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钟厚涛:台湾谋求加入亚投行的四大误区

钟厚涛

钟厚涛,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北京大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后、盘古智库研究员。曾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俄勒冈大学、香港大学等校访学。主持或参与社科基金等项目五项,出版各类著述七部,在中国、美国、加拿大等发表论文四十余篇。长期担任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电台、凤凰卫视等媒体时事评论员。

 作者 钟厚涛


    近日,台湾是否需要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简称亚投行,AIIB)的议题,在海峡两岸引发广泛关注。在亚投行创始成员申请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刻,台湾当局经过反复权衡,终于正式提交了意向书。不过,从目前的种种迹象来看,岛内对于亚投行的理解仍然存在着多方面的误区和盲点。未来台湾能否跳脱这些误区的羁绊,正式加入亚投行,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变数。

    误区一:借机扩大台湾国际活动空间

    目前岛内朝野已经达成一定共识,认为台湾应该加入亚投行。但他们支持加入亚投行的背后,关注的却不仅仅是亚投行的经济利益,更是亚投行对于台湾扩大国际活动空间的政治效应,认为台湾加入亚投行后,将进一步扩大台湾在国际组织上的能见度。

    例如,3月30日,马英九办公室发言人陈以信就称,台湾如能加入亚投行,将有助于台湾融入区域经济整合,增加台湾参与国际事务的机会,并可增加台湾厂商国际商机,更能提高未来参与其他国际经贸组织的可能性。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也多次宣称,民进党希望在寻求参与国际各项组织或活动时,都应既能保住台湾的立场,也能为台湾争取到最大的参与空间。

    不过需要明确的是,亚投行作为亚太地区的一个新兴经济组织,其创立的目的并不是要搭建一个平台,以方便某一国家或地区提升国际能见度,而是要通过将“高储蓄变成高投资”,将“高投资转化成为经济发展的高动力”,来推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台湾地区虽然面积不大,但在亚太地区却享有不容忽视的经济地位,一度也在“亚洲四小龙”中独占鳌头。目前台湾不仅拥有数额颇为庞大的外汇储备,而且在工程建造等基础设施产业方面也有着突出的优势。因而未来台湾如果能够加入亚投行,对于台湾金融业参与中亚、欧洲的基础建设开发,对于活络台湾经济和拓展台湾商机,都将大有裨益。连台湾“财政部长”张盛和都表示,台湾有资金、有技术、有人才、有制造设备能力,加入亚投行对于扩展台湾商机,为基础建设业向外发展提供绝佳良机。

    因而,台湾在谋求加入亚投行的过程中,首先有必要明确自己加入的目的和动机。如果只是一味地以扩大台湾国际活动空间为旨归,那么显然将是南辕北辙,越行越远。而如果能够回归正途,以台湾经济发展和岛内民众福祉为核心考虑要素,那么台湾加入亚投行的进程或许就会少一些无谓的干扰。台湾也可以藉此早日分享亚投行带来的巨大红利,让正处于“闷经济”的台湾多一些“翻转”的空间和机会。  

盲点二:在加入的名称和身份上寻求突破

    亚投行作为一个亚太地区的多边开发机构,对于加入成员的身份具有一定的要求。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谋求加入亚投行时,自然也会碰触到身份和名称的问题。

    其实,在这一问题上,大陆也已经做出明确表态,释放出了巨大的善意。外交部长王毅表示,愿意与台湾加强联系。并认为,名称可以按过去的惯例来办。何谓“过去的惯例”?台湾加入国际性组织,有一些不同的模式,包括奥运会模式“中华台北(Chinese Taipei)”、世界贸易组织(WTO)模式“台澎金马个别关税领域(TPKM)”、APEC模式“Chinese Taipei(中华台北)”,还有亚洲银行模式“中国台北(Taipei,China)”,等等。

    显然,只要按照以往的惯例,在两岸妥善协商之下,台湾加入亚投行的名称和身份问题肯定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其实,随着近年来两岸关系的不断深化,两岸已经建立了一定的政治互信基础上,台湾加入国际和区域组织的名称和身份问题,也已经获得了较高程度上的进展。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称,对于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问题,在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两岸务实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

    此后,在两岸的妥善安排下,台湾已经成功地获邀参加世卫大会。这说明,台湾加入区域和国际组织时的名称和身份问题,已经有了成功解决的先例。现在面临类似的问题,只要按照以往惯例即可解决。

    不过,岛内部分人士对于以往的惯例似乎并不满足,总是妄想通过以一种更加凸显台湾主体性的方式来加入亚投行,其动机显然并不单纯。但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目前岛内对于究竟选择哪种模式加入亚投行,尚未达成共识。不过,有一点却是确定无疑的,就是台湾无论最终采用何种模式申请或参与到亚投行,“一中”原则乃是它加入身份和加入名称的底线。任何脱离了这一底线的名称或身份,最终都不可能取得成功。2015年3月31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时,也特别强调,关于台湾申请参与,应该避免出现“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问题。

