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柳金财 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副教授
民进党主席赖清德在其党中常会表达,希望台湾当局推动陆生纳入台湾健保政策,主动营造陆生在台就学与生活友善环境的努力。无论是基于选举政策竞争,获取中间选民支持;促进两岸和平稳定框架建构;抑或是分散近期内批评陆配参政,引发台湾安全危机及身份认同争论;友善陆生赴台就学环境,有利于两岸学生交流及学术合作。台卫生福利部门提及何时实施目前尚无法确定,但不排除时间点为明年9月、2024学年。
根据岛内有关部门统计,2022年11月台湾陆委会宣布研修陆生得依规定申请入台后,至2023年2月底止,共有307位陆生以“研修生”的身份赴台。此人数与2019年计16753位研修生数相距甚远。而“学位陆生”招收,以2017年度共9462人为高峰,此后逐年递减。自2020年起以每年近三成的比例减少,至2022年仅剩3121人。
台当局自2012年起推动陆生纳保,即是针对依“大陆地区人民来台就读专科以上学校办法”在台长期就读学位的陆生为纳保对象,然而已将近十年尚未完成陆生纳入健保事宜。这十年期间,历经马英九及蔡英文完全“执政”,却无法完成陆生纳入健保课题。至于依“大陆地区人民进入台湾地区许可办法”赴台交流、研修的陆生,因赴台事由不同,且主要为短期停留(6个月以下),目前并未规划为纳保范围。
首先,陆生大学部学籍生趋于零,加深台湾高等教育生员不足危机。大陆已于2020年暂停学位生赴台就学,仅开放在台旧生续升学,若不含延毕生,台湾各大学学士班陆生已于2023年8月“清零”,陆生仅剩硕士班、博士班学位生。据台陆生联招会统计数据,2023年获录取并选择继续在台升学的陆生,硕士新生注册者292人,博士新生注册者则仅有86人,计378名学位生注册。
目前已无大学部学位生可纳入健保,在此时刻倡议陆生纳健保,营造友善陆生生活学习环境,实有其迫切性及必要性。然仅解决陆生健保问题,尚须解决“三限六不”障碍。所谓“三限”是指限制采认高等学校、限制赴台陆生总量、限制学历采认领域;“六不”则是不涉及加分优待、不影响岛内招生名额、不编列奖助学金、不允许在学打工、不得在台就业和不得报考公职考试。相对大陆友善台生,台湾有必要进一步释放善意。
其次,民进党内部对陆生纳保立场反覆不定、欠缺稳定性。深绿人士批评陆生纳保不公平 、并未缴税、健保费比台湾民众低。蔡英文主政初期即拍板陆生纳健保,保费全额自负,尽管两任皆完全“执政”,要推动陆生健保理应非常有效率,然陆生纳入健保事宜一再延宕。
再者,陆生权益低于侨生及国际生形成歧视性待遇。民进党当局标榜“人权”及转型正义,然对陆生陆配却充满着歧视与不平等差别待遇,陆配“公民权”取得需六年、一般外配则仅需四年,同文同种陆配适应时间难道要比外配更久吗?至于陆生纳入健保不仅不及于侨生、国际生,且受“三限六不”限制。
尽管民进党曾于华山会议提出友善陆生、陆配政策,但自2016年蔡英文主政以来,若要将陆生纳入健保,早就可实施,竟延宕至蔡英文掌权最后一年,且最快2024年9月实施,已是跨越下一任台当局领导人任期。
最后,给予陆生比照侨生及国际生健保流于政治理性计算。赖清德因批评民众党可能将陆配徐春莺列入不分区民意代表,此将引发所谓“台湾安全”问题,遭受歧视陆配之质疑。同属民进党内新潮流系的宜兰县民意代表参选人陈俊宇竞,却主张大陆籍学生纳入健保,宣称当选后会极力推动,并指出陆生纳保问题因根据《两岸人民关系条例》,陆生赴台是停留而非居留,卫福部门应函释施行细则,尽速让陆生纳保。此种时机的碰巧颇有“声东击西”意味,被质疑为转移赖清德批判陆配所激起政治海啸。
无庸置疑,台湾当局若能进一步提出友善陆生政策,不仅利于招收陆生,缓解高等教育因少子化所造成的“土石流”;同时也能创造两岸和平缓冲空间,将两岸政策奠立在“两岸社会本位”、“两岸人民中心”基础。面对大陆推出两岸经济社会融合途径,给予赴陆台湾民众在生活、学习、就业及创业之普遍“居民待遇”;同时推出“一代一线”(青年世代、基层一线),近年来大陆积极招收台生,降低学测门槛及提供系列奖助学金等就学方案。若民进党当局再持歧视陆生的不友善政策,坚守“三限六不”限制,恐难以让陆生来台就学再创高峰。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华夏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