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战不等于善战
■肖 斌 于永军
战争是检验军队战斗力的最佳试金石。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是不少军队迅速成长进步、练就精兵劲旅的重要途径。在生与死的较量、血与火的考验中,一支军队可蓄积战斗经验,增强官兵战场适应度,优化军事理论和作战方法。有人认为,如果一支军队经常接受实战洗礼、常年处于战场环境,就会拥有较强的战斗力;反之,如果长期脱离战场,其作战能力则必然受到影响。事实未必如此,常战不等于善战。
俗话讲:“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只有和强敌比试切磋,才能看到自身的短处和不足。相反,一直与实力弱的对手反复过招,虽能轻易取胜,却无法改进战术战法,不仅无益于战斗力的整体提升,反而会滋生骄傲自大等心理。军队过度依赖既有的“常战”优势,常常陷入以往成功模式的窠臼,难以真正探索尝试新作战理念和方法,在经验惯性中逐渐走向僵化。人们发现,长期进行所谓“治安战”,美陆军出现了“警察化”趋势。所以,有局限性战争经验不但不是提升军队战斗力的“灵丹妙药”,反而可能成为战斗力提升的“经验桎梏”,不利于新质战斗力的生成。
有限资源条件下,常战势必顾此失彼,战略选择难以长远。战争是敌对双方的殊死搏杀,各方势必拼尽全力争取胜利。因此,短期内国家资源必然聚焦投向前线急需项目,从而压减其他战略方向投入与分配,致使国防建设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如果把过多的资源投入到当前的战争中,就必然会减少用在装备建设等方面的资源,使军队的武器装备等无法得到及时更新,从而长期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状况,对自身实力造成损害。
国力支撑战力,常战势必耗费资源,影响国家发展。战争潜力包含一个国家战略资源的现有存量和未来可能增量的总和,虽然不直接用于战争,但极大关系着战争的开始、持续和结束。经常滥用军事手段,频繁发动战争,走武力侵略扩张的道路,只会造成大量资源被投入战场,深陷战争泥潭,使国家陷入困境。这样的教训并不鲜见。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战争的胜利,往往取决于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强弱,其本质是战略定力和战争耐力的比拼;没有综合国力强大,就没有战争的真正胜利。
在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和新军事革命迅猛发展的今天,战争制胜观念、制胜要素、制胜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上一场战争的经验,不一定打赢下一场战争。军队战斗力的生成更加依赖于武器装备的更新和作战理论的创新,而非不断重复旧有的战争经验。军队战斗力建设,既要强调战场实战经验,又要注重前瞻设计实验,在推进军事创新中不断提升科技对战斗力生成的贡献率。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