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走近中国维和部队——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在内战废墟中重建和平传递友谊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4-05-20 17:54:37

走近中国维和部队——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在内战废墟中重建和平传递友谊36

  2017年3月,中国第19批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第一梯队99名官兵回国。曹路路摄 图源:中国军网综合

  2003年12月,中国应联合国邀请向刚刚停止内战的利比里亚派出维和部队,监督执行停火协议、帮助实施战后重建。2017年3月,随着利比里亚国内形势趋于稳定,根据联合国决议,中国第19批赴利维和官兵分两批撤回,结束了历时13年的蓝盔使命。

  中国维和部队严格履行“筑路架桥为利比里亚人民造褔,和平发展创中利世代友好”的誓言,以扎实作为和突出表现在利比里亚维和行动中得到了广泛认同。每次执行任务,车队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欢呼的民众,有友军的赞许。19批成建制维和部队、1万余名官兵参与其中,以赤子之心撑起利比里亚的一片和平天空,为利比里亚的战后重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走近中国维和部队——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在内战废墟中重建和平传递友谊394

  联利团司令员萨利胡·乌巴为中国第19批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官兵授勋。(摄影/刘志龙)

  13年来,中国赴利维和工兵分队共勘察修复道路7500公里,架设维修桥梁69座;运输分队累计行程1300万公里,运送各类物资93万吨;医疗分队接收诊治患者5万余例......从暴乱冲突的最前线到条件艰苦的偏远雨林,从战后秩序恢复到携手抗击埃博拉,中国维和官兵攻坚克难完成联合国赋予的各项任务,面对万千困苦和重重险情,从未后退一步。联利团的高级官员直言:“联利团任务是在中国运输分队车轮支撑下推进的!”利比里亚总统瑟利夫称赞中国维和部队为“维和部队的典范”。

利比里亚:从非洲第一个共和国变成内战废墟

走近中国维和部队——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在内战废墟中重建和平传递友谊697

西非国家利比里亚饱受内战之苦。图源:新华社

  位于非洲西部的利比里亚,是这片大陆上的第一个共和国,国土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拥有丰富的矿产和橡胶等自然资源。历史上,利比里亚与美国渊源颇深,自19世纪以来一直由美国总督统治。美国基于自身利益,100多年来对其发展指手画脚,并不时武装介入。不仅当地经济在美国指挥下形成了竭泽而渔的模式,还因被美国当作与其他大国在非洲角力的战场,而陷入了政局的连年动荡。

  从1989年至2003年,这个因自由而得名的国家接连经历内战(注:利比里亚“Liberia”,源于自由的拉丁文“Liber”,意为自由之邦)。各方势力争夺总统“宝座”,首都蒙罗维亚的控制权频繁交替,甚至一度出现了白天还是政府军掌权,晚上就变成叛军占领的情况。丹麦学者尼尔斯·哈恩在其2020年出版的著作《美国在利比里亚两个世纪的军事行动:抵抗与顺从》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实际上是利比里亚国内冲突的“总导演”。它为了自身利益在利比里亚不断寻求并扶植代言人,正是该国动荡的决定因素。

走近中国维和部队——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在内战废墟中重建和平传递友谊1140

维和部队在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图源:中国军网

  长达14年的浩劫共造成利比里亚约30万人死亡,50万人逃亡邻国,250万人流离失所,让曾经的富裕之国沦为了内战的废墟,被联合国评定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2003年,在利比里亚各方签署《全面和平协定》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1509号决议,设立联合国驻利比里亚特派团(简称联利团),帮助该国战后重建,监督执行停火协议、促进和平进程。同年12月,中国军队应联合国邀请,派出工兵、运输和医疗分队加入联利团的维和行动。

接受战争历练,历经生死考验

走近中国维和部队——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在内战废墟中重建和平传递友谊1391

  2003年12月,中国首次向利比里亚派出维和部队,维和官兵登上出征飞机,挥手告别祖国。图源:中国军网

  中国政府向利比里亚派遣的首批维和部队,共550人,包括一个240人的运输连、275人的工兵连和一个35人的联合国标准二级医院。其中,工兵分队被部署在利东部的绥德鲁,担负道路、桥梁、营房和机场的修建及维护等任务;运输分队被部署于蒙罗维亚,担负人员、物资运输等任务;医疗分队被部署于绥德鲁,担负卫生防疫、医疗救治和伤员后送等任务。

