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潜舰海鲲号。(照片:台船公司提供资料照)
赖清德日前与蔡英文视察潜舰海鲲号,赖在听取简报后表达7艘后续舰应一次做好。对此,中华战略前瞻协会研究员、“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副研究员揭仲表示,从资源运用与造船产业培植的角度,这种作法不但没有益处,反而有“揠苗助长”之虞!
赖清德3月9日与蔡英文共同前往台船公司,出席台“海巡署”嘉义级巡防舰第3艘“云林舰”交船及“台北舰”命名典礼后,也秘密视导正在进行测试的自造潜舰原型舰“海鲲号”。
根据揭仲在《中时新闻网》发表评论表示,赖清德的主张,乍看之下可在最短时间内让潜舰一次到位;但从资源运用与造船产业培植的角度,这种作法不但没有益处,反而有“揠苗助长”之虞。
揭仲表示,目前,潜舰自造召集人、“国安会”谘询委员黄曙光所规划的方案,是将后续7艘量产型自造潜舰,以“3+2+2”艘,或“2+3+2”艘等模式,分批建造。此一规划,不但务实,也有利于台湾潜舰制造产业的长远发展。
揭仲表示,若依照“3+2+2”的规划,台船公司只要投资建造最多3条潜舰生产线,并训练2到3组合格的潜舰建造人员;且在第一批的3艘完成后,其中1条生产线就可转成维修线,作为已服役之“海鲲号”与首批3艘量产型潜舰后续的维修与大修之用;等用10到12年完成全部7艘量产型潜舰后,这些生产线和人员除担任已服役潜舰的维修工作,还可开始进行“海鲲号”和第一批3艘量产型潜舰的性能提升工程;在经过6到8年,完成所有量产型潜舰的性能提升工程完成后,正好可以开始建造新一代的潜舰,展开另一阶段的生产循环。
揭仲指出,换言之,透过每次不超过3艘的分批建造模式,台船所建立的生产线与人员,在未来20年内都会有稳定、按部就班的业务可以承接,不仅使花费巨资所建立的生产线与人员的效益可充分发挥、不会闲置,整个潜舰生产工业也能永续发展;这也是美国与日本等潜舰制造大国,扶植潜舰建造工业的惯用方式。
揭仲说,令人担忧的是,在台船花费巨资、完成7条生产线与所需的大量专业人力后,等3年后全部7艘潜舰完工,则除其中2条生产线可转成维修线低度利用外,其余5条生产线,加上大批专业人力,就会进入闲置状态。可能要在闲置10年后,才会有潜舰性能提升的业务可承接;但是等3年性能提升完成后,这些生产线又将会面临继续闲置7到8年,才有建造新一代潜舰的业务可承接。
揭仲指出,在产线闲置的过程中,若能出售潜舰给其他国家,当然可一定程度地解决问题。但公造潜舰的核心项目,即潜舰的战斗系统,是来自美国;使自造潜舰能否外销,其实取决于美国的态度。但从美国以往的行为模式来看,同意“我方”外销使用美制战斗系统之自造潜舰的可能性极低。
揭仲表示,若依照赖清德的想法,民进党花费巨额的固定成本与人事成本,所建立的7条生产线和大量专业人力,在接下来25年当中,恐怕有近三分之二,会出现长达15年的闲置,形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届时人员可能快速流失,使产业能量无法维持!
揭仲指出,更严重的是,台船公司很可能在等到新的潜舰业务前,就会被闲置的生产线与人员的维持成本拖跨,出现严重的财务危机、甚至有破产之虞。这正是重踏某造船公司负责人6年前批评台当局造船政策缺乏长期计划时所说,“让造船业不是撑死就是饿死”之覆辙。
揭仲分析,由于自造潜舰最核心的战斗系统,包括各式声纳、潜望镜、鱼雷等,是向美国采购,其中部分是直接采用现役美国核子动力潜舰的装备。这代表军方同一时间能造多少艘,取决于美国国防工业的产能,与美国政府的态度。在美国国防工业的产量将优先提供美军,其次是北约和五大主要盟国的情况下,不太可能满足“我方”同步建造7艘潜舰的需求,除非台湾又斥巨资,让美国国防产业打造新的生产线。
揭仲强调,赖清德一次建造7艘潜舰的主张,虽然立意良善,但最后可能会“揠苗助长”、爱之适足以害之!(来源:香港“中评社”)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