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高慧芳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委常委、副区长
2023年12月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结束返京途中,来到江苏省盐城市参观新四军纪念馆。请问,新四军的称号是怎么来的?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解读:毛 胜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斗罗霄山上,继承了先烈的殊勋……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这首雄壮的军歌,道出了新四军名称的历史由来,也见证了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我们党建立了由共产党员叶挺指挥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在北伐战争中,叶挺率独立团担当先锋部队,在攻克汀泗桥、贺胜桥、武昌城等战役中,英勇善战、战功卓著,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我们党与国民党当局谈判时,提出将南方8省红军和游击队集中整编为一个新的军,由叶挺担任军长。叶挺表示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并建议用“新四军”的番号来命名这个新组编的军队,传承和发扬北伐战争时期第四军的优良传统。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东8省境内14块游击区(广东省琼崖地区除外)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队伍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在党的领导下,新四军深入敌后,创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战略防御阶段,新四军迅速挺进大江南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成为活跃在抗日前线的重要武装力量。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的红军队伍和游击队,以及南方8省其他地区的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紧紧依靠群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1937年12月,中央政治局关于南方各游击区工作的决议指出:各游击区的同志“在极艰苦的条件下,长期坚持了英勇的游击战争,基本上正确的执行了党的路线,完成了党所给予他们的任务,以致能够保存各游击区在今天成为中国人民反日抗战的重要支点,使各游击队成为今天最好的抗日军队之一部。这是中国人民一个极可宝贵的胜利”。新四军改编之初,辖4个支队和1个特务营:第一支队由湘鄂赣边、湘赣边、赣粤边、皖浙赣边、湘南等地红军和游击队编成,第二支队由闽西、闽赣边、闽粤边及浙南等地红军和游击队编成,第三支队由闽北、闽东红军和游击队编成,第四支队由活动在鄂豫皖边的红28军和鄂豫边游击队编成,军部特务营由湘南、闽中等地红军和游击队编成,全军共1万余人。根据中央指示,新四军各支队集中后,立即实行战略展开,创建抗日根据地,利用山区和河湖港汊等复杂地形开展游击战。1938年2月至4月间,在江南的第一、第二、第三支队先后到达皖南歙县岩寺地区集中,在江北的第四支队到达皖中舒城地区集中。5月,第四支队先头部队在巢县东南蒋家河口伏击日军,取得江北新四军的首战胜利。6月,军部先遣支队挺进苏南敌后,在镇江西南的韦岗截击日军汽车队,取得江南新四军的第一个胜利。6月至7月,第一、第二支队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并连续粉碎敌人多次“扫荡”。第三支队在策应第一、第二支队挺进苏南后,进抵皖南抗日前线,展开对敌作战。新四军不畏困难和危险,迅速进入长江南北开展游击战争,变敌人后方为前线,极大地鼓舞了沦陷区人民的抗日斗志,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的正面防御作战。
在战略相持阶段,新四军坚持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在华中敌后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武汉以后,抗日战争逐渐转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在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针下调整侵华策略,将主要兵力用于打击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面对形势的发展变化,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要求全党把主要工作放在战区和敌后,独立自主地放手组织人民进行抗日武装斗争,同时根据八路军已在华北敌后广大地区开展了游击战争,并初步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权,而新四军在华中的游击战争尚未充分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1939年2月,周恩来受党中央委托,到皖南同新四军领导人反复研究,确定了“向北发展,向东作战,巩固现在阵地”的具体方针。根据中央部署,新四军进一步向敌后挺进,发展抗日武装,扩大抗日阵地。第一、第二支队在巩固苏南茅山根据地的同时,积极实行东进北上,1939年2月以第二团向北挺进扬中。5月,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成立后,整编第四支队,组建第五支队,展开于淮南津浦铁路两侧地区,开辟了皖东根据地。11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统一领导苏南部队。同月,在开辟豫皖苏根据地的战斗中不断壮大的游击支队,改称新四军第六支队。1940年5月,党中央派八路军第二纵队主力南下,后与新四军第六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第五纵队。第四纵队留豫皖苏地区执行向西防御的任务,第五纵队东进淮海地区。7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率主力北渡长江,组建苏北指挥部,后与八路军第五纵队一部会师,合力开辟苏北、苏中根据地。到1940年底,新四军建立了皖东、豫皖苏、皖东北、苏北等根据地,扩大了苏南、皖中根据地,沟通了华北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联系,主力部队发展到近9万人。在两年多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中,共对日、伪军作战2700次,毙伤俘敌5.5万人,缴获大批武器、装备。国民党顽固派对新四军的发展耿耿于怀,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面对严重形势,我们党坚持以抗日大局为重,在军事上严守自卫,在政治上坚决反击。1月20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言人名义发表谈话,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的阴谋,提出惩办祸首、释放叶挺等12条解决皖南事变的办法,赢得了多方面的同情和支持。同日,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将全军整编为7个师和1个独立旅,继续坚持华中敌后抗战。无论是日、伪军的“扫荡”“蚕食”“清乡”,还是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动行径,都不可能消灭新四军,“它现在已经成了华中人民的长城,成了华中人民血肉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在战略反攻阶段,新四军歼灭大量日军,收复大片失地,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重大贡献。从1943年起,我们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逐步扭转困难局面,在一些地区开始了对日、伪军的攻势作战。这一年,新四军在华中与日、伪军作战4500余次,粉碎敌千人以上的“扫荡”30多次,毙伤俘日、伪军3.6万余人。到了1944年,华中各根据地普遍发起对日、伪军的局部反攻,扩大原有的根据地,并向湘粤边、苏浙皖边敌后进军,开辟新的根据地。1944年3月,新四军取得车桥战役胜利,解放了淮安、宝应以东地区,使苏中与苏北、淮北、淮南各根据地联系起来。随着斗争形势的变化,华中抗日根据地发展为苏北、苏中、苏南、淮北、淮南、皖江、浙东、鄂豫皖8个根据地,极大地改善了各地区的斗争局面。国民党正面战场在1944年豫湘桂战役中的大溃败,使得坚持敌后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武装力量的战略作用,在整个战局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按照中央开辟河南、控制中原的战略部署,八路军、新四军先后派部队向河南敌后进军,扩大了华中与华北、陕北战略区的联系。与此同时,新四军以主力一部渡江南下,发展苏浙皖边与浙江沿海,以准备反攻。进入1945年,新四军不断进行对日攻势作战,不仅在战略上有力策应了国民党正面战场和英、美盟军的对日作战,同时也为对日全面反攻准备了重要的条件。从8月中旬开始,新四军的苏浙军区、淮北军区、淮南军区、苏北军区、苏中军区及鄂豫皖湘赣军区、河南军区等所属部队,分别向长江两岸、津浦路南段、陇海路东段及宁沪铁路各地的日、伪军进行反攻,直逼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解放了华中地区大片国土。
“扬子江头淮河之滨,任我们纵横的驰骋。深入敌后百战百胜,汹涌着杀敌的呼声。要英勇冲锋,歼灭敌寇!要大声呐喊,唤起人民!发扬革命的优良传统,创造现代的革命新军。”从1937年改编组建,到1947年番号撤销,新四军十年征程的烽火岁月,不仅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史册上,而且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大力弘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