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聚焦二十大 | 美丽中国如何实现?最后一场记者招待会交出绿色答卷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热点聚焦      2022-10-26 14:36:14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10月21日举行记者招待会。(图源:新华社)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10月21日举行记者招待会。(图源:新华社)

【华夏经纬网综合报道】党的二十大期间新闻中心召开了五场记者招待会,最后一场记者招待会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主题与记者交流。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翟青在介绍情况时表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成就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生态环境保护“三个前所未有”

翟青表示,过去十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体现在“三个前所未有”。

决心之大前所未有。把“美丽中国”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把“绿色”纳入新发展理念,把“污染防治”纳入三大攻坚战,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系统谋划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着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

成效之大前所未有。过去十年,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平均6.6%的经济增长。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值由2015年的4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1年的30微克/立方米,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全国地表水优良断面比例达到84.9%,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全国土壤污染风险得到基本管控。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成就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长江巫山段曲尺乡一带风景如画。(图源:央视新闻)

长江巫山段曲尺乡一带风景如画。(图源:央视新闻)

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大提出到二〇三五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翟青介绍,我们党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工作,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不断加大,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绿色逐步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十年来,全党全国建设美丽中国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绿色版图不断扩展,城乡环境更加宜居,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生动展现出来。

坚持用最严格治理来保护生态环境

前不久,《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一书出版发行,引起了广泛学习的热潮。翟青强调,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其核心内容还包括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换为自觉行动。

翟青指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确立意义重大:深化了我们党的生态文明理论成果,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继承与创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观;吸收与发展了中华传统生态文化;拓展与超越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经验成果。

2022年5月5日,首批待产雌性藏羚羊踏上迁徙之旅。(图源:央视新闻)

2022年5月5日,首批待产雌性藏羚羊踏上迁徙之旅。(图源:央视新闻)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

近年来,我国建立和实施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态文明目标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一系列制度,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

翟青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生态环境的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生态文明写入了党章,写入了宪法,覆盖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噪声污染防治以及长江、湿地保护等领域的25部生态环境相关法律得到制修订,中央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两个非常重要的文件,建立了一系列创新性制度,生态文明“四梁八柱”性质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中国力量

气候变化是当前突出的全球性挑战,事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中国通过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效、建立市场机制、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翟青分享了一组数据: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4%,超额完成向国际社会承诺的目标;2021年,我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2005年的72.4%下降至56.0%,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16.6%,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0亿千瓦,风、光、水、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

我国是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全球“增绿”的主力军;成功启动了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全国碳市场,发布了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持续开展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积极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中国贡献;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充分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翟青表示,下一步,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加快推动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稳妥有序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资料来源:二十大新闻中心、人民日报、央视新闻)


责任编辑:姚思寒
热门评论
大陆新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