生成。”该旅领导介绍,年初他们对照担负任务和新修订大纲,系统分析近3年演训数据,对照新的作战能力,逐个专业规划战斗力提升路线图,并明确完成时限;党委常委分片包干深入基层调研,梳理形成涵盖全专业全岗位的“能力达标清单”,将战斗力分解为可量化、可检验的达标清单。该清单按照大纲标准区分不同群体,遵循“因人施训、分类组训、分级细训”原则,为官兵划分战技术、军事体育、专业课目等方面训练目标,针对性开展专攻精练,以“过关”方式实现能力进阶。
在该旅战术训练场,“能力达标、逐人过关”的练兵场景随处可见。面对“步坦混合雷场”“无人机袭扰”等特情,下连不久的新兵吴林洋随机处置。“根据‘能力达标清单’,连队为我加强了特情处置训练。”吴林洋表示,这种方式让他在查漏补缺中加速成长。
“达标线不是终点线,而是转型起跑线。”该旅领导介绍,通过“指标牵引、清单组训、体系淬火”的训练模式,部队正加速实现从“能力达标”向“战力跃升”跨越。下一步,他们将结合训练实际,持续完善官兵“能力达标清单”,整合优质资源,完善配套措施,不断提升部队战斗力水平。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