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董必武与中央党校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经纬观察      2024-04-29 14:19:39

  由一个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者,成长为一名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从一名清末的秀才,蝶变为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校长,董必武的一生辉煌而传奇。他同中央党校的渊源主要集中在两大时期:苏区时期,董必武任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教务长、副校长;中央党校转至陕北后,董必武任校长,对中央党校的创建和早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常驻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的副校长

  董必武早年投身辛亥革命和反袁斗争,后又为创建中国共产党而积极奔走。1921年7月,董必武由湖北赴上海出席党的一大,为党的创始人之一。在大革命的洪流中,董必武是湖北省和武汉地区轰轰烈烈革命运动的核心领导人物之一,在湖北和全国都颇具声望。

  1928年,董必武开始三年的旅苏时光,这一时期的刻苦攻读与实践历练,为他日后主持中央党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初到莫斯科的半年间,董必武同徐特立、吴玉章、林伯渠等资历较深的革命家被编入中山大学的特别班,重点学习刚刚结束的党的六大的决议。1929年春,董必武由共产国际保送进入列宁学院,也就是苏共党校学习。在此,他接受了系统全面的英文授课,除专门学习马克思、列宁的经典著作之外,还特别研究各国革命斗争的经验。课程之余,董必武一头扎进图书馆,连星期天和节假日也很少休息。他常说:“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这是我的学习信条。”

  为适应革命与战争的需要,1933年3月13日,中共中央创办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张闻天任校长,杨尚昆任副校长,1932年从苏联回国的董必武被任命为教务长。杨尚昆调离后,他即接任副校长,由于当时的校长几经变动或由组织部部长兼任,董必武实际主持着这一时期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的日常工作。

  对于学校的各项具体事宜,董必武都分外重视。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原设在瑞金城叶坪洋溪村,后迁至瑞金沙洲坝乡黄竹坎下村。叶坪洋溪村的校舍,曾是一个大地主的宅院。院内有一座两层小楼,上层当宿舍,下层做教室,上大课就把庭院做课堂。学校共设初级、高级和新苏区工作人员三种训练班,学员也从最基层的干部到省级干部都有。尽管学校规模不大,但大到教学计划的安排、讲课教员的聘请,小到学员食宿等后勤事宜,董必武均事必躬亲、一一落实。

  这个时期,党校专职教师很少,多是请首长到校上课,董必武也肩负教学任务。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的第一次学术讲演即是由董必武承担的。1933年3月18日,时值巴黎公社纪念日,董必武即以“巴黎公社”为讲题给全体学员上了第一堂大课,学校俱乐部里的学员济济一堂,不少校外同志也闻讯赶来。当时,各班具体开设的科目主要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党的建设、苏维埃的建设、工人运动、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常识等。董必武主要负责给三个班的学员讲苏维埃政权建设和党的建设。

  董必武的教学切合实际、独具风格,受到学员普遍欢迎。当时,学员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好多学员还是文盲。董必武针对这一情况,讲课尽量深入浅出、生动具体、通俗易懂,使学员能听得懂。比如,在讲党的先锋作用时,董必武把党比作火车头,把人民群众比作火车厢,党的先锋作用就好比是火车头带动整个车厢有节奏地飞奔前进。有人说,直到过了近半个世纪,听过他讲课的人对他讲的一些内容仍记忆犹新。

  1933年8月13日,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为第一批毕业学员举行了隆重的毕业典礼,董必武发表了热情的讲话。他说:“开学的时候正是我们处在粉碎敌人第四次‘围剿’的前夜,而今天我们已经粉碎了国民党的第四次‘围剿’。现在国民党蒋介石正在疯狂地布置对苏区和红军的第五次‘围剿’,粉碎敌人这次新的‘围剿’,争取中国苏维埃的出路,是每个学生最光荣的任务。”董必武还宣读了杨尚昆发来的欢迎学员毕业后到红军中去的电报。

  担任中央党校校长

  1935年10月,董必武随中央红军经过整整一年的长途跋涉,走过雪山草地,胜利抵达陕北。这时,党面临着迎接抗日战争、巩固发展党与红军等重任,急需培养大量干部,把一批又一批的新干部送到各方面的战线上去。1935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在瓦窑堡恢复中央党校,董必武任党校校长,成仿吾任教务主任,龙标贵负责党务工作。

