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乔新生)《金融时报》4月29日发表对克林顿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的专访。这位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直言不讳,美国从未预料到会有中国这样的竞争对手。中美矛盾并非因为中国在贸易领域违反规则,而是因为美国出现了战略失误。这位经济学家举例说明,在电动汽车产业领域,中国10多年前就已经进行战略布局,而美国却毫无动作。
这样的分析非常到位。中国是一个高度重视战略规划的国家。从第一个五年规划,到正在实施的五年规划,中国从来没有放弃战略布局。建设工业强国,是中国的战略目标。中国为此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实现工业升级。
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打下了自己的工业基础。因为有了重工业基础,中国在汽车、拖拉机制造方面,实现了从无到有。中国日用消费品短缺,老百姓日子相对困难,但是,因为集中精力干大事,在工业领域完成一个又一个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从而使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一个农业国家变为工业国家。
改革开放,引入轻工业技术,中国工业实现了全面发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充分利用自己的工业基础,大力发展“三来一补”经济,企业实现了原始积累。为瞭解决吃饭问题,中国充分利用自己西高东低的地理条件,修建水电站,不仅满足中国工业发展的电力需求,而且解决了中国农业生产灌溉问题。
反观美国,早在上世纪初期就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工业化国家。帝国大厦是美国工业帝国象征。波音飞机成为美国工业制造的明珠。航空母舰成为美国镇国之宝。可以这样说,美国发展工业基础雄厚,条件优越。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似乎得意忘形,在工业化发展道路上,逐渐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首先,美国高度重视全球分工,试图借助于自己的霸权地位,将全球财富据为己有。美国制造企业将工厂转移到其他国家,以此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当时日本、韩国等一些国家因为承接美国工业制造,迅速从废墟中站立起来。可是,当日本汽车和半导体产品销往美国的时候,美国惊讶地发现,引以自豪的汽车和半导体产业在日本等国冲击下,已经七零八落。美国国会议员在全国各地进行“政治表演”。他们挥舞着大锤,砸烂出口美国的日本工业制成品。美国一些产业工会制造噱头,在街头开展收费活动,只要缴纳赞助费用,即可参与砸烂日本产品的活动。在这场声势浩大政治运动中,日本销往美国工业制成品迅速减少。
为了满足美国消费者需要,美国扶持韩国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发展半导体产业和汽车工业,亚太地区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蓬勃发展。美国企业经营者认为只要掌握着研发和设计以及产品销售网络,即可获得暴利,因此,他们将大量的工厂转移到亚太地区国家。美国全球化促进了国际分工发展,但与此同时,也为美国制造业衰落埋下伏笔。
上个世纪末期,克林顿政府的副总统戈尔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发展计划,将美国军方通信网络改造为“英特网”,免费向各国开放,催生了互联网络经济。美国凭借自己的技术优势,大力发展互联网络硬件产业和软件产业,从而使美国财政有亏为盈。
进入本世纪之后,美国凭借自己在互联网络领域的优势地位,凭借自己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绝对垄断地位,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战争导致美国财政赤字扩大,美国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奥巴马入主白宫之后,为了防止经济空心化,提出了“再工业化”的概念,希望重振美国制造业的雄风。可是,美国已经形成了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华尔街金融既得利益集团凭借自己在华盛顿的政治影响力,一次又一次阻挠美国联邦政府发展制造业。虽然美国在军事工业发展领域仍然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工厂大量转移已经使美国的工业体系变得支离破碎。美国建造航空母舰,不得不从其他国家采购元器件。最典型的段子是,美国航空母舰上的拦阻索招标,美国采购商为了获取巨额利润,低价向中国一家民营企业提供订单。类似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美国国防部发布的招标投标清单,不断更新,大型军事装备采购,往往由美国国内的军工企业垄断。可是,金额相对较小的军事采购合同,被美国众多的小采购商获得。他们为了赚取利润,通过各种手段,虚报采购价格,从而使美国国防部采购商品中,有相当一部分价格离谱。战争使美国军事装备成为“易耗品”,美国军工既得利益集团和美国军事装备供应商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漫天要价,大量军事物资被浪费,军事采购贪污腐败现象非常严重。当美国决定对阿富汗军事采购项目进行审计的时候,审计人员乘坐的飞机空中爆炸,无一生还。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美国工业发展已经走到穷途末路,从产业链体系到供应链系统,从生产到销售,美国工业化危机四伏。尽快美国历届政府企图振兴美国制造业,但是,积重难返,美国在工业化发展方面出现严重战略错误。
进一步分析,美国之所以出现战略性失误,一方面是在霸权思维下,夜郎自大,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主导全球分工,将本国产业体系和供应链体系分散到其他国家,追求更多的利润。全球化发展方向没有错,但是,由于把其他国家视为雇佣者,而美国是雇主,发展现代工业过程中,逐渐地失去控制地位。无论是上个世纪对日本实施制裁措施,还是当前对中国实施全面打压,都充分说明美国在工业发展过程中,竞争力下降。美国试图依靠地缘政治战略,挽回败局,可是在许多情况下,弄巧成拙。另一方面,美国国内民主政治制度决定了,政客们为了眼前的利益,忽视了长远的战略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欠账越来越多。不论是纽约充满气味的地下铁路,还是全国各地的公路铁路,都充分反映出,这个帝国在追求霸权道路上狂飙突进,可是,忘记了本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以至于美国铁路交通事故不断。昔日引以自豪的基础设施,变成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拦路虎。
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产业链支离破碎,主要产品的零部件供应链系统成本越来越高,美国制造缺乏竞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不是加强与各国合作,而是把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攻击目标,认为中国是唯一有能力对美国构成威胁的战略对手,使出浑身解数,试图将中国置于死地。
美国发展战略,不利于中美关系的改善,同时也不利于美国自身经济结构调整发展。虽然美国资本市场持续繁荣,但是只要仔细分析,人们就会发现,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支撑着美国经济大厦。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高利率政策,导致大量资金进入美国资本市场,制造虚假繁荣。这种现象不可能持续下去。除非美国利用自己的货币政策,从亚洲和欧洲攫取更多的财富,否则,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概率越来越大。
斯蒂格利茨观点一针见血。他指出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使美国经济发展步履维艰。不断发生的铁路交通事故,让人很难相信,美国是一个发达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成为美国联邦政府的重要决策。但是,正如人们所知道的那样,虽然美国国会通过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法律,试图通过增加拨款,维修美国破败的基础设施。可是,美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的相互攻讦,美国各个既得利益集团之间的勾心斗角,使得美国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越来越大。旷日持久的争论以及财政预算拨款附加的各种条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各个既得利益集团的需要,但是,却让美国基础设施建设步履维艰。美国十年前提出修建高速铁路计划,可是到目前为止,美国仍然没有真正意义的高速铁路。美国铁路建设企业虽然获得了联邦政府的财政补贴,但是,并没有建设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网络,而是在现有铁路系统基础之上初步改造,宣称已经建成高速铁路。美国高速铁路通车之日,就发生了铁路交通事故。
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以及工业的空心化,使得美国在与中国竞争过程中,不可能取得胜利。虽然表面上看,美国华尔街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公司资产规模越来越大,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无论是美国波音公司还是美国芯片制造企业,似乎都出现了泡沫化的现象。人们都在等待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只不过这场危机到来之后,人们不知道,究竟还有哪些企业等够生存下去。
总而言之,中美竞争是一场马拉松赛。中国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长期规划,持之以恒,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发展轻工业,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中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借助于数字技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在这场竞争中,中国一定能取得优异成绩。(来源:香港“中评社”)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