    误区三:看美日眼色行事

   对于亚投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态度都比较明确,即反对、不支持。美国不但自己拒绝加入亚投行,甚至还千方百计、绞尽脑汁地去阻挠美国的盟友如英国、韩国等国的加入。而日本由于担心亚投行逐渐壮大之后,将对由日美主导设立的亚洲开发银行带来影响甚至是冲击,因而也表示反对加入亚投行。

    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台湾朝野一直以美日态度唯马首是瞻,在很多重大议题上都需要依据美日的态度来调整自己的立场,在亚投行议题上也同样如此。台湾当局之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敢正面表态,就在于美国的立场相对比较强硬。而在美国的态度逐渐转软之后,台湾的态度也随着发生改变。

    3月31日,台湾“行政院长”毛治国坦承,在亚投行议题上,美国的态度对台湾很重要,美国23日也表态,“这个表态对我们来讲很重要”。这说明,台湾当局依然需要看美国眼色行事。

    台湾当局唯美国马首是瞻,民进党等在野势力也同样如此,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出于一贯的“恐中”、“反中”立场,民进党对于亚投行的态度自然也是消极抵触。但为了避免给外界造成“逢中必反”的不利印象,民进党在处理亚投行议题的时候,有意要将美日因素给引入进来,挟美日自重,意在为自己阻挠台湾加入亚投行提供一种所谓的“合法性”证明。民进党新闻部主任黄重谚、民进党发言人郑运鹏等人,都曾表示,台湾的动向应该与美日保持一致,民进党要在观察美日是否加入之后,再来决定是否支持台湾加入亚投行。民进党俨然是摆出一副要与美日保持同一阵线、与美日同进退的姿态。

     目前,出于国家利益的整体考虑,美国的许多重要盟友如英国、法国、德国等等,都在经过慎重考虑之后,集体倒戈,决定加入亚投行,表示愿意加入亚投行的意向创始成员数量已达40多个,这个数字要比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的成员数量总和还要多。显然,在亚投行议题上,美国最初是想孤立中国,但从客观的情势发展来看,尝到被孤立滋味的却是美国,连美国的忠实小弟韩国也都已经弃之远去。甚至连美国和日本的态度也开始出现软化的迹象,表示并不反对加入亚投行。

     对于亚投行,美日盟友的态度在变,美日自身的态度也在变,但他们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都在于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未来如果台湾朝野政治势力不是以维护自身利益为出发点,而只是一味地逢迎和附和美日,估计最终将被岛内民众所唾弃。  

误区四:有必要持续观望

   早在2013年10月2日,习近平主席就已经提出了筹建亚投行的倡议。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投行。而在此后的近半年时间里,台湾一直处于观望状态,踌躇不决,对于亚投行的态度并不十分积极。

    直到亚投行申请截止日的倒数第五天,也即2015年3月26日,马英九才正式出面,声称台湾应该积极参与,首度表态“大陆提出亚投行已得到很多国家的支持,台湾不应该旁观,应该积极参与,倘若我们不表态参加,反而会让外界觉得,台湾不支持国际间协助发展较慢国家的基础建设”。

    而到了3月28日,台湾“陆委会”依然声称,“目前台湾并未就亚投行的任何细节,与陆方有过联系,包括陆委会与国台办间也不曾触碰这个问题”。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3月28日,张志军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特别提醒台湾,“目前为止还没有接到台湾方面正式提出加入亚投行的申请”。3月29日,海协会会长陈德铭也说,“台湾相关政府单位应该积极表态,起码要有政府部门正式提出想要加入亚投行的意愿。”

    在各方的共同期待下,马英九3月30日下午在“总统府”召开“国安”高层会议,最后时刻拍板决定将由“财政部”拟定亚投行参与意向书,由台湾“陆委会”请国台办提交亚投行筹备秘书处。但需要注意的是,台湾当局提出的只是参与意向书,而非正式的申请书。

    至于未来何时正式提出申请,3月30日,台湾新科“陆委会主委”夏立言表示,“目前亚投行相关章程、规章大概要到6月底才会出来,届时台湾再进行研究,有了整体协商的考虑,顾及对等尊严后加入”。这说明台湾依然没有放弃观望心态,意图以拖待变,根据未来的发展情势再进行相关分析,而不是提前谋划,积极布局。

    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岛内才有多种声音批评马英九当局对台湾加入亚投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各种反应明显慢三拍。例如,亲民党“立委”李桐豪就表示,大陆领导人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大战略,台湾社会应该共同来讨论,“一带一路”提出已久,决策如今瓜熟落地,全世界风起云涌,但台湾社会只讨论内部问题,没有拨出时间讨论“一带一路”与亚投行,显然是措手不及。  

 结语

    从上面的种种论述可以看出,台湾能否加入亚投行,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中国大陆,也不在于亚投行是否会接受,而在于台湾当局能否打破扩大国际活动空间的迷思,在于台湾当局能否跳脱观望心态,在于台湾能否摆脱对于美日依赖的窠臼。简而言之,只要台湾自己能够展现足够的意愿,拿出足够的魄力,台湾就有可能加入亚投行。

    在巨大商机面前,台湾不应再继续以看客身份自居,犹犹豫豫,瞻前顾后,否则只会坐失良机,自断后路,凭空丧失了台湾经济稳步发展的一个大好契机。(作者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院访问学者、博士)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华夏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