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建党百年 华夏荣耀|深入解读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之:宣示责任、彰显情怀、锚定目标,这个“主题”意义非凡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热点聚焦      2021-10-22 13:46:09

2834928  

    7月1日上午,中国以一场盛大仪式,欢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说,“今天,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都是一个十分重大而庄严的日子。”亲历这一天,回望百年路,展望新征程,能够更深刻地领悟这个政党的初心与雄心,读懂这个日子的重大和庄严。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

  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百年来,“中国号”巨轮始终锚定一个目标: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x4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宣示历史之责、成就伟大梦想

1127619325_16252775198021n

图片来源:新华网

  从“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到“长风破浪会有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但近代史上,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苦难、付出了重大牺牲,辉煌不再、尊严难立,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此,中华儿女开始了百年复兴的上下求索。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之责。

  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伟大成就”。

  “七一”讲话中,习近平高度凝练地揭示了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作用。

  四个“伟大成就”层层递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一以贯之。中国共产党铁肩担重任,初心贯始终,掌舵“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

  从“四个伟大成就”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定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恒心,去跨越新的“雪山”“草地”,去征服新的“娄山关”“腊子口”,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的伟大奇迹一定会在我们手中创造出来。

  我们要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中汲取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力量,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啃下难啃的改革硬骨头,闯过艰难的发展关口,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深情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将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精辟概括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从“四个伟大成就”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在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我们要从“四个伟大成就”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创造新的伟大光荣。

x4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彰显人民情怀、共谋人民幸福

src=http%3A%2F%2Fwww.forestry.gov.cn%2Fhtml%2Fmain%2Fmain_72%2F20210719104236268921736%2F20210719104846564494199.jpg&refer=http%3A%2F%2Fwww.forestry.gov

图片来源:新华网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在“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四段重要论述中,习近平都强调“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离不开中国人民的支持。

  习近平曾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力量。百年壮阔画卷靠人民群众描绘,百年华彩乐章靠人民群众演绎。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初心即本心,“中国号”巨轮上承载的永远都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任何人任何势力企图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中国人民都绝不答应!

  以伟大斗争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不可逆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就要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准备付出更加艰巨、更加艰苦的努力,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和挑战。

  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必须全面动员和紧紧依靠人民的力量。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建立在全体人民为之奋斗的基础上。人民是民族复兴的力量之源。民族复兴越是到达关键阶段,越需要全体人民付出更大努力。当前阶段,要大力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守好人民的心;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要用好爱国统一战线这一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法宝,最大限度凝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奋斗的力量。

x4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锚定前进目标、努力为之奋斗

src=http%3A%2F%2Fwww.sznews.com%2Fnews%2Fpic%2F2021-05%2F04%2F55234442-c265-401e-84e2-7c3a02d76ba8.jpg&refer=http%3A%2F%2Fwww.sznews

图片来源:网络

  2012年,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曾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贯穿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也为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锚定了前进的目标。

  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出九个“必须”作为“开创未来”的具体行动指南——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九个“必须”凝聚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经验,科学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理论指导、战略支撑、外部环境、力量来源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揭示了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深刻道理。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现在接力棒交到青年一代手中。一代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各族人民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破浪前行。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中国梦的领路人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呈现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的生动局面和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风貌。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系统回答了民族工作的方向和道路、理论和政策、制度和法律、工作和实践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各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提供了重要遵循。

  团结奋进、携手并肩,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阔步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同时,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更要团结一致、凝聚力量,确保中国发展的巨轮胜利前进。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我们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实现这个心愿和目标,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各民族大家的梦,也是我们各民族自己的梦。中国共产党就是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着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奋斗。

  今天的中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凝聚起56个民族的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综合自新华社、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经济网、中国西藏网等



责任编辑:侯哲
相关文章
热门评论
大陆新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