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宗海,中国文化大学中山与中国大陆研究所教授兼社会科学院院长、两岸与中国大陆研究中心主任、澳门研究中心主任,曾任政治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客座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访问学者、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客座高级研究员。 |
作者 邵宗海 澳门理工学院名誉教授
“中美博弈”的定义、缘起及引发冲突经过
一位在美国工作的台裔学者邵维华,在2016年5月19日出版了一本《地缘政治与中美博弈:遏止中国崛起,美国最后五年倒数计时》的专书,倒是提供了“中美博弈”的缘起原因,以及双方存在角力的现象,譬如作者说:美国的“重返亚洲”、 “亚太再平衡”都是为了遏止中国崛起,中国会默默承受,继续韬光养晦?还是蓄积实力,强力回击?中美关系是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也是最复杂的国际关系,一个是崛起中的新兴大国,一个是已经呼风唤雨超过半世纪的世界霸主。两者之间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国家组织,充满着千丝万缕的纠葛,中美竞争究竟是走向合作还是对立,关系着世界历史的发展。或许这段叙述不妨可作为我们了解“中美博弈”的一些背景所在。
但是“中美博弈”一词,在台湾是“有感”、但内容还是“模糊”的一块领域。如果要谈这个主题,必须予以事前定义。一般来说,这个名词的说明,应该先提起双方贸易争端源起,那是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在签署一项备忘录时,宣称 “中国偷窃美国智慧产权和商业机密”,要求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关税,涉及商品总计估达600亿美元,以及设置其他贸易壁垒,旨在迫使中国改变其 “不公平贸易行为”。这项争端曾一度引发中美严重的抗衡,但后来让双方于2018年5月达成暂停贸易战的共识,但等到2018年7月6日,美中贸易战谈判再度宣告破局,美国对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决定征收25%的额外关税,结果这项冲突就一直持续。虽然在2018年12月1日,习近平与特朗普在2018年 “二十国集团布宜诺斯艾利斯峰会”上举行就中美经贸问题做解决达成了共识。双方都宣布暂停采取新的贸易措施,并设定了3个月的谈判期限。可是,2019年5月10日起,特朗普突然再宣布对于中国出口至美国2,000亿美元的进口产品,课征25%(原本为10%)的惩罚性关税,于是中美贸易战就形成了一种双方相互制裁对方的现象。
当然,中国也同样采取了一些针对性的报复措施:包括针对美国对中国产品提高关税,中国也在2018年7月6日作出反制措施,对价值340亿美元的美国输华商品征收25%的额外关税,其中就包括美国向中国出口最多的货品大豆。
不过,2020年1月16日,中美两国终于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贸易战终算暂时休止,但是具体实行还存在挑战。2020年9月15日,世界贸易组织裁决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征收的关税属非法,但他没有答理。
可是中美贸易战,却引发了更广泛的“中美博弈”,因为接着之后就是一连串由美国主动出击的控诉或杯葛中国的行动:像是新冠疫情究责、抗议香港国安法、关心新疆、香港等地的人权问题、关闭中国驻美在休斯敦的领事馆、打击如华为等中企,介入南海的主权争夺战,以及运用“台湾牌”,加强各种“友台抗中”的措施作为对中阈的牵制,就像“一路螺旋式”向下滑落。
当然这不会只是美国单方面的动作,譬如说中国也关闭了美国在成都的总领事馆做为反击,当然在外交上,互相关闭领事馆是两个国家关系恶化的较大信号。不过,尽管有反击,种种迹象显示,中国依然是在按照自己的节奏和布局,处理对美关系,并没有因为美国的“冲动和焦躁”,放弃对中美大局及主线的把控。而且在美国大选之前,北京整体做法大概率会是设法管理与美国的紧张关系,并只会在必要时进行有限度的反击,一如王毅所说:“以冷静理智面对美国的冲动和焦躁”。
不过,稍后中美之间有几件事的发生,还是令人相当忧心。首先,是美国国务卿蓬佩奥2020年7月23日在加州发表题为《共产主义中国和自由世界的未来》的一篇对华政策最具代表性演讲,被外界视作是开启新一场冷战的 “新铁幕演说”。蓬佩奥在演讲中,呼吁世界各国与中国人民“改变中国共产党的行为”。他的发言是集中火力攻击中共时,只强调“中美冲突只是美国与中共的冲突”。
