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靖江市新桥镇北部有座不起眼的水泥桥,桥上斑驳的护栏中央刻着桥名——礼士桥。历经百年风霜的桥,一直都是当地重要的交通通道,看似老旧而普通,却有着悠久的历史,还见证着许多革命先烈英勇斗争的故事。
礼士桥
据清光绪《靖江县志》记载:李四桥在刘闻沙西,距城三十四里,跨夹港。随着大量移民至此开垦,安家落户,各种店铺如裁衣店、烧饼店、铁匠铺、小酒馆等纷纷开业,形成日益繁荣的集镇。商户们为方便出行和贸易,便集资建桥。据传一位名唤李四的商人出资最多,故所建木桥被命名为李四桥。
《靖江市历史地名保护名录》中“地名简介”有记载,民国初年,江苏省省议员范汉光回乡祭祖,因其礼贤下士的作风感动当地人,故李四桥被改称礼士桥。礼士桥后来由木桥改建为麻石铺成的石桥,更便于货船从桥下通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夹港开河,河道变得更宽,礼士桥又改建成了现在的水泥桥。
礼士桥
全面抗战时期,礼士桥也是战略要道。1941年秋,中共靖江县委组建“政治保卫队”,因人手一支驳壳枪,亦被称为“短枪队”。短枪队既善于进行公开的武装斗争,又精于开展秘密对敌斗争。年内,新成立的短枪队便在礼士桥将出动的伪八区保安队人员一网打尽,大大震慑了当时靖西的汪伪人员。
靖江县委干部合影(左四为贾剑平)
1941年12月,保安队副中队长凌正堂率保安队16人到达礼士桥调查区政府和区中队办公地点,并在附近南街饭店吃晚饭。地下党员获取这一信息后及时送出,县委书记曾涛得知后,即命短枪队队长贾剑平率12名队员直奔礼士桥抓捕。在对凌正堂一行人的住宿地秘密调查后,短枪队智取桥头两名哨兵,审问出凌正堂行踪。埋伏在礼士桥西侧的贾剑平率队顺利过桥,将在桥旁草屋睡觉的包括凌正堂在内的一众伪军悉数抓获,并缴获短枪8支。这次以少胜多的智取行动经曾涛批准,张贴布告,公布了凌正堂罪行并将其枪毙。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礼士桥默默坚守,这些往事和礼士桥一样留存、延续,革命斗争的故事也和这座桥一起代代流传下来,历久弥新。
文章来源:学习强国
责任编辑:黄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