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蜀锦织造技艺,四川省成都市地方传统技艺。蜀锦织造历史悠久,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春秋秦国的惠文王年间。战国时期,蜀锦已成为重要的贸易品,其兴于秦汉,盛于唐宋,衰于明末,于清代中晚期得以恢复,至近代再次陷入危机,新中国成立后逐步恢复。
2006年5月20日,蜀锦织造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11月,蜀锦织造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图片来源于网络
蚕桑文明在蜀地起源甚早,古蜀第一位先王蚕丛,据说便已教民养蚕。春秋战国时期,《尚书》记载,时人把成都出产的锦专称为“蜀锦”,以示区别。到了汉代,成都织锦业日盛,以致“机杼相和”,蜀锦织造技巧日趋熟练,以其做工精致、花式繁多闻名于世。蜀锦的织造在汉唐时期以多综多蹑织机为主。早期的蜀锦以多重经丝起花(经锦)为主,唐代以后品种日趋丰富。唐代蜀锦的图案有格子花、纹莲花、龟甲花、联珠、对禽、对兽等,十分丰富。在唐末,又增加了天下乐、长安竹、方胜、宜男、狮团、八答晕等图案。在宋元时期,发展了纬起花的纬锦,其纹样图案有庆丰年锦、灯花锦、盘球、翠池狮子、云雀,以及瑞草云鹤、百花孔雀、宜男百花、如意牡丹等。在明代末年,蜀锦受到摧残,此时的纹样图案有梅、竹、牡丹、葡萄、石榴等。清代以后,蜀锦得到恢复,受江南织锦影响,又产生了月华锦、雨丝锦、方方锦、浣花锦等品种,其中尤以色晕彩条的雨丝、月华最具特色。现代蜀锦用染色熟丝织造,质地坚韧,色彩鲜艳。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与花楼织机融合在一起的蜀锦织造技艺,从纹样设计、挑花结本到挽花工、织工合作生产,一直秉承古老的传统。其后替代传统织锦的有梭机械织机,其技艺原理与之相同。蜀锦大多以经向彩条为基础起彩,并彩条添花,其图案繁华、织纹精细,配色典雅,独具一格,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多彩织锦。蜀锦质地坚韧而丰满,纹样风格秀丽,配色典雅不俗。
雨丝锦
图片来源于网络
雨丝锦的特点是锦面用白色和其他色彩的经丝组成,色络由粗渐细,白经由细渐粗,交替过渡,形成色白相间,呈现明亮对比的丝丝雨条状,雨条上再饰以各种花纹图案。图案丰富多彩,常见的有天安门、杜甫草堂、望江楼、百花潭、莲池鸳鸯、蝶舞花丛、牡丹、梅竹、龙凤等。
方方锦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方方锦的特点是缎地纬浮花,再单一地色上,以彩色经纬线配以等距不同色彩的方格,方格内饰以不同色彩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古朴典雅的花纹图案,如梅鹊争春、凤穿牡丹、望江楼、百花潭等。
铺地锦
图片来源于网络
铺地锦又称“锦上添花”,其特点是在缎纹组织上用几何纹样或细小的花纹铺满地子,再在花纹上嵌织大朵花卉(有的加嵌金线),如宝相花等。色彩丰富、层次分明,显得格外富丽堂皇。
散花锦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散花锦的特点是花纹布满锦地,常见的图案有如意牡丹、瑞草云鹤、百鸟朝凤、五谷丰登、龙爪菊、云雁等,富于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
浣花锦
图片来源于网络
浣花锦又称花锦,它是由古代名锦“落花流水锦”发展而来的,传说唐代卜居成都浣花溪的贵妇人根据溪水荡漾的变化而设计的花纹,而且在锦织成后,多数在锦江上游溪水潭内洗涤,故名。其特点是地组织采用平纹或缎纹以曲水纹、浪花纹与落花组合图案,纹样图案简练古朴,典雅大方。
民族锦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民族锦一般采用多色彩条嵌入金银丝织成,多用于民族服饰,故名。其特点是锦面上的图案从经纬线交织中显现出自然光彩,富有光泽。常见的图案有团花、葵花、“万”字“e”“寿”字等。彩晕锦的特点是织纹华贵相映,明暗匹配,层次分明,并以色晕过渡,花纹绚丽多彩,别具一格。
工艺工序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要完成一件蜀锦作品,从程序上说,主要需经历初稿设计、定稿、点意匠、挑花结本、装机、织造等几个重要过程,每一道程序又涉及到很多独特的技艺。
第一步:练染工艺,包括练丝和染色等工序。
第二步:纹制工艺,包括纹样设计、配色、挑花结本、上机装吊等工序。
第三步:织造工艺,包括织前准备(经纬线加工)和上机织造两个部分。
涉及技艺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打结
这是织工的基本技能,也是学习手工织锦的第一道关。在一分钟内,用极细的丝线打出十二个结并剪掉线头,使其看上去像从来没断的才能及格。
打竽儿
最注重身体协调性的技能。左手拽着线做短距离的前后运动,右手转动纺轮。根据需要打出不同股数的竽儿以做纬线。
拉花
在万千根稍粗于丝的线中拉花提起织机上的经线。力量要合适,经线不能提得太高,易断;不能太矮,梭过不去。
投梭
脚变换着踩竖脚竿将16面综框轮换升降,双手左右开弓投梭,其间每投一梭要用扣压纬。两者所用力均非常重要。
转下曲
织工经常必做的一项检查。下到一米深的机坑,转动下曲签防止纤线断裂和缠绕。这项工作一般要用一天的时间。
接头
织造蜀锦时,丝线会发生疲劳断裂的情况,织工就要在让人眼花缭乱的上万根线中找出断掉的丝线并运用所学到的打结技能将其接上。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蜀锦是成都的标志性技艺,成都以盛产锦而获得“锦城”、“锦官城”的美名。岷江环绕成都,蜀锦濯于江水,故岷江又称“锦江”。蜀锦植根于蜀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早在秦汉三国时期,蜀锦已走出四川,进入少数民族地区,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作出了贡献。它在举世闻名的南北“丝绸之路”中作为文化交流及贸易的载体见证了历史,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图片来源网络
2013年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出土了4台织机模型,2015年,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成都博物馆等单位,按照出土织机模型的适合比例将汉代织机复原。为了“复活”汉代织锦技艺,成都博物馆邀请王君平带领他的团队,开展了进一步的修复调整和试验,成功地织出了几组花纹,重现了两千多年的织锦场景。
蜀锦博物馆在原有一台清代道光年间古蜀锦机的基础上,复制了6台蜀锦花楼木质机,还请回原成都蜀锦厂总工程师和7位从事了几十年织锦的老艺人,从边远地区农村招收了一批年轻学徒,开展蜀锦技艺传授,保证了整个织造过程沿用最本质、最真实、最完整、最传统的蜀锦织造技艺。还建立了蜀锦、蜀绣等艺人的个人资料信息库,通过不断招收学徒拜师学艺,老艺人悉心教授,带徒传艺,已培养了十几名平均年龄25岁的蜀锦学徒。
编辑策划:王江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