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新中国成立75年来,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载人航天、南水北调、东数西算……在中国经济地理版图上,一大批惠及当下、着眼未来的大国工程相继问世,汇聚成一幅波澜壮阔的新时代画卷。一个个大国工程展现时代风范,筑牢未来发展基石,托举起亿万人民迈向美好生活的中国梦,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路先锋。
铁路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截至2023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9万公里,拥有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铁路网。其中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高原线路里程最长、沿线环境最为恶劣的铁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也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这条横亘在世界屋脊上的高原铁路,创造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被沿线各族人民群众称为“幸福天路”。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在位于青海境内的沱沱河大桥桥头,当地群众欢迎从格尔木出发的“青1”次列车。(图源:新华网)
世界屋脊铺就钢铁大道
被誉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以海拔高,空气稀薄,含氧量少,紫外线强,常年积雪,气候复杂而著称于世。在青藏高原修建铁路,面临着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的三大难题,是许多人无法想象的事情。曾有美国旅行家断言:“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
拼版照片:上图为20世纪50年代拍摄的勘测青藏线的资料照片;下图为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从格尔木出发的“青1”次列车经过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口。(图源:新华社)
然而,建设青藏铁路,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59年,青海省境内运营里程121.14公里的兰青铁路正式通车,结束了青藏高原没有铁路的历史。在兰青铁路修建的同时,1958年9月,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开工,同时格尔木至拉萨段开始大规模勘测。但经历缓建、停工、复建,直到1984年5月1日年西格段才建成通车。受限于恶劣的自然环境、经济实力等多方面因素,格拉段只能停建。
“到了昆仑山,气息已奄奄;过了五道梁,难见爹和娘;上了风火山,进了鬼门关。”当地民谣道出青藏铁路沿线生存环境的险恶。一组组数字,记载着悲壮与残酷,诠释着何为“生命禁区”:1953年修建青藏公路时,平均每修1公里就有1人牺牲;1985年公路改建时,一个工程部门在三个月里,仅止痛片就用掉13万片;海拔高于4000米的线路超过960公里,极端气温达零下40摄氏度……
2001年6月,经过漫长准备,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建设工程在格尔木和拉萨同时开工。13万名青藏铁路建设者挑战生命极限,依靠智慧与勇气,克服了多年冻土、生态脆弱、高寒缺氧等一个个高原铁路建设的世界级难题,历经5年的艰苦奋战,最终建成了穿越高原屋脊的“天路”。2006年7月1日,青海西宁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公里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结束了。
青藏铁路创造的“世界之最”
70多年前,新中国动用4万多峰骆驼向西藏运输物资,平均行进1公里,就要损失骆驼12峰。如今,一条钢铁“天路”绵延千里,列车一日便达,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青藏铁路的建设,写下了中国乃至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精彩一笔:青藏铁路建设者凭借超人的吃苦精神、坚强毅力和现代科技打造出九大“世界之最”。
青藏铁路在铺轨建设中(2004年12月5日摄)。(图源:新华社)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达960公里,最高点为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垭口,被誉为“离天最近的铁路”。
青藏高原施工区一年四季高寒缺氧,风厉雪紧,气候复杂多变,极端最低气温达零下45摄氏度,平均氧气含量还不到内地的60%,一半以上区域为不适合人居住的“生命禁区”。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穿越戈壁荒漠、沼泽湿地和雪山草原,其中格尔木至拉萨段全线总里程达1142公里。从格尔木市南山口车站前行,雪山巍峨,河流纵横,草原茫茫,湖泊遍布。这条雪域铁脉翻越昆仑山,进入中国最大“无人区”——可可西里,跨过长江源头沱沱河,穿越世界铁路最高点唐古拉山,在辽阔的藏北草原曲折延伸,最后到达神圣“日光城”——拉萨。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铁路穿越多年连续冻土里程达550公里。青藏铁路是世界冻土区工程建设领域第一次大规模地、全面地综合应用多种工程措施解决冻土问题的典范,这些全新的解决思路和工程科技创新,标志着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工程实践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在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口附近,有一条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全长1686米的昆仑山隧道。经过一年艰苦施工,2002年9月26日,昆仑山隧道顺利贯通。
在海拔超过5000米的青藏高原风火山上,有一条被称为“世界第一高隧”的冻土隧道——风火山隧道。风火山隧道轨面海拔标高4905米,全部位于永久性冻土层内,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永久性冻土隧道。2002年10月19日,被列为青藏铁路全线重点工程之首的风火山隧道经过铁路建设者们整整一年的奋战,终于顺利贯通。
在中国最大“无人区”——海拔4600多米的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地带,一条美丽的“彩虹桥”飞架于昆仑雪山下,这就是全长11.7公里的青藏铁路以桥代路工程——清水河特大桥。这一地区是藏羚羊、藏野驴等高原珍稀野生动物频繁迁徙地区,桥孔又可成为野生动物自由迁徙的通道。
在西藏那曲地区安多县北部,有一处占地8000多平方米、海拔4704米的青藏铁路铺架基地——安多铺架基地,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铺架基地。
在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垭口旁边,有一处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车站,这就是海拔5068米的青藏铁路唐古拉山车站。2005年8月24日,世界铁路海拔最高纪录被中国铁路建设者改写,青藏铁路铺轨机将长长的轨排稳稳地安放在唐古拉山口,这标志着青藏铁路成功穿越了施工难度为全线之最的冻土地段。
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后,列车在冻土地段行驶时速将达到100公里,非冻土地段达到120公里,这是目前火车在世界高原冻土铁路上的最高时速。
青藏铁路给西藏带来了什么?
