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北极地区大国博弈不断升温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国际军事      2024-01-18 17:39:16

  最近一段时间,美俄等国围绕北极的角逐愈演愈烈,

针对这片极寒之地的军事活动明显增多——

  北极地区大国博弈不断升温 

图①:航行在北冰洋的俄罗斯22220型“北极”号核动力破冰船。

图②:美军士兵在阿拉斯加参加演习。

  美国单方面提出扩大北极领土的主张;俄罗斯军队新组建一个“混合航空军团”保护北极航道安全;芬兰空军宣布将把首批采购的F-35战机部署至北极圈内……去年12月以来,美俄等国围绕北极的角逐愈演愈烈,针对这片极寒之地的军事活动明显增多。这些现象表明,随着战略价值日益凸显,北极正加速从世界的边缘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

  战略价值愈发凸显

  北极的大陆和岛屿面积约800万平方公里,有关大陆和岛屿的领土主权分别属于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俄罗斯、瑞典、美国8个国家。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在北极开辟航道、开采能源和部署军力变得更加便利,这一地区的战略价值因此愈发凸显。

  从军事角度看,北极地处亚、欧、北美三大洲的结合部,穿越北极是美俄战机、导弹、核潜艇攻击对方的最短路径。北冰洋常年覆盖的冰层,也为战略核潜艇提供了良好的天然隐蔽。以俄罗斯军队目前装备的“布拉瓦”海基洲际弹道导弹为例,该型导弹射程超过8000公里,如果从北极地区发射可以打击北半球所有目标。近年来,北极地区气温不断升高,更是给周边国家在此实施军事行动、加强常态化军事存在提供了更多可能。

  从经济角度观察,北极航道是连接亚欧美的最短航线,可以大大节省海运贸易成本。据估算,相比途经苏伊士运河,北极航道可使亚欧海运贸易的路程缩短40%。受气候变化影响,北极航道近年来的可通航时间逐渐延长。与传统航道相比,北极航道还具备航路宽阔、对通航船舶体积没有限制等优势。最近,红海局势日趋紧张导致航运受阻,全球贸易大国纷纷将更多目光投向北极航道。

  除了军事和航运上的优势,北极地区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北极地区蕴藏着全球13%的石油、30%的天然气、25%的煤炭以及大量稀有矿产。去年12月,美国单方面宣布在北冰洋等区域延伸大陆架的主张。外界普遍认为,美国此举主要是垂涎相关区域的丰富矿藏,尤其是制造电池用的锂和制造太阳能电池需要的碲等。近年来,俄罗斯、加拿大、丹麦等国家也曾对北极地区大陆架提出主权要求,并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了相关材料。然而,由于各方矛盾重重导致争吵不断。

  军事竞争日益加剧

  冷战时期,北极曾是美苏军事对抗的前沿之一。冷战结束后,北极一度淡出美国的战略视野。最近几年,特别是俄乌冲突发生后,美俄两国不断加强在北极的军事存在,军事演习和针锋相对的海空对峙不断上演,双方的军事竞争日益加剧。

  不久前,美国与芬兰、瑞典、丹麦签署防务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这3个环北极国家将向美国开放多达35处军事设施。更早时候,美国还与挪威、冰岛签署了类似协议。这些协议将使美军可以更为便捷地前出北极地区。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最新签署的美芬防务合作协议并未对核武器作出任何限制,这给北极地区未来可能出现的核对抗埋下了伏笔。不断加强军事部署的同时,美国还在北极频繁举行军事演习。“寒冷反应”“北风”“北极边缘”……这些演习或单独进行,或与盟友联合实施,可谓种类繁多。去年,美国与十几个国家在北极圈附近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北极挑战-2023”联合军演。

  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北极地区的包抄合围,俄罗斯也针锋相对地作出回应。从重建列宁格勒军区抵御来自芬兰、爱沙尼亚方向的威胁,到组建“混合航空军团”和诸兵种合成集团军保护俄在北极附近的国家利益;从定期在高纬度地区举行军演和威慑性巡逻,到重新开放苏联时期修建的北极军事基地和机场……俄罗斯以多种手段维持其在北极圈的军事威慑力,遏制北约的战略挤压。

  值得注意的是,英法等国也在加速推进北极战略。为进一步加强在北极的行动能力,英军去年进驻挪威极北地区的一处军事基地。域外大国的加入,无疑将使北极地区的军事竞争局面更加复杂。

  安全形势更趋严峻

  俄罗斯约五分之一的领土在北极圈内,是地理意义上最大的北极国家,自然也是北极地区事务不可或缺的参与方。为加强沟通、协调立场,俄罗斯曾与美欧建立了一系列北极合作机制,内容涉及安全管控等诸多领域。然而,由于美国执迷所谓“大国竞争”,对俄罗斯极限施压,这些曾为处理北极事务、确保地区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合作机制目前已陷入“冰封雪藏”的状态。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发生后,北极国家武装力量总参谋长会晤机制终止,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管控北极安全的重要对话平台不复存在。2022年,除俄罗斯外的7个成员国,即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美国宣布暂停参与北极理事会的活动,导致这一北极地区最重要的合作机制名存实亡。作为回应,俄罗斯2023年宣布退出巴伦支海欧洲—北极圈理事会。当前,北极国际合作体系的震荡已蔓延至气候、科考等专业领域,多数北约成员国已暂停或大幅限制同俄罗斯的数据共享和学术交流。这种“冰冷气氛”,给全球气候研究、环保和经贸合作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也阻碍着北极军事沟通机制的恢复。

  俄乌冲突的爆发改变了欧洲的安全格局,美国则趁机将“阵营对抗”这一套复制到北极地区。在美国看来,北极是其遏制俄罗斯的“新堡垒”,也是推行其“大国竞争”战略的“新疆域”。目前,美国正通过强化伙伴关系、调整军力部署等手段,在北极地区构筑围堵俄罗斯的“小圈子”。这将导致北极地区的大国博弈陷入互相加码的恶性循环。

  当前,芬兰已正式加入北约,一旦瑞典也完成入约程序,8个环北极国家将呈现“北约7国与俄对峙”的局面,届时俄罗斯不得不面对北约从北欧、中欧以及南欧等多个方向构筑的环形包围,安全环境将更加险峻。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的反制措施也会变得更加强硬。可以预见,未来北极地区军事对抗的强度,乃至发生冲突的风险都会大幅提升。

  本版照片均为本报资料图片


作者:李 海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