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合肥5月4日电 题:现代黄梅戏“看家人”袁媛:用创新浇灌古老“黄梅花”
中新社记者 张强
嗓音清亮、扮相秀丽,这是国家一级演员、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优秀青年演员袁媛给中新社记者的初印象。
图为5月1日,袁媛(左四)忙着和同事们在剧场排练,“备战”即将举行的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 供图
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袁媛忙着和同事在剧场排练,“备战”即将举行的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现代黄梅戏《共产党宣言》进入决赛不容易,我们争取把这部剧做得更精细,让它以最佳姿态展现。”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代表作《天仙配》《女驸马》等名扬海内外。中国戏剧“梅花奖”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
袁媛介绍,《共产党宣言》改编自同名话剧,用黄梅戏的艺术手法展现一段母子情,表现红色基因的传承,曾获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其中《心有信仰》一段,入选中国黄梅戏数字资源库。
袁媛表示,《共产党宣言》主创团队创新使用音乐、舞蹈来展现女主林雨霏被抓捕和受刑的画面。十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黄梅戏的传承创新,曾塑造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七仙女、《女驸马》中的冯素珍、《红梅赞》中的江姐、《孔雀西北飞》中的刘金芝、《青春作伴》中的童华等形象。
黄梅清唱剧《红梅赞》是袁媛艺术生涯的首部大戏,在剧中饰演女主江姐。自此,袁媛参演的基本上都是原创现代黄梅戏,她对现代黄梅戏有自己的理解,业内称她为现代黄梅戏的“看家人”。
图为5月1日,袁媛(左四)忙着和同事们在剧场排练,“备战”即将举行的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 供图
袁媛介绍,《红梅赞》是新一代黄梅戏人对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老师的致敬和对黄梅戏的创新。“我们把乐队搬上舞台,和演员同台,加上数字大屏,形式变得新颖,这在传统戏曲中是没有的。”
袁媛认为,黄梅戏的传承有优势,它属于中国南北交界地区的剧种,是从采茶调演变而来,语言通俗易懂,乡土气息浓厚,所以黄梅戏传唱度高,被外国人称为“中国最美乡村音乐”。
作为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小梅花团副团长,袁媛致力于培养黄梅戏接班人。为让更多年轻演员站上舞台,她组织小梅花剧团独立复排黄梅戏大型经典剧目《红丝错》,反响很好。“全团‘出道’,他们平均年龄25岁,虽然有压力,但也有活力。”
袁媛有本笔记本,记录了她的演出轨迹。记者翻看发现,她曾出访法国、安哥拉、菲律宾、美国等世界多地。
袁媛指着一张照片向中新社记者感慨道:“艺术真的是无国界,我们在俄罗斯演出《天仙配》时,台下坐满了外国人。我们唱的是中国话,但演出结束后,所有人起立鼓掌,十几分钟不离开,更有好几百外国人到后台希望和我们进一步交流。”
袁媛认为,黄梅戏要更好地走出去,应该把最传统的东西展示出来,不管是服饰造型,还是音乐唱腔,都是外国人喜欢的点。“我们要有文化自信。”
与舞台上的“闹腾”相比,生活中的袁媛比较安静,不喜欢逛街,除了工作,就宅在家里看书,或在网上报名学习各种兴趣爱好班。“黄梅戏演员都非常单纯,除了一日三餐就是练功。”
如今,袁媛已成为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中坚力量之一。她说:“我只想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传承下去,力所能及地创新新剧和研究新的表现手法,让黄梅戏在我们这一代能有更好的发展。”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