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开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序幕
■冯斌 刘奎 姚池
辽沈战役经过图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首战,于1948年9月12日开始,11月2日结束。在50多天的连续英勇奋战中,我东北野战军共歼灭国民党军东北“剿总”总司令部、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6个整师,以及特种部队和地方部队,总计47.2万人,取得了辉煌胜利,开启了解放战争战略决战序幕。战役中,尽管东北野战军总兵力超过东北国民党军,但在作战中仍然坚决贯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军”的原则,持续赢得和保持整体作战的主动权,以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顺利解放东北全境。
切断北宁线,阻击援锦之敌
9月12日,辽沈战役正式打响。东北野战军南下锦州,率先在北宁线锦州至昌黎段向国民党军发起进攻,随后不断扩大战果,切断北宁线、孤立锦州。锦州被围后,蒋介石大为惶恐,于10月2日亲抵沈阳谋划对策,决定以沈阳地区11个师加3个骑兵旅,由第9兵团司令廖耀湘指挥,组成“西进兵团”;从华北及山东抽调7个师,连同锦西、葫芦岛的4个师,共计11个师,由第17兵团司令侯镜如指挥,组成“东进兵团”,企图东西对进,与我军在锦州实施决战,著名的塔山阻击战由此打响。
塔山位于锦西、锦州之间,距锦州国民党军前沿阵地约30千米,北宁铁路、锦榆公路纵贯其间,可谓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10月4日,东北野战军指挥部指示,塔山阻援部队要采取坚决固守、寸土不让的方针,“准备在此线死守不退”。国民党军方面,西进的廖耀湘兵团徘徊不进,他在等待“东进兵团”突破塔山防线后,才敢放心大胆地向锦州推进。10月10日起,敌“东进兵团”乘我阵地尚未巩固之际发起猛烈进攻,一度进占我前沿阵地。但由于我军顽强阻击,经6昼夜苦战,“东进兵团”始终没能越过塔山一步。由于廖耀湘的消极避战,“西进兵团”始终没有给攻锦部队造成太大压力,蒋介石的东西对进战略彻底失败。
攻克锦州,和平解放长春
就在塔山一线鏖战之际,东北野战军攻锦部队各突击集团于10月9日发起外围战斗,至13日我军控制了锦州外围,确保攻城部队兵临锦州城下。14日上午,我军向锦州发起总攻,各突击集团在炮火掩护下,快速攻入锦州城内,持续向纵深发展进攻,展开了艰苦的巷战。15日拂晓,各突击集团相继歼灭守军主力,在城内胜利会师。当日18时,我军全歼残敌,解放锦州。化装潜逃的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亦被俘虏,东北的陆上大门就此关闭。
长春方向,我军自1948年6月起就开始了长期围困,长春守敌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尽管多次突围,均被我围困部队粉碎。锦州失守后,在我军强大的政治攻势下,位于长春的国民党第60军军长曾泽生于17日率部起义,新7军军长李鸿于19日率部投诚,镇守长春的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郑洞国成为“光杆司令”,无奈放下武器宣布投降,长春和平解放。
发起辽西会战,聚歼“西进兵团”
在我军解放锦州时,廖耀湘的“西进兵团”一直在彰武、新立屯地区踟蹰不前。锦州失守后,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曾主张该兵团退守沈阳,或是转向营口。然而,蒋介石判断东北野战军攻锦作战伤亡很大,需经较长时间休整补充才能再战,遂令“西进兵团”与“东进兵团”再度配合务求夺回锦州,重新打通出关陆上通道,尔后掩护沈阳守军经铁路撤入关内。敌另以位于辽阳的部队南下,抢占营口,以备“西进兵团”前进受阻时改经营口会同沈阳守军从海上撤退。蒋介石还委任杜聿明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冀热辽边区司令,指挥撤退行动。
10月20日,东北野战军决定发起辽西会战,攻锦部队北上剑指国民党军“西进兵团”。21日,得到加强的“西进兵团”向南发起攻击,23日到达黑山、大虎山地区,进攻势头被我军拦了下来。为尽快打通撤退通道,24日,廖耀湘指挥5个师兵力,在200多门重炮和数十架飞机支援下猛攻我黑山、大虎山阵地。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等部在黑山进行顽强阻击、浴血奋战,始终固守阵地,为我主力从锦州赶赴黑山、大虎山争得了宝贵时间。久攻黑山、大虎山不下的廖耀湘部,9个师被合围于黑山以东沿公路两侧地区,另3个师被合围于大虎山以东地区。26日,我军对“西进兵团”展开向心突击,由于廖耀湘指挥所被我军占领,各部失去指挥,人马惊慌失措、弃甲曳兵、溃不成军。激战至28日拂晓,我军全歼敌兵团部及5个军部、12个师(旅)等共10万余人,俘廖耀湘。歼灭国民党军“西进兵团”,标志着辽沈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
