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陆徵祥的悲剧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经纬观察      2024-07-10 16:32:49

  如果自己小心些,陆徵祥其实完全可能在历史上留下英名,而不至于像后来那样声名狼藉。

  陆徵祥并非没有爱国心。一战结束后,日本代表牧野伸显公然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各种权利交给日本。1919年4月30日,英、法、美三国领袖会议决定:首先,德国在山东一切权益先行转交给日本;其次,日本必须保证撤军,并将山东主权归还给中国,只继承德国在青岛的经济特权及普通权利。日本代表当时也在场,坚持后一条不能写进和约,而由日本代表口头承诺,英法美三国领袖作担保,不能向外界泄露。身为外交总长的陆徵祥没有失职,他与北京政府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电文沟通,虽然决定签字,但要求保留山东条款。中国参加巴黎和会并非只有解决山东问题一个目标,还要取消德国自《辛丑条约》以来取得的种种在华特权,包括废除德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取消向德国支付庚子赔款,要求德国归还天津、汉口、广州租界,放弃在华公产等,这些都已经写入了《巴黎和约》。但英法坚持要签都签,唯有当时的美国政府同情中国,说如果保留山东条款不成,支持中国拒签。在中美反复争取下,英法作出妥协。6月5日,陆徵祥得到三国领袖会议秘书长通知:只要中国同意严格保密,4月30日三国领袖会议的全部会议记录可以给中国一份,其中包括日本代表承诺归还山东主权给中国的内容。至此,山东问题取得实质性进展。陆徵祥迅速给北京政府发电报,政府认为可以签字。

  陆徵祥也不是没有处事之才。他1871年出生于上海,1884年进入总理衙门主办的广方言馆,后入北京同文馆学习外文,尤精俄文。1893年担任中国驻俄罗斯大使翻译官。1906年升任中国驻荷兰特命全权大使,1912年3月应总统袁世凯电命,出任民国政府外交总长。陆徵祥一上任,就大刀阔斧开展工作。民国外交部办公地点在前清的总理衙门,过去几十年疏于管理,胡同的下水道经常淤塞,每逢雨天便有很深的积水,外交部的官员来上班,得由差役背进大楼。陆徵祥一到任,即下令疏通下水道,彻底解决了积水问题。陆徵祥知道做事必须靠人,他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宣布部内所有人员一律就地免职,由他亲自考察后再重新上岗。在这次人事改革中,他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以至于新组建的外交部居然缺员150人,就连袁世凯的侄子都被他毫不留情地裁掉了。中国官场最容易滋生的毛病是敷衍、苟且,就是只占位子不干事。陆徵祥上任后要求外交部人员必须按章办事,不能自由散漫,他自己亲自带头,这样一来,外交部的上班风气为之一变。陆徵祥很重视制度建设。他主持制订了《外交部官制》,规定设总长、次长各一名,日常事务由总务厅、外政司、通商司、交际司、庶政司、参事室等下属机构负责,同时要求所有使领馆馆员、领事、副领事都必须经过外交部委托,不再由驻外公使自行携带或任命,并且使领馆的经费开支必须开造预算,报部批准。陆徵祥也很重视人才。他参考欧洲一些国家外交人员录用制度,定出了民国外交部人才录用人员几大原则,实行公开考试、选拔,同时规定外交部官员必然学会一门外语。陆徵祥的改革使一些优秀的外交官脱颖而出,顾维均就是杰出代表。

  然而,陆徵祥没有得到民众的好评,后来竟然在国内待不下去,只好出走比利时,在一个修道院度过余年。他在巴黎和会上准备签字是一桩罪状。另外,在袁世凯准备称帝时,曾与日本签署“二十一条” (真正签署的是十二条,而且签字的是外交部次长曹汝霖,陆徵祥还曾为取消最不利的第五条做出过巨大努力,只是陆徵祥参与了谈判,民众自然将账也算到了他身上。)是另一桩。这些罪状,哪一样都曾被国人认定为“祸国殃民”,哪一样都让人联想到历史上那些臭名昭著的汉奸。

  陆徵祥的悲剧在于:他想把外交办好,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事情没有按照他设想的路径去走。比如:他反对袁世凯称帝,袁世凯就是要称帝;在德国败势已定的情况下,他主张中国对德宣战,以便顺理成章地收回德国霸占的山东利权,袁世凯也没听他的。更要命的是他有传统士子的愚忠,对袁世凯的知遇感恩戴德,袁世凯当民国总统,叫他做外交总长,他高高兴兴去做;袁世凯称了帝,让他当国务卿,他老老实实去当。这样,他自己做的事得承担责任;袁世凯做的事,他也得承担责任。个人的悲剧、他人的悲剧、国家的悲剧集于一身,即使想做英雄都做不了。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黄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