藏族群众观看青藏铁路建设(2004年12月5日摄)。(图源:新华社)
青藏铁路通车前,进出西藏物资和人员主要依靠公路和航空,公路、航空运输压力巨大,疲态尽显,因此改善交通成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最迫切的需求。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后,彻底打破了长期制约西藏的运输瓶颈,当地紧张单一的运力局面得到缓解,运输成本降低一半以上,进出藏货物量大幅提升。
在青藏铁路强大的货运能力、低廉的运输价格和便捷的运输方式的带动下,青藏高原独有的资源优势逐步向现实的经济优势转化。青稞啤酒、高原矿泉水、酸奶、牦牛肉、民族手工艺品等西藏特色产品通过青藏铁路走下高原。与此同时,大量质优价廉的商品通过火车进入西藏,消费对西藏经济发展的拉动力逐步增强。
“青藏铁路开通后,我们合作社的酸奶在拉萨、格尔木都有了市场,铁路运输成本比公路低,而且损耗也大大减少。”在那曲县小有名气的金领羊贡宗农牧民经济合作社负责人贡曲介绍。西藏自治区铁路办主任付玉寿说:“青藏铁路对西藏经济发展功不可没,已成为西藏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路通财通,青藏铁路的开通为西藏农牧区发展带来了巨大商机和变化,许多铁路沿线农牧民都瞄准运输市场的潜力,通过在拉萨火车站附近新建家庭旅馆、藏式餐厅、运输公司、农家(牧家)乐等方式增收致富。“没想到我们牧民平时吃的糌粑、酸奶和风干牛羊肉也能换来大把的钞票。”家住拉萨市当雄县的牧民强巴说。
青藏铁路让雪域高原不再遥远,也带旺了西藏旅游业。青藏铁路沿线经过青海湖、昆仑山、可可西里、藏北草原等著名景区,是一条充满神秘色彩的世界级旅游风景线。青藏铁路通车运营后,入藏旅游的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每年5至10月西藏进入旅游旺季,拉萨市内的宾馆酒店入住率都在70%以上。除了游客人数成倍增长外,到西藏经商、务工、朝拜、投资的人也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而明显增加。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自2006年开通至2022年底,青藏铁路累计运送货物8.03亿吨,运送旅客2.65亿人次。
青藏铁路已经进入动车时代
2023年7月1日,乘客与乘务人员在西宁至格尔木动车组首发列车前合影留念。(图源:新华社)
如今,青藏铁路已经进入动车时代。2023年7月1日起,时速160公里的“复兴号”动车组开始在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投入运营,西宁至格尔木方向最快运行5小时30分,德令哈至西宁方向最快运行3小时29分,西宁、格尔木、德令哈进入5小时城市生活圈。
青藏铁路西格段东起西宁站,向西途经湟源、海晏、乌兰、德令哈至格尔木站,全线运营里程829公里,是青藏地区对外铁路客货运输的主要通道。提质改造前,西格段仅能满足开行120公里至140公里时速的普通列车,且沿线部分路基和桥涵地段存在冻害、沙害等病害,严重制约着铁路运能和效率的整体提升。
2022年7月开工建设的西格段提质工程,通过对青藏线西格段线路、路基、桥梁、接触网等基础设施进行提档整治,对全线动车停靠车站的雨棚、站台及客运设施进行补强和升级改造,对配套的防护栅栏、排水沟及防风沙设备进行补强,同时扩建德令哈站房,新建海晏站房,为青藏铁路西格段开行时速160公里的动车组列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时速140公里到时速160公里,虽然速度增幅不大,但是开行“复兴号”动车需要对铁路沿线的路基、桥梁、接触网等设施进行整治,克服高原环境对铁路施工造成的影响,保障动车平稳顺畅行驶。西格段提质的难点工程集中在环青海湖段,该路段地下水资源丰富,冬季随着气温下降,铁轨路基下的地下水结冰,导致路基冻胀,容易造成铁轨变形。针对不同冻土路段广大建设者采取了不同的整治措施,让动车跑起来又快又稳。
今年是青藏铁路西格段通车运营40周年。截至2024年4月底,青藏铁路西格段累计发送旅客数量突破1.1亿人次、发送货物4.8亿吨。作为中国第一条高原铁路,青藏铁路西格段经历了从单线到电气化复线,从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再到“复兴号”动车组的一次次飞跃。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青藏铁路给沿线群众的出行和生活带来深刻变化,成为高原群众的致富路、幸福路。
(资料来源:新华社、人民网、光明日报、西藏日报、中国铁路)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