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老兵程福保回忆往事——
“祖国强大了,我们才有尊严”
■陈月飞 李弘非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江苏南京举行。国歌唱毕,防空警报响彻全城。在江苏省军区南京第十离职干部休养所一栋普通住宅内,离休干部程福保缓缓起立,低头、默哀,黑色记忆如同洪水一般,奔涌而来。
1933年6月,程福保在南京出生。他们一家人租住在南京城西的一间小屋里,靠父亲做折扇扇骨勉强维持一家6口人的生活。
南京沦陷的消息传来,一家人逃难至江浦县,住在一个茅草棚里。一天,日军飞机轰炸,大家连忙躲进一条干涸的水渠里。程福保的父亲见茅草棚失火,赶回去拿行李,不料遇到日本鬼子,对着他就是一枪。“父亲的去世让母亲几近崩溃。乡亲们几番劝说才打消了她寻死的念头。”程福保回忆。
情势危急,一家人草草掩埋了父亲的遗体,继续逃难。一路所见,许多避难同胞的尸体被芦席草草盖着,无人收尸,惨不忍睹。
父亲去世后,程福保一家生活非常困难。抗战胜利后,他们的生活也没有好转,程福保经常去夫子庙卖花贴补家用。“原本我在南京四中上学,淮海战役后,败退的国民党军一个战车团占了学校,我们被迫停课。国民党军官凶得很,经常用皮带抽打士兵。”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程福保迎来人生转折。5月15日,程福保看到第二野战军军事政治大学的招生广告,立即报名参加考试,被录取为第一批学员。“我参军后带着行李去报到,帮我们拿行李的干部竟然是我们的连长和指导员。”虽然部队生活也很艰苦,但程福保心情舒畅,决心在部队干一辈子。
1950年3月,程福保郑重地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申请书要求必须用毛笔写。那时刚解放,毛笔不好找。我灵机一动砍了一根小竹子,从棉衣里拽点棉花塞进竹子里,自制了一支毛笔。所以,我的入党申请书上字写得特别大。”
1951年,程福保从西南军区炮兵学校毕业后,被派往沈阳军委炮校学习操作苏制“喀秋莎”火箭炮。这一年,国庆阅兵首次有军事院校学员受阅,程福保就是其中之一,“队长告诉我们要去北京参加阅兵,大家都高兴得要命。”
1951年10月1日凌晨,程福保和战友们早早来到天安门附近的铁道兵招待所,擦洗火炮,整理军装,检查枪支,等待检阅。阅兵开始后,程福保和战友们在炮兵方队中,乘坐拖曳野战炮的卡车接受了检阅。
“这是我一生的光荣。”至今,程福保还收藏着以炮兵方队接受检阅为封面的那期《解放军画报》。这些年,每逢举行阅兵式,他都早早坐在电视机前。“看到我们军队的现代化武器装备日新月异,我真的很开心。祖国强大了,我们才有尊严!”
文章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黄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