攻占沈阳营口,解放东北全境
卫立煌在“西进兵团”被歼后,感到大势已去,遂将据守沈阳外围据点的部队调进城内加强城防,本人于10月30日匆忙乘飞机逃走。第8兵团司令官周福成统一指挥残部约14万人驻守沈阳,妄图做垂死挣扎,并伺机经营口从海上撤退。为全歼卫立煌集团余部,中央军委于10月27日电示东北野战军,须以有力兵团阻塞敌人向海上的逃路。东北野战军遂调整部署,31日对沈阳实现四面合围,并以3个纵队和1个独立师直插营口。
11月1日凌晨,东北野战军对沈阳国民党军发起总攻,守军除第207师、第53军一部有所抵抗外,其余部队在军事压力和政治争取下纷纷投诚。2日,我军占领东北最大的重工业城市沈阳,歼灭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及1个兵团部、2个军部、7个师(旅)、3个骑兵旅及地方部队共13.4万人。
营口方向,我第9纵队率先进抵营口外围,第7、第8纵队等部进占辽阳、鞍山、海城后直逼营口。11月2日晨,第9纵队强攻并顺利夺占营口,歼灭守军1.4万余人,摧毁敌运输舰1艘、军用商船22艘,国民党军残部1万余人从海上逃离。锦西、葫芦岛地区的国民党军于9日撤走,东北野战军于10日占领锦西、葫芦岛。至此,东北全境解放。
辽沈战役作为解放战争首场战略决战,实现了运动战、围歼战、城市攻坚战、阵地阻击战等多种样式的紧密结合,且军事斗争与政治攻势密切配合,作战行动与保障行动共同释效,在特定作战域中争得了先机,在战略指导、战役指挥和战术运用方面,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军事财富,即便是对于带有智能化特征的信息化作战,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辽沈战役的胜利,还造就了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并在东北地区建立了可靠的战略后方,为后续决战、解放全国奠定了雄厚基础。
全域作战赢得全面主动
■刘 奎 冯 斌 郭书菊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战争历来都是敌我双方在各个可能维度进行的全域较量。随着时代的发展,全域的外延在空间上不断拓展,在层级上不断向战场末端投射,域与域之间渗透得更彻底、融合得更自如,但全域作战的根本机理却没有变。辽沈战役中,敌我双方都竭尽所能开动战争机器,从各个领域向东北战场聚力集能,体现出全域制胜的思想。
以点制面,要域制胜
整个辽沈战役的要域为锦州。现代中国地图看上去像一只昂首挺立的“雄鸡”,锦州恰好位于“鸡脖子”处,当时沈阳到北平的公路、铁路均从此通过,且国民党盘踞东北的55万大军有15万位于锦州。拿下锦州,就可以关闭东北的大门,由此中央确立了“置长沈两敌于不顾,专顾锦榆唐一头”的作战方针。
辽沈战役第一阶段的锦州之战,要域不是锦州,而是塔山。为救援锦州,国民党方面集结了11个师组成“东进兵团”,由锦西、葫芦岛经塔山直扑锦州。若塔山失守,东北野战军攻锦部队就面临被孤立合围的危险。关键时刻,东野指挥员指示阻击部队:“我不要伤亡数字,只要塔山!”
辽沈战役第二阶段的辽西会战,要域为黑山,这是廖耀湘“西进兵团”返沈阳、下锦州、逃营口的必经之地。比塔山阻击战更惨烈的黑山阻击战,成功将廖耀湘阻击在黑山、大虎山地域,为我主力北上歼敌争取了时间。
辽沈战役第三阶段攻占沈阳,要域不是沈阳,而是距沈阳数百里外的营口。攻占锦州、长春后,沈阳守敌已成惊弓之鸟,很可能从营口经海路撤退到关内。所以第三阶段,我军以3个纵队又1个独立师长途奔袭,直插营口,成功堵住了敌撤退的海上缺口。
现代战争,早已突破陆域限制,向海、空、天等域拓展,战场的要域不仅仅是某一个作战方向、作战区域,也可能是某一分域。在信息的链接融合下,作战的体系化特征更加明显,诸如雷达站、通信枢纽等关键节点也可能成为要域,针对这些要域实施节点毁瘫、体系破击,成为现代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
多向联动,跨域制胜
全域作战,不仅要善于抓住影响和决定整体的要域,以点制面,也要关照好各个分域,多向联动,使整体呈现和保持其应有的有序结构,才能形成体系合力,发挥整体效能。
从解放战争全局看,辽沈战役绝不仅仅是关外东北“独唱”,而是各个战略区步调一致的“合奏”。彼时,国民党主力被分割成沈阳、北平、徐州、西安、武汉“五个坨坨”。关内各个战场打得越热闹,我们就越担心国民党军会撤出东北,进而迟滞解放战争整体进程,这也是毛泽东同志从1948年2月起就把目光紧紧盯在锦州的深层考量。
从解放战争北线战场全局看,华北和东北紧密相连,我军攻打东北的卫立煌,华北的傅作义必会增援。辽沈战役开始前,我华北野战军杨成武部和杨得志部先后在平绥线、平保线发动一连串攻势,使华北敌军无暇北顾。为切断锦州与关内的陆上联系,东北野战军抢先攻占了北宁线锦榆唐段部分要点,此举使华北援锦部队只能靠海运输送。
