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美方应以积极务实态度减少贸易壁垒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媒体链接      2024-04-11 10:10:38

  (评论员 乔新生)中美经贸双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同美国财政部长耶伦4月5日在广州举行多轮会谈。双方一致同意在中美经济和金融工作组项下讨论中美以及全球经济平衡增长、金融稳定、可持续金融、反洗钱合作等议题。中方就美方对华经贸限制措施表达严重关切,并就产能问题作出充分回应。双方同意继续保持沟通。这标志着中美双方围绕经贸问题所展开的一系列博弈进入收尾阶段。

  此次美国财政部长到中国访问,强调中国产能过剩问题。言外之意,就是要遏制中国经济增长。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当然不会按照美国的意图,限制自己的发展。美国财政部长当然瞭解中国的战略目标,早已知道谈判结果。这位美国财政部长之所以不远万里来到中国,“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希望在中国的资本市场获得丰厚的收益。

  正如人们所知道的那样,中国股票市场表现与中国经济增长极不相称。随着大量资金被抽走,中国股票市场价格一蹶不振。对于这种现象,中国当然感到忧虑。但是,中国并没有盲目地注入资金,解决股票市场价格低迷的问题。而是采取下列措施,密切关注股票市场的动向。

  第一,充分瞭解中国股票市场的资金走向。监管部门对于资金流失与美国提高利率的政策之间的关系作出基本判断,认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提高利率,给中国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带来负面影响。由于大量资金通过各种渠道出走,导致中国股票市场价格低迷徘徊。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是堵塞漏洞。监管部门一方面调整监管策略,对于“融资融券”等交易方式实施严格管理,防止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通过“融资融券”作空自己的股票从中获益;另一方面,对于上市公司资金实施有效管理,如果以非法手段做空中国股票市场,监管部门予以严厉打击。

  第二,实施必要的宽松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采用多种手段释放资金,确保中国股票市场不会狂泻不止,股票市场价格指数处于平稳状态。这种低位徘徊,让那些等待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降低利率,以相对低廉价格获取资金,购买中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不得不继续做空中国股票市场。可是,正如贝莱德中国公司负责人所指出的那样,中国股票市场上市公司的股票“买不完”,投资者不得不出售股票规避风险。可以这样说,在这场史无前例的金融较量,中国证券监管部门力挽狂澜,稳定了中国股票市场,从而使那些试图通过做空中国股票市场,引发金融危机的海外投资者铩羽而归。

  在看不见硝烟金融市场上,中美双方以资金为武器,通过调整货币政策,进行了一场殊死的搏斗。现在看来,鹿死谁手,已见分晓。中国通过调整货币政策,确保资本市场资金宽裕,解决了股票市场上市公司出现的问题。

  说到底,中国股票市场主力军仍然是国有上市公司。只要国有上市公司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回购上市公司的股票,做空中国股票市场的图谋不可能得逞。

  在国际债券市场上,中国作为美国的债权国,通过出售美国债券,在利率相对较高的情况下,获得部分收益,巧妙地规避了风险。由于美国债台高筑,财政赤字持续增加,因此,失去中国这个重要的债权国,美国联邦政府步履维艰。虽然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增加购买美国债券,但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已经出现了亏损,提高利率需要向商业银行支付存款利息,而购买美国债券的债券利息不足以覆盖存款利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亏损高达上千亿美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国财政部长到中国访问,显然不是关心中国的产能问题,而是关心中国的金融问题,希望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帮助美国度过难关。

  然而,美国国债已经达到空前水平。短期内美国不可能解决债务问题。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美国单方面违背承诺,给债权人造成损失,或者直接制造冲突,寻找各种理由,拒绝支付本息。从乌克兰冲突爆发之后美国和欧洲联盟国家扣押俄罗斯的资产可以看出,美国等西方国家已经信誉扫地。在这种情况下购买美国国债,显然是自投罗网。短期内中国不可能大规模购买美国债券。美国财政部长表面上指责中国产能过剩,产品价格便宜,实际上是为了掩盖美国虚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系统性问题。解决美国经济的方法并不多,因为美国积重难返。无论是补贴制造业,还是减少财政赤字,都可能会导致美国经济雪上加霜。美国财政部长访问中国,得到的只能是中国斩钉截铁地回应,不可能满载而归。

