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7月,召开的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是指通过虚无历史颠覆价值观念、颠覆政权和社会基础,是一种攻击的武器和斗争的手段。进一步对于历史虚无主义的精准定义,可以解释为是指不加具体分析而盲目否定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甚至否定历史文化,否定民族文化、民族传统、民族精神,否定一切的历史观点和思想倾向。
然而,在今日民进党当局在过去近30年来“去中国化”教育下的台湾社会,“文化台独”所建构的历史虚无主义早已深植台湾社会各个角落,要如何拨乱反正打破所谓“文化台独”下的历史虚无主义乃是当务之急。但好在紧邻台湾一水之隔的福建省,打从1981年“厦门经济特区”成立以来,一直到去年底出台的《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只要能够持续在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道路上,特别是在闽台社会历史人文融合发展上找到着力点,民进党当局在台湾社会所建构的“文化台独”历史虚无主义将会不攻自破,并可得到拨乱反正。因此以下就从社会、历史和人文三个维度来探讨闽台融合发展的重要性。
首先,两岸融合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于社会融合发展,当前在闽台社会融合方面,在“实施意见”方面可以观察到,将进一步扩大台湾同胞在福建多层面的社会融入,将更有获得感、参与感和幸福感,这也是打破“文化台独”历史虚无主义的一大关键核心。
根据社会融合理论,在社会融合的程度方面,包括价值文化、生活结构、族群通婚、族群认同、偏见消除、歧视消除、公共事务等七个层面维度,同时在客观层面分析来说,就是台湾同胞在福建参与到各类型正式组织中的程度是关键。而在“实施意见”里头也让我们观察到,福建不仅在落实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方面已经做到大陆最极致到位外。
比如台湾同胞生活在福建全域九市一区里头,下至最基层的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台湾同胞在办理各项事务时都可以享受与当地居民一模一样的“同等待遇”,其他包含在求学、就业、创业多方面,福建省还单独出台惠及台湾同胞的各项政策及公共服务措施,因此在闽台社会融合方面,在社会融合理论七个层面分一一深入探究,福建不仅落实到位,甚至还对台湾同胞提供保母式的专项服务,福建作为“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美誉可谓是实至名归,台湾同胞在福建打拼工作也更有成就感及获得感,无形间也就自豪的认同自己是“新福建人”,更会以身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感到骄傲与自豪。
其次,福建省作为80%以上台湾同胞的祖籍地,透过闽台溯源和讲好“闽台五缘”故事,并根据“实施意见”深化闽台历史融合发展,让台湾同胞知道自己的根和正确的历史观,“文化台独”的历史虚无主义也将站不住脚再无立足点。
厦门市更于2001年,就率先于全大陆出台制定实施“涉台文物古迹保护管理办法”。福建省也于2010年出台了“福建省涉台文物保护工程管理规定”的法规,更根据“闽台五缘”(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对涉台文物进行划分,据公告的“福建省涉台文物名录”共计1515座,这也代表着将会有1515座福建涉台文物,都与台湾有着非常紧密的历史故事,因此能将1515个闽台之间的历史故事讲好,有效的传递给台湾同胞们知晓认识。比如可以将福建省这1515个涉台文物打造成闽台特色历史文旅路线,台湾同胞将可透过这些闽台历史故事和事迹来了解正确的历史。
在此就不得不提到刚刚获得“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它不仅是“福建省涉台文物”,平潭壳丘头遗址证明早在6000多年以前,这不仅是平潭先民繁衍生息的地方,也被考古学家认为是研究南岛语族起源的一个关键区域。因为20世纪以来,考古学家、语言学家以及民族学家以不同方法共同印证了南岛语族的起源地就在亚洲大陆的东端,甚至有“台独学者”称台湾是所谓南岛语族的起源地来搞“去中国化”,但如今非常多的证据证明壳丘头文化遗址就是南岛语族重要的起源代表地,这也可以清楚的解释台湾少数民族也都是来自于福建和大陆东南沿海地区,更直接说明平潭壳丘头遗址群考古发现,是有力地证明了两岸自古以来就同属一个国家,两岸族群自古以来就同属于一个族群的客观事实,“文化台独”的历史虚无主义也将可不攻自破。
其三,深化闽台人文融合发展,当前台湾众多信俗、建筑、艺术、戏曲、饮食等多方面文化,根本溯源大多缘自于福建地区,因此在人文方面持续落实“实施意见”之举措,无形间也可以潜移默化让台湾同胞清楚知晓,因为在台湾看似平凡的一些大众文化,原来都与福建乃至大陆各地都有着密不可分割的缘分和故事。
比如在信俗文化方面,当前台湾最为重要的三大信俗信仰:妈祖、临水夫人和保生大帝,都源自于福建。特别是台湾地方信仰大多源起于福建闽南地区,尤其是妈祖信徒众多,每年均举办回到莆田湄洲妈祖祖庙进行朝拜活动的习惯。在建筑方面,台湾建筑多以闽南式和福州式居多,笔者作为台北人都知道“台北三大庙门”,分别是艋舺清水巖,是由福建泉州安溪移民所建,位于台北市的艋舺龙山寺是由福建泉州三邑(泉安、惠安、南安)的移民所建,大龙峒保安宫是由福建同安县人所建,而这些也再次说明建筑文化与福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以上两个文化层面的具体事例观察下来,就可以知道必须持续深化闽台人文融合发展,以及构建人文方面多层次的合作机制,藉由闽台人文融合发展,来潜移默化地让台湾同胞感受到,进而清楚认同了解到,原来在日常生活中小至饮食文化,原来都与大陆乃至福建有这密不可分的渊源,唯有如此方打破“文化台独”。
众所知之,当前福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和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上可谓是不遗余力努力前行,因此当务之急不仅要落实“实施意见”,但最为重中之重的,就是要持续深化闽台社会历史人文融合发展,同时配合“实施意见”的政策举措搭配之下,要打破当前台湾内部“文化台独”的历史虚无主义是指日可待。(台湾青年 罗鼎钧)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