其次,则是特朗普在2020年10月2日正式宣布将禁止中国共产党成员进入美国,也不能申请绿卡和移民,与共产党亲近者也比照办理,就连曾经加入过共产党的人员也在此限。看起来华盛顿在对华问题上,是越来越明显地进行政治切割,企图将中共与中国人民区别开来。
但是在中国外交领导群里,也明确将敌视中国的蓬佩奥等“一小撮政客”,与美国人民进行了切割。多维新闻此前就曾指出,这是他们反击特朗普政府“离间计”的针对性策略。
“一边针锋相对,一边隔洋话事”,这就是中美关系当下写照,也反映出中国处理对美关系的核心思路和战略基调“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对待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从容有度,不动如山。
但是中美关系不可讳言的,已然降到建交四十多年来史无前例的冰点。不仅如此,除了特朗普,国务卿庞培欧的演讲更直言美国对中国的信任已经完全瓦解,要号召民主国家一起反共,正式开启了中美“冷战2.0”的时代,也有人将此解读为两国断交或是热战前的前置作业。尤其目前特朗普的连任选情在大幅落后拜登情况下,不免让人忧心特朗普会藉反中做为其选战的主旋律。
“中美博弈”,对台湾民众心理产生的影响
很多人论及:中美博弈,导致中美关系紧张,其实受害最大的可能就是台湾,那么对台湾民众心理产生的影响又会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确值得两岸共同来关切。
1、在美陆台不等边的三角关系下,学者们观察台湾是不利的一方
“台湾是否受害”的结论,虽然各界普遍仍存在分歧看法。不过,引述来自不同地区的学者看法,还是可以得出比较中肯的认知。
设在台湾台中的中兴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副教授谭伟恩,在2017年8月27日 《关键评论》发表的一文中有提到:在目前的中美与台湾地区的关系中,台湾是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能量最小的一方。这个残酷的事实意味着台湾通常是被动的接受方,必须承担华府与北京进行大国博奕或角力的后果,甚至有时被其中一方拿上谈判桌作为议价的筹码。
至于北京中国军事科学院的首席专家王卫星,在《中国评论》月刊2020年1月号有篇文章中,则提到台湾在美国的战略定位中永远祇是一颗棋子,因为台湾不具备做美国长期盟友的战略份量。在中美历史上交恶和建交两种情况下,美国都曾抛弃过台湾,充分说明了台湾的战略份量有限,是可以视情抛弃的棋子。
即使前美国在台协会主席卜睿哲也曾坦言,台湾很有可能会成为中美赌桌上的筹码;在对台最有利的情况下,即使中美之间走向零和竞争,台湾也不会自动成为受惠一方;在最坏的情况下,台湾可能会出现代理人战争,毫无疑问地,台湾也会是唯一的输家。
特别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之后,中美关系明显恶化,但美国与台湾的关系的确因而得到了提升,但两岸关系也因为北京加大对台湾的打压而陷入紧张。虽然一些台湾学者与官员有认为,美中两国的战略竞争对台湾既是机会,也会带来挑战。就像美国著名的中美台问题专家任雪莉就认为:美国不再是可靠盟友,特朗普政府使台湾处于险境,使它同时面临既被美国套住又有可能被它抛弃的双重风险。甚至曾经担任过民进党中国事务部主任的赖怡忠也认为,台湾成为中美战略较量的焦点也可能给台湾带来严重的后果。他说:这意味着,中美之间在台湾问题上的结构性较量将是零和的,这种博弈在台湾完全被消灭之前是不会停止的。”赖怡忠还表示,在中美与台湾地区关系中,当中国采取行动引发美国的反制行动后,中国会对台湾采取报复措施。
而大陆涉台研究专家陈先才也认为:从美国过去70多年的台海战略观察,华盛顿最不愿意看到两岸彻底撕破脸,更不愿在两岸之间扮演斡旋与中立的角色消失,从而使其在海峡两岸获利的空间不复存在。事实上,两岸局势越对抗,“台独”的空间就越小,美国对绿营当局的压制必然随之会出现。
不过,陈念才特别提醒,过去几十年里,台海局势相对稳定,两岸和平持续太久,台湾民众尤其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早已忘记了两岸冲突的残酷性,对海峡两岸的和平之现状缺乏珍惜,尤其是他们对“台独”冒险的后果缺乏认识,这些都有可能会导致台海冲突的直接爆发。
这是大陆学者较早提出这方面的看法,两岸关系趋向严峻,有部份确是会受到中美博弈抗的影响,但作者必须说,不只是40岁以下的台湾年轻人已忘记了两岸冲突的残酷性,即使40岁以上的台湾人也没有深刻体念到两岸一旦冲突的严重性,“中美博弈”中一些“友台论”、“棋子论”,甚至“美国会出兵援台”的空泛说法,都深影响到台湾人的心理,让他们深信不疑,而下面民调数字可证明此说。
2,针对中美博弈,台湾民众在民调中又是如何看待自己?
