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定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谱写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篇章,形成了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合作共赢是中国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中国外交的基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重大外交理念和倡议,如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共建“一带一路”、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真实亲诚的对非方针政策等,都以合作共赢作为核心原则和实现路径。合作共赢摒弃了以强凌弱的丛林法则,超越了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双赢多赢共赢代替独占通吃,为各国扩大交流合作注入强劲动力,为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和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有利抓手。
合作共赢是当今世界的潮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当今世界的潮流。“合作共赢”是世界各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成功应对各种世界性问题的必由之路。在中国外交发展的伟大历程中,合作共赢由来已久。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最早制定的外交政策中就已经包含了对外合作的要素。当时中国表示,愿意和世界上所有国家包括未建交的国家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发展经济贸易合作关系。因此,合作共赢是中国外交的起点,也是中国外交的逻辑必然。20世纪50年代初,尽管面临严密封锁,但仍未阻挡中国开展对外经贸合作的步伐。在“平等互利”原则的指导下,中国外交及对外经济合作发展更加迅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与国际社会的深度互动与融合,转化为更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共赢实践,更加深刻地体现了我们一直坚持的合作共赢理念。
2015年9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丰富和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和实践。2014年6月,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的讲话,强调“要探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弘扬这五项原则,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共同建设合作共赢的美好世界”。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强调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中指出,“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近年来,中国外交中合作共赢的特点更趋突出。2018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中强调,“面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中国坚持走开放融通、合作共赢之路”。此外,“合作共赢”也成为“上海精神”和“金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认同和支持。无论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不断推进,还是新型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体系建设,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都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在推动全球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始终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在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同时,推动实现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和进步。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人类交往更深入、更广泛的基础上,合作共赢日益成为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的突出元素,不仅指引着中国外交的未来走向,而且引领着世界的发展潮流。
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这是习近平主席为“国际关系向何处去”给出的中国答案。
新时代,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进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在运筹大国关系方面,中国致力于推进大国协调与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推进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明确提出“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三点原则,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
在周边外交方面,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稳定周边战略依托,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
在同发展中国家交往方面,从非洲到中东,从拉美到太平洋岛国,众多发展中国家都流传着习近平主席同大家平等交往、共谋发展的佳话。中国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整体合作机制实现全覆盖。
2022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题为《共迎时代挑战 共建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这是习近平步入会场。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这些年,习近平主席先后40多次出访,足迹遍及世界五大洲,在国内外主持和出席一系列重大多边外交活动,接待访华国际政要数百位,同各国社会各界保持广泛接触,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开创新局面。
如今,中国已同181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同11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拓展对外开放与合作共赢新局面
2022年8月31日,随着汽笛声响起,一列装载着茶叶、化肥原材料等货物的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从福州江阴港出发驶往老挝万象,福建开出了首趟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
作为中国、老挝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中老铁路的开通,既让老挝由“陆锁国”变为“陆联国”的梦想成真,也打通了中国内地直达老挝以及东南亚陆路的快捷通道。
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这是“澜沧号”动车组通过中老友谊隧道内的两国边界(2021年10月15日摄)。新华社发(曹安宁 摄)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在出访期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中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九年间,已有14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2013至2021年,中国与沿线国家累计货物贸易额近11万亿美元,双向投资超过2300亿美元;截至2021年底,中国在24个沿线国家建设79家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43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34.6万个就业岗位……跨越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明,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为各国开辟一条通向共同繁荣的机遇之路。
这是2022年10月24日拍摄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南广场。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中国搭台,世界合唱。
近年来,我国成功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大型活动,对外开放达到新高度。我国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展现致力于开放合作的坚定决心。
2020年我国首次和东盟相互成为第一大贸易伙伴,首次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欧盟最大贸易伙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居于世界首位。
2021年第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8.4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2%,实际使用外资3024.7亿元,同比增长39.9%,增幅双双创下历史新高。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观众在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国家会议中心综合展厅参观(2022年9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郝昭 摄
从连年举办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消博会,到统筹推进21个自贸试验区建设,再到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从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到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再到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新时代的中国向世界敞开怀抱,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在中国同世界开放相融中共享发展机遇、汇聚发展力量。
综合自新华社、人民日报、学习时报、中国社会科学网等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