  中央党校办学环境十分艰苦,临时设在瓦窑堡附近的第二完小。12月初,董必武带领大家克服师资匮乏、缺少教室、没有桌椅板凳等困难,因陋就简地开始招生。在大雪纷飞中,陕北的干部作为第一批学员入学。这一期主要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训练班,重点讲授中共中央为适应抗战需要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如富农政策、工商政策。第二期是瓦窑堡会议之后举办的,重在传达和学习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扩大民族革命阵线、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等精神,毛泽东亲自向在党校学习的高级干部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董必武、成仿吾还专门举办了一期教员班。

  在战时的特殊环境中,董必武率中央党校数度搬迁。1936年2月,党校的部分学员、教员在成仿吾带领下东渡黄河参加东征,董必武受命留守。为避免地方军阀部队乘机侵袭,董必武率领中央党校随中央机关转移至保安 (今志丹县)。因为县城太小,中央党校就分散住在保安县城以西、以任家坪为中心的附近上下二十里的一条大山沟的四个村子里。董必武除担任苏维埃政权建设课程的讲授外,还常奔走在各村之间,了解学员的学习、思想、生活状况,亲自抓党的工作、教学工作。在工作中,董必武善于发现问题,总能及时组织相关人员探讨研究,改进完善。

  1936年6月,红军东征部队回到陕北,一批爱国青年学生也不畏艰险来到这里,他们中大部分被送进中央党校学习。党校教学也根据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变化相应调整。这一时期,党校设立了高级班和普通班。普通班新设立了白区(即国民党统治区)工作班和白军(即国民党军队)工作班,专门训练到国民党统治区和国民党军队中进行统一战线工作的干部。董必武仍讲苏维埃建设,并请周恩来、邓颖超到白区班和白军班讲党的政策,请李维汉给高级班讲党的建设。

  此外,中央党校还专设了一个少数民族班,培训跟随中央红军长征来的少数民族干部,如天宝、扎西旺西、杨东生就是少数民族班的学员。少数民族班班虽小但教学却从未放松,虽然只有十来个学员,但董必武却倾注了比常规班更多的心血。在他的关注下,教员从汉字、汉语开始教起,一字一字、一句一句,培养出党校第一批少数民族干部,这其中不少学员日后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领导人。

  在董必武的领导下,中央党校自上至下,人人革命精神饱满,用浓厚的工作和学习热情克服着窘迫的物质条件。

  率领中央党校进驻延安

  1936年秋,陕北天气渐冷,为妥善安排学校教员和学员的吃、住及取暖问题,董必武率领中央党校师生迁移至长城脚下的定边。10月,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同中共中央、红一方面军会合,红四方面军的党校与中央党校合并。

  为了做好合并后中央党校的工作、增强党和红军的团结,董必武特别重视对教员和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他时常宣传中共中央团结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方针,说明张国焘拒绝北上的错误是其个人问题,不能与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混为一谈,清除了张国焘在红四方面军指战员中散播的消极影响。同时,董必武教育党校原有的学员正确看待这一问题,对待红四方面军的同志要尊重、团结。由是,中央党校呈现出团结向上的氛围。

  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迁入延安,中央党校在2月随之迁往,校址设在延安东门外桥儿沟天主教教堂内,董必武继续担任校长。此时的延安,成为全国人民仰慕的灯塔,广大爱国青年心中的圣地,这也给中央党校的办学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环境渐趋稳定和轮训任务增多,2月17日,张闻天主持召开中共中央常委扩大会议讨论中央党校工作,对中央党校的培养目标、招生对象、教学内容以及现有学员的安排等作具体指示,努力使党校教学适应党从土地革命战争向全民族抗日战争的重大战略转变。张闻天在会上指出,为适应新形势,中央党校的任务应有所改变,培养对象要重点放在白区干部上面,课程、教材要随之改造,重新研究讨论。校长董必武当即表示照意见执行。这一时期,中央党校的课程较之瑞金和初到陕北时期更加完善。

  1937年3月,董必武被调往抗日军政大学,培养第一批从全国各地、海外到延安参加革命的知识分子和张学良、杨虎城部下的军官,开启了他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的新篇章。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黄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