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的家族群体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古已有之。三国时期的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称“建安三曹”,他们都是著名的诗人;梁代的萧衍、萧纲、萧绎父子三人都有诗名;宋代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都是著名文学家;明代文学家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并称。这些名流可以说家喻户晓。而当代的梁氏九个子女、黎氏八个兄弟,他们个个精英,却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关注。
文化大师梁启超有九个子女,个个出类拔萃:梁思顺,长女,诗人,诗词研究专家,著有《艺蘅馆诗词》;梁思成,长子,清华大学教授,著名建筑学家,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梁思永,次子,著名考古学家,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梁思忠,三子,国民党十九陆军炮兵校官;梁思庄,次女,著名图书馆学家;梁思达,四子,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合著《中国近代经济史》;梁思懿,三女,第六届政协委员;梁思宁,四女,1940年参加革命,老干部;梁思礼,五子,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科院院士。
清末秀才、诗人、书法家黎松庵八个儿子,皆为人才。黎锦熙,老大,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语言学家,1955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全国一、二、五届政协委员,全国一、二、三届人大代表;黎锦晖,老二,著名音乐家;黎锦曜,老三,地质工程师;黎锦纾,老四,在德国从事教育;黎锦炯,老五,铁路桥梁工程师;黎锦明,老六,诗人、小说家;黎锦光,老七,长于声乐,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经理;黎锦扬,老八,作家,长居美国。世有“黎氏八骏”之称。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家长对子女成长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这两个家庭存在一个共性,即他们都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梁启超是个大学者,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各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一部巨著《饮冰室合集》(一百四十八卷,一千余万字)足以证明梁启超的巨大成就。先辈刻苦顽强的执著,对后代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情理所在。我们从梁思成的身上看到了梁启超的影子。梁思成说过:“既有所专而又多能,能精于一而又博学,这是我们每个人在求学上应有的修养”。梁思成爱好很广,对音乐、美术、体育都有兴趣。在清华求学时,全校运动会,他得过撑杆跳高第一名;参与组织合唱团,他是第一小号手兼队长;还和闻一多等人组织艺术团体“缪斯”。梁思成留美回国后,从事建筑学研究,经过艰苦调查,历数年完成《中国建筑史》,以其选例精当、引文浩博、文字精练而独树一帜。梁思成经常说:“君子爱人以德”,他怀着满腔热情培养了大量的建筑专家。李约瑟称赞梁思成是中国建筑历史学家的翘楚。
兄弟姐妹之间,从事的行业有所不同,但个个要强,人人好胜,这就营造了相当良好的家庭气氛。黎氏家族具有儒家文化的根底,讲究仁、义、礼、智、信。这样的家庭必然是“申友于之志,咏《棠棣》之诗。邕邕如,怡怡如,展天伦之爱也(李隆基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黎锦熙在黎家是老大,他的举止率先垂范。建国不久,毛泽东指定黎锦熙和吴玉章、范文澜、成仿吾、马叙伦、郭沫若、沈雁冰七人组成“中国文字改革协会”。黎锦熙为汉字改革殚精竭虑,参加制定汉语拼音方案、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汉语规范化等大量工作,著有《国语新文字论》《论注音汉字》《字母与注音论丛》《文字改革论丛》等,为中国的文字改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弟兄们,不论是从事理工的,还是搞文艺创作的,都恪尽职守,做出优异的成绩。
黎锦熙先生的夫人贺澹江女士称得上贤内助,曾在中国科学院语言所工作过。1960年9月至1961年9月,我也在该所上班,和贺女士在同一个办公室。我当时二十出头,贺女士已经年过五旬,虽然交往不多,但时过半个世纪,还依然记得贺女士的慈善面孔。她是齐白石得意的学生,水墨丹青,别具一格,诗词的功力,也非同一般。当时我们正在吕叔湘先生的指点下修改《现代汉语词典》。她诚于职守,每天按时上班,面带笑容,为人低调,待人和善,从不张扬,从不拨弄是非,经常怀有“忧患意识”,生怕丢掉眼前的这份工作。她每天陷身于浩瀚的词典资料之中,工作特别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我猜想,她在家中肯定是黎锦熙先生的得力助手。黎先生的突出贡献,也包含着贺女士的心血。
中央党校尚未出现梁九、黎八的盛况,但呈现出“金四”的美谈,也实属不易。我校党史教研部金教授的四个子女皆为博士,这在国内并不多见。老大金莹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博士,老二金煜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老三金侠为英国剑桥大学医学院博士,老四金延为中国航空研究院博士。这四个孩子的幼年时代正值“文革”时期。他们的父母都在河南西华五七干校劳动,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出于无奈曾把四个孩子送回黑龙江省通河县姥姥家抚养。当时,老大13岁,老二10岁,老三、老四为双胞胎,都6岁。他们都是在非常时期成长起来的。环境艰苦,可想而知,但个个争胜,毅力顽强,再加上家长一贯的严格要求,经过一番辛勤不懈的奋斗,终于都成功了。梅花香自苦寒来,值得肯定。
(作者系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