  “2003年12月10日,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作为中国首批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运输分队的副队长,洪大刚清楚地记得他们刚刚抵达蒙罗维亚时的情形。当天,反政府武装封锁了机场,导致他和战友们在机场滞留了9个小时。在洪大刚的记忆中,蒙罗维亚市内到处都是战争留下的残垣断壁,街道上架着机枪的掩体随处可见。尽管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当时已经签署了和平协议,但这个国家依然处于临战状态。

走近中国维和部队——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在内战废墟中重建和平传递友谊1798走近中国维和部队——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在内战废墟中重建和平传递友谊1799

维和烈士李涛、张明。图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维和初期,利比里亚到处是凶险和挑战。长达14年的内战让这个国家支离破碎,人民饥饿羸弱、武装分子趁火打劫、社会治安混乱,游行中砸车、烧轮胎时有发生,冷枪冷弹的威胁防不胜防。2004年8月11日,工兵分队战士李涛,在暴雨中站岗执勤时,意外中弹,不幸牺牲,年仅20岁;2005年10月24日,运输分队士官张明,在外出执行任务时,被子弹击中头部,不幸牺牲,年仅21岁。在利比里亚的战争废墟中接受着战争历练,经历着生死考验,中国维和官兵怀着悲痛的心情送别战友,维护和平的信念却更加坚定。

“中国工兵是利比里亚人民最尊贵的客人”

走近中国维和部队——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在内战废墟中重建和平传递友谊2103

2004年5月,中国维和工兵在利比里亚架设桥梁。图源:中国军网

  在持续的战火中,利比里亚的国家基础设施被摧毁殆尽。架桥修路,成为援建任务的重中之重。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正是工兵的看家本领。据统计,赴利维和13年间,中国工兵分队共勘察修复道路7500公里,架设维修桥梁69座。利比里亚总统瑟利夫赞赏地表示:“中国工兵是利比里亚人民最尊贵的客人。”

走近中国维和部队——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在内战废墟中重建和平传递友谊2280

中国工兵分队正在修复任务区道路。图源:中国军网-军报记者

  中国维和工兵分队开展工作的任务区绥德鲁,是利比里亚境内最不发达、最复杂、最困难的地区,被当地人成为“雨季孤岛”。中国工兵以绥德鲁为中心,担负着4条主要补给道路和两条边境公路的维护任务。道路抢修、工程救援……中国维和工兵毫无怨言地冲在任务第一线,用“中国方法”“中国标准”和“中国速度”擦亮中国蓝盔的闪亮名片。

  在热带雨林中,修筑道路非常艰难。一场大雨就会将刚修好的山路瞬间冲毁。中国工兵实地勘察,研究试验,最终根据当地的土质差异、路基结构和气候环境,设计出一套“排水清淤、砂石回填、加高路拱、通风采光、深挖边沟”的“组合拳”,彻底解决了雨季黏土道路施工的难题。这套修路法在所有维和工兵分队中得到推广,至今仍在利比里亚道路施工中发挥作用。任务区司令奥比亚克感叹道:“中国工兵使当地人知道,即使在雨季,路也是能通的;即使在夜晚,人也是可以工作的。真是了不起!”

走近中国维和部队——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在内战废墟中重建和平传递友谊2706

  利比里亚总统瑟利夫接见江汉刚(左一),对中国维和军人为利比里亚重建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作者提供 图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中国第7批赴利维和工兵分队队长江汉刚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我们是中国工兵,路修到哪里,哪里就刻下‘中国’二字,要么不干,干就要出精品。”奉命修复绥德鲁机场跑道时,在联利团工程师艾里已经对工程质量表示满意的情况下,他却因为较真砂土比例不对而主动让分队返工重来。当竣工验收时,艾里看到跑道整洁得连一粒指甲盖大的石子也没有,激动地连连称赞:“中国工兵标准一流!”