  中美经贸关系互补性很强。如果双方合作,可以优势互补。但非常遗憾的是,美国担心中国取而代之,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因此杀气腾腾,寻找各种借口,对中国实施制裁。在中美经贸关系不正常情况下,美国要想中国购买美国国债,支持美国的债务经济,显然是不可能的。

  中国感谢美国提出产能过剩问题。但是,中国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不会盲目地干预市场配置资源的活动。企业投资出现产能过剩,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正常现象,企业应当为此付出代价。但是从整体而言,中国制造业蓬勃发展。随着中国“应用软件”出海,越来越多美国乃至其他国家的消费者,使用中国“应用软件”购买中国商品,甚至连中国传统的家具制品都成为美国消费市场上的抢手货。这说明中国无论是在新型产业领域还是在传统产业领域具有足够的竞争力。如果美国不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而是把矛头对准中国,指责中国低价倾销,除非美国找到足够的证据,否则,中国不会人为地限制企业的生产和出口。

  中国不是日本,不会在美国的压力下,停止发展。当年日本半导体产业兴旺发达,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迫使日本半导体产业停止发展。如今日本除了在少数半导体产品主要零部件的原材料制造方面仍然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之外,半导体产业已经落后于韩国。可以这样说,作为美国的附属国,日本深受美国贸易政策之害。中国不是美国的附属国,不会重蹈覆辙。

  过去美国批评中国的经济制度,指责中国出口政策。现在连美国的贸易代表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经济体系“非常高效”。这说明中国一旦掌握了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依靠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就一定能创造奇迹。虽然中国经济增长仍然面临许多问题,部分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但是,依靠中国庞大的市场,足以消化过剩产能。中国不会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进口,中国也不会采用补贴的方式增加出口。中国坚持按照进出口平衡的原则,促进中国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学界曾经一度崇尚美国的新自由主义,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国风光无限。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应当实行凯恩斯主义,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现在看来,中国经济发展,既不能东施效颦,实行所谓的新自由主义,苏联解体以及阿根廷休克疗法已经说明,实行新自由主义是典型的饮鸩止渴。中国也不能实行凯恩斯主义,因为凯恩斯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提出促进经济增长建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学家凯恩斯建议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换取宝贵的外汇。凯恩斯的主张实际上是“重商主义”的资本主义化,目的是要挽救英国的经济。但是,正如人们所知道的那样,随着战事吃紧,特别是由于奥地利学派代表人物针锋相对,批评凯恩斯的主张,因此,这位经济学家提出的建议并没有广泛实施。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这是中国经济的本质,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不会按照新自由主义的主张,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所谓利率、汇率的自由化放弃金融主权。当然也不会实行特殊的出口政策,解决经济发展困难。中国货币政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坚持货币中性原则,拒绝大水漫灌,根据行业特点,精准实施货币政策。第二,认为股票市场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但是,对于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不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为相对于中国庞大的经济规模,中国股票市场数千家上市公司并不能从根本上反映中国经济基本情况。第三,中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对于某些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及时发出警示,提醒投资者谨慎投资,但是,绝对不会采用不合理的方式,扭曲市场经济运行机制。

  中美关系集中到经贸关系领域的时候,两国关系就会缓和下来。中美经贸双方牵头人深入、坦诚、务实、建设性交流,对于增加相互瞭解,认清事实真相,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相信美国政府一些官员会丢掉幻想,在处理中美经贸关系问题上,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减少贸易壁垒,促进两国经贸合作,为两国经济增长铺平道路。(来源:香港中评社)



责任编辑:黄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