总部设在华盛顿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首次针对台湾进行民意调查,在2020年5月12日公布一份民调报告称,根据他们的调查,至少在中美对抗情势之下,近70%的台湾人对美国评价积极,相比起中国大陆,台湾人更倾向于与美国加强政治与经济联系。
这份调查是于2019年10月16日至11月30日在台湾进行,受访者共计1562人,均为成年人。在加强经济合作方面,美国在台湾得到的支持度也明显高出中国大陆。在政治关系上,高达79%的台湾人乐于见到台美联系增强。
而且无论在哪个年龄段,对美国持正面看法的受访者均超过75%。但在政治倾向性上仍有些许分别。与民进党支持者相比,国民党支持者中希望加强台美关系的比例更少,但占比依旧超过50%。
台湾人对中国大陆则普遍持负面看法。只有35%的受访者对大陆持正面态度,61%的受访者评价负面。国民党支持者中对大陆评价正面的人数是民进党支持者的近4倍。而在无党派人士中,仅有36%的人对大陆持积极态度。
台湾年轻人对两岸关系态度更加冷淡。在18-29岁的受访者中间,只有约40%的人希望加强与大陆的经济合作,在50岁以上人士中间这一数字为55%。
台湾人的政治倾向与他们的政治及身份认同有一定关联。民进党支持者普遍倾向于靠近美国而非北京,他们同时也更加认同自己是台湾人而非中国人。相比较而言,国民党支持者更倾向于靠近中国大陆。在无主要政治倾向的人群中,过半人更倾向于美国。而在认为自己既是中国人也是台湾人的人群中,大多数人对美国及中国均持友好态度。
调查里,大约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只是台湾人,28%的人认为自己既是中国人也是台湾人,而只有4%的人认为自己仅是中国人。在每个年龄段,认为自己是台湾人的受访者均过半数,而在18-29岁人群中,认为自己是台湾人的比例比50岁以上人士多20%。
作者的分析是:这项民调结果尚有需进一步厘清,针对台湾多数民众仍支较倾向美国,是因为他们面对中美两强,当中国强调两岸一定统一,且不排除 “武统”,总是会让民众感到是对台湾有较多威胁的一方;但美国不是,它尚可对台湾提供“外交”与军事上的援助,当然就变成是可信赖的一方。把两个不对称的“对象”放在一起评比,理论上及方法上的确缺乏一种客观与公平的背景。但是作者放了这个民调结果在本文,等于说也可发现中美博弈对台湾民众心理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另举一个民调例子,也可发现中美博弈对台湾民众心理产生的影响,是自我矛盾的。在2020-10-05ETtoday的民调中,发现当台美关系正处热潮的现在,有60.4%民众竟然支持民进党当局尽快促成台美恢复“邦交”,并有45.4%民众认为美国此时会积极协助台湾重返联合国。
随着台美关系升温,解放军军机近日更是频繁越过“海峡中线”,让两岸武力冲突隐忧成为讨论焦点,结果有21.3%民众认为若两岸爆发军事冲突,则美国“一定会”协防台湾,另外32.7%民众认为美国“可能会”协防台湾。
但是有一项问题的民调数字,让上述对美国一面倒的支持现象有个“反讽”。就是过去4年美国对台军售共计达126.54亿美元,台湾的防务预算更在2020年上升到3580亿新台币,占GDP比例达2.3%。对此,根据调查,有21.9%民众“非常支持”台当局花费巨资向美国购买武器,20.2%的民众有点支持,但不支持的比例则为51.5%。说明了台湾民众较多想法是“想马儿跑,但又不想给马儿多吃草”。严格来说,可能有种心态,像是 “美国正在中美博弈之中,它会对台军售,只因为台湾可在它制裁中国大陆时,充作马前卒,所以台湾民众当然不会买单”。但有没有这样的可能性?很难说。下次若有民调把这种心态列入,那么台湾民众是否支持民进党当局购买美国武器的结果就更明朗了。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华夏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