  事实上,江汉刚在利维和期间一直被强烈的胃痛折磨。为了止痛,他用擦车布搓成绳子紧紧系在腰间,这样的腰带勒断了好几条。然而每次任务,他都战斗在最前面。在即将轮换回国时,分队突然收到利比里亚政府的请求,希望中国工兵帮助他们修建冀河大桥。江汉刚二话不说,率领由38名党员组成的突击队,白天两班倒,晚上挑灯干,高温近50摄氏度干,大雨倾盆也干,硬是15天就架起了一座高质量的、利比里亚国内最长的单层双排钢结构贝雷桥。冀河大桥通车那天,当地民众聚在大桥周围载歌载舞,嘴里不停高呼着China、China、China……江汉刚却再也没有了力气,一头倒在行军床上。回国后,他被确诊为胃癌晚期,连医生都无法想象他如何在高强度任务中忍住剧痛强撑了8个月。幸运的是,经过精心治疗,江汉刚奇迹般地康复了,也因此有了“蓝盔铁汉”和“维和钢人”的称号。

“联利团任务是在中国运输分队车轮支撑下推进的”

走近中国维和部队——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在内战废墟中重建和平传递友谊3301

执行油料运输任务的中国第18批赴利比里亚维和运输分队。图源:中国军网综合

  “中国赴利维和运输分队是联利团唯一的专业运输分队,不仅负责为利比里亚境内所有维和部队运送燃料、生活物资和建筑材料,还要执行联合国难民署援助物资运输、利比里亚大选保障等多种临时应急任务。”中国第12批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指挥长李根长介绍说,每批运输分队进驻任务区后,官兵们都夜以继日地奔驰在西非大地,最繁忙的时候,一天要往十多个方向派出几十台车辆。

走近中国维和部队——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在内战废墟中重建和平传递友谊3542

任务途中,检修车辆时岗哨警戒。(魏龙摄影)图源:中国陆军

  2011年利比里亚大选,抗议人群封锁了进出城市的交通要道,有维和营传出士兵遭暴徒杀害的消息。运输分队在驾车执行任务途中,屡屡遭遇不法之徒敲击车门、投掷石块等挑衅。然而中国维和官兵毫不退缩,每天超负荷运转,确保大选期间联利团的运输保障任务正常进行。

走近中国维和部队——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在内战废墟中重建和平传递友谊3697

  穿梭在利比里亚的原始丛林中,时常遭遇各种恶劣路况。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运输分队官兵在泥泞的道路上推车。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提供

  2015年12月1日,第18批赴利维和部队运输分队接到联利团通知,将一批任务部队急需的物资运往距离蒙罗维亚500多公里的绥德鲁市。当时雨季刚过,道路状况极差,但运输分队仍旧毫不犹豫地出发了。他们不眠不休连续行驶整整25个小时,将物质送达。一路上坡带坑、下坡带沟,崎岖泥泞、颠簸剧烈,一中队班长李志强感慨:“这样糟糕的路况,我开车16年从来没遇到过。”

走近中国维和部队——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在内战废墟中重建和平传递友谊3936

运输分队帮助运送物资。(胡绍军摄)图源:中国陆军

  13年来,利比里亚局势多次动荡,但无论环境如何险恶,中国运输分队始终是联利团日常运行最可靠的保障力量,累计行程1300万公里,多次化解武装分子哄抢物资、持枪威胁等险境,运送各类物资93万吨。“联利团是在中国运输分队的车轮上前进的。”一位联合国官员曾如此评价。

直面埃博拉!危难关头方显英雄本色

  201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肆虐西非,让刚刚升起和平曙光的利比里亚又一次遭受沉重打击。埃博拉,一种传染性强,潜伏期短,发病快,致死率在50%以上的超级病毒。首例病患出现在距离中国维和运输分队营区几百米的农贸集市并迅速蔓延,这条路上,口鼻流血的死者随处可见。

  疫情袭来,利比里亚全国的医疗卫生机构几近瘫痪,超过40%的医务人员被感染。联利团也做了最坏打算,通知各国维和部队随时准备撤离。在疫情最重的那段日子里,有些国家的维和部队暂停轮换,甚至选择撤离。危难关头方显英雄本色,在这场抗击埃博拉的战役中,中国蓝盔勇敢担当,冲锋在抗疫最前线,和利比里亚人民并肩而战!