从辽沈战役全局看,“置长沈两敌于不顾”,并非完全不顾,东北野战军持续围困长春,同时为防止沈阳、长春之敌相互支援,及可能的南下援锦行动,在沈、长之间,以及沈、长、锦三角地带部署了打援重兵,在攻锦的同时,密切监视沈阳、长春之敌动向。
现代战争,军事行动的跨域联合性越来越突出,跨域联动层级逐渐由战略战役级向战术级和平台级延伸,跨域联动对象由单一军种向不同军种拓展,跨域联动样式由行动任务上的策应向行动进程上的交互演进,多向联动更多体现为体系支撑下的跨域融合、内聚联合。
总体聚优,融域制胜
直观上看,战争是军事域的对抗,但本质上看,战争还包括背后深层的政治对抗、经济对抗、后勤对抗。
1948年3月冬季攻势结束后,东北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获得解放,解放区军政军民团结,生产发展、经济繁荣,枪支弹药实现了自给自足。而东北国民党军被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孤立的地域,支撑其前方作战的战略体系在几千里之外的长江以南。
辽沈战役开始后,我东野大军南下锦州,最担心的就是后方补给线。但东北野战军有一支特殊的部队——铁道纵队,野战军打到哪里,就能把铁路修到哪里。锦州战役期间,由沈阳援锦的廖耀湘占领彰武,切断了东野补给线,但我从内蒙古赤峰、通辽另辟了两条迂回补给线,迅速恢复了补给。
战役期间,我军政治工作也彰显出巨大优势,通过说服感化、拉拢策反,成功促使长春的曾泽生部起义,兵不血刃占领了长春,开启了国民党军大规模起义投诚的大幕,极大地瓦解了敌方的军心士气。
现代战争,不仅要打好军事仗,也要打好军事政治仗、经济仗、外交仗、舆论仗,融合汇集军事领域与非军事领域、作战领域与保障领域各种能力,为军事赋能、为作战增能。
指挥能力素养事关作战胜败
■张传演
指挥员作为练兵备战的组织领导者、行军打仗的指挥决策者,其指挥能力素养事关作战胜败。辽沈战役中,毛泽东同志站在整个战争全局,选择首打锦州,营造了“关门打狗”的有利战略态势。东北野战军各级指挥员准确领会中央决策意图,创造性地贯彻落实,赢得了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为加速全国解放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为我们提升现代指挥员指挥能力素养提供了极佳范例。
塑造全局性思维。辽沈战役期间,东北野战军一开始决定先打长春,围点打援歼灭沈阳之敌。在党中央的指示下,10月14日,东野主力向锦州发起总攻,31个小时便攻克锦州,这其中决定性的因素便是全局性战略思维。这场战役留给今天的启示是,指挥员应善于站在国家高度、政治高度思考处理战争问题,处理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善于谋大局、识大体,把战略思维体现在能够科学分析判断形势,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体现在能够全面正确领会上级意图,因时因势提出合理化建议,创造性完成作战任务上。
培育前瞻性视野。战役打响之前,毛泽东同志便已精准预见到拿下锦州对于东北战场决战有着关键作用。战役打响之后,面对沈阳和锦西、葫芦岛出发的“西进兵团”和“东进兵团”,东北野战军预测战役发展作出部署,不仅实现了三面围锦,还分出部队切断蒋军支援,完全孤立锦州,奠定了攻坚战获胜的基础,圈起了“关门打狗”最关键的一道围栏。可见,只有培育前瞻性视野,指挥员方能立足当前谋划未来,始终做到先敌一步,提升其组织指挥的能力素养。这场战役进一步启示我们,在部队建设中,也要拥有前瞻性视野,做到统筹规划、破解瓶颈、全面提升。同时注重在“真刀实枪”的实践活动中总结经验,通过“复盘”及时查漏补缺,培育前瞻性视野。
大力强化执行力。辽沈战役的胜利,还与全体指战员的坚决执行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战役初期东北野战军指挥员对于战锦摇摆不定,但在接到上级严令克锦的命令后,果断着手部署,大军长驱南下;为拿下锦州,在塔山阻击敌人的部队浴血奋战,不让敌人前进一步,迫使“东进兵团”望锦兴叹,成就了我军铁血阻击的威名;围歼“西进兵团”时,我位于黑山、大虎山的第10纵队等部,面对数倍之敌,顽强阻击、坚决固守,主力部队则是日夜兼程、不怕疲劳,最终合围“西进兵团”并将其全部歼灭。未来信息化战场上的“迷雾”不减反增、态势瞬息万变,指挥员必须强化坚决的执行力,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最大限度化解作战中的不利因素,千方百计地把上级的指示精神落在实处。
(作者单位:75560部队)
文章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黄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