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上午,“根系闽台·两岸一家——闽台谱牒文化主题展”开幕仪式在福州三坊七巷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开幕。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乡村振兴研究会会长潘征,省政协原副主席陈义兴,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领导,省委台港澳办分管领导以及闽台两地各主办方领导、代表等出席活动。
开幕仪式现场 东南网记者李行云 摄
讲好“闽台一家亲”的谱牒故事
“根系闽台·两岸一家——闽台谱牒文化主题展”由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台湾省姓氏研究会共同举办,选取部分涉台族谱、闽台十大姓氏代表性族谱,考证台湾部分近现代人物家族世系以及闽台传统木活字印刷族谱的历史,借以叙说千百年来福建先民筚路蓝缕、跨海垦拓的故事,佐证两岸民众血脉相连的事实,引导两岸青少年同胞认识族谱及其意义价值。
“闽台两地血脉相连,编谱修谱是两岸民众共同延续的传统。内容丰富、数量庞大的闽台谱牒文献为两岸同胞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林坚强在致辞中表示,举办根系闽台·两岸一家——闽台谱牒文化主题展、闽台谱牒文化主题学术对话等活动,一方面是落实实施闽台历史展示溯源工程,开展闽台族谱对接、寻根谒祖等活动的一项具体举措,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借活动的开展,让两岸同胞特别是青少年同胞更好地认识和感受闽台谱牒文化的独特魅力,了解自己的根脉,让两岸同胞交友交心、厚植情谊、越走越近。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会长俞杰说,“家谱”,又称“族谱”,是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以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为内容的特殊图书体裁,它产生于上古时期的乡愁。3000多年来与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紧密相连,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其价值与特色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寻根既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血缘亲情是两岸关系的重要纽带,活动更好地讲好“闽台一家亲”的谱牒故事。
观众在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内参观 东南网记者李行云 摄
同谱同牒:“我们流着同样的血液”
台湾是移民社会,台湾山地少数民族的远祖多为福建迁入的闽族人和南岛迁入的古越先民。现在台湾居民人口2330多万人(截至2023年1月),其中80%以上祖籍地为福建地区,而台湾前十大姓氏与福建大抵一致。
台湾族谱文化是闽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联结着海峡两岸人民的血缘亲情,充分体现了台湾同胞的根在大陆,两岸人民同族同祖,同文同种,同根同源,同谱同牒。在“闽台谱牒文化主题学术对话”上,两岸3位谱牒文化专家,围绕“谱牒的当代价值”“家谱在台湾”“年轻人眼中的家谱”三个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来自台湾省姓氏研究会的邱淑敏和大家分享了自己来到福建寻根之旅的故事,2023年11月她来到福建旅行,在这一趟旅行出发前她下定决心要找到自己的家谱。由于祖辈38岁就已经过世,所以邱淑敏的家中并没有任何相关资料,他们对故乡的印象是叔公神主牌位里抄下的一段文字。当他们到达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的一个小村庄时,正巧遇上了一位姓邱的先生,他热情地邀请邱淑敏一行到家里坐坐,邱淑敏告诉他自己是从台北来到福建寻找家谱,这里是她的祖籍地。即使是第一次见面,这位老先生依旧把邱淑敏当成家人,亲切地问她吃过了吗?“我们流着同样的血液,那一刻我觉得我找到了回家的路。”邱淑敏哽咽道。
“我从事谱牒数位化处理工作已经四十几年了,当初踏入这个行业主要原因是为了实现祖辈的一份遗愿。”台湾省姓氏研究会顾问陈美桂告诉记者,晚清时期,她的祖先从福建漳州来到台湾后便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大陆,而由于祖辈并不识字所以她的家族并没有家谱,但他相信以后他们一定会回到故乡,所以先祖便把老家的地址背下,并告诉小辈们日后一定要再回到这个地方。虽然最后他们终老一生也没机会再回到这片土地,但2000年陈美桂回到了祖籍地,替祖辈完成了毕生的心愿。
3位谱牒文化专家展开深入探讨 东南网记者李行云 摄
主办方表示,树高千尺,离不了根。期待两岸同胞通过认识族谱,通宵家族根脉世系,凝聚家族亲情力量,携手共圆家园梦。
开幕式现场还同期举办《我家的两岸故事》第三季三方联合开拍仪式、闽台族谱电子档案无偿赠送仪式等活动,深入开展闽台族谱溯源展示,进一步讲好两岸融合发展故事。(记者 李行云)
来源:东南网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