走近中国维和部队——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在内战废墟中重建和平传递友谊4383

  第16批赴利比里亚维和工兵分队冒疫情抢修战略补给线,配戴无菌手套和口罩进行施工。图源:中国军网

  工兵分队全力以赴,在疫情中确保利比里亚国内3条交通动脉畅通,不仅担负了绥德鲁地区埃博拉死者埋葬点修建任务,还机动至蒙罗维亚修建中国援建的埃博拉诊疗中心。顶着40摄氏度的高温,中国工兵每天作业16个小时以上,仅用28天就完成任务,建成利比里亚第一个竣工的外国援建诊疗中心,及时为感染者提供了上百个有良好隔离措施的床位。

走近中国维和部队——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在内战废墟中重建和平传递友谊4739

  中国援建利比里亚埃博拉治疗中心首批物资抵达,中国赴利维和运输分队第一时间出动运输车队和武装护卫人员转运。图源:中国军网

  中国运输分队马不停蹄,全天候保障一支1.6万人的维和部队,及时高效转运埃博拉防疫物资,面对超负荷工作量毫无怨言,认真完成工作。中国医疗分队沉着应对,在其他两家联合国二级医院都停止服务的情况下,负责千余名各国维和官兵的医疗保障,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仍坚持接收病人,多次接诊高度疑似埃博拉病患。

走近中国维和部队——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在内战废墟中重建和平传递友谊5003

  中国医疗分队代表给联合国观察员分队进行埃博拉病毒预防相关讲座。前维和军医大恂供图。图源:丁香医生微信公众号

重建和平,传递友谊

走近中国维和部队——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在内战废墟中重建和平传递友谊5072

  中国第19批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官兵归国前在罗伯茨机场列队敬礼,送上对利比里亚的美好祝福。刘 健摄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2017年3月23日,利比里亚罗伯茨机场,中国第19批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指挥长霍长兴带领25名中国维和官兵登上飞机,飞向万里之外的北京。至此,中国维和部队全部撤出利比里亚。结束了在利比里亚长达13年的维和行动。

  霍长兴在飞机上写下了这段话——“10多年前第一次来利比里亚参加维和,那时我从当地人眼中看到的多是恐惧或暴躁,路上能见到的人也不多。可这次来维和,明显感到当地人不再抱着打仗或躲避战乱的心态,而是在考虑谋生和发展,路上做生意的人也多了起来。我想,这应该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和平,是中国军人最自豪的勋章。”

走近中国维和部队——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在内战废墟中重建和平传递友谊5712

中国工兵在帮助驻地排除泄漏的氯气。图源:向雷锋学习微信公众号

  在利比里亚,中国维和官兵把这里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爱护着这里的人民。只要当地民众有困难,他们总在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中国首批赴利维和部队运输分队长沈刚锋曾这样说:“我们在这里为友军和利比里亚人民做一件好事,就是为和平尽了一份力量,就是给祖国增添一份光荣。”

走近中国维和部队——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在内战废墟中重建和平传递友谊6089

中国医疗分队在利比里亚绥德鲁市附近村庄义诊。(摄影/孙瑞博)图源:解放军画报

  丛林部落缺医少药,各种医疗设施不健全,中国维和官兵一手拿着医药箱,一手拿着竹竿驱赶潜伏在草丛的毒蛇,为当地民众开展义诊;绥德鲁市的氯气储存罐泄漏,当地上万居民不得不撤离家园,中国维和官兵不顾危险地冲上去,对氯气罐实施紧急处理;利比里亚培恩机场附近居民区发生火灾,中国维和官兵扛着水枪冲进民房,奋力扑救......

走近中国维和部队——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在内战废墟中重建和平传递友谊5903

中国工兵向当地小学“土博曼和芭芭小学”捐赠文体用品。来源:中国军网-军报记者

  他们对州政府附近三条道路进行修复,分别命名为“平安路”、“人民路”和“民族路”,为当地民众出行交通提供便利。利用业余时间开垦菜地,将其命名为“友谊园”,开展“播撒和平种子,共建友谊菜园”活动,向当地人传授种植技术和食用方法。为驻地所在的绥德鲁市土博曼和芭芭小学捐赠文体用品......

  13年来,中国军人积极履行联合国维和使命,在当地铺路架桥、扶贫济困,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正如中国第18批赴利比里亚维和工兵分队大队长倪景玉所说,“我们架起的是友谊的桥梁,传播的是文明的友谊,播下的是希望的种子。”播种收获,相辅相成。19批成建制维和部队、1万余名官兵参与其中,他们前赴后继,以汗水、血水甚至生命为代价,让和平之花再次盛开在了这个西非国家!


  综合整理自:新华社、中国军网、环球网、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中国陆军、军报记者、中部号角微信公众号、维和部队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客户端、人民日报海外版、丁香医生微信公众号,向雷锋学习微信公众号等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