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仁飞 厦门市台湾学会研究员
如果1894年台湾民众为日本占据台湾而痛心疾首、痛苦挣扎呻吟的话,那么1911年辛亥革命、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给台湾民众送云了黑暗中等待黎明到来的新希望。1925孙中山去世后,不少台湾知识分子发出内心的“祖国”呐喊,这种爱国主义的行动自觉与祖国认同自觉,日渐汇成强大的洪流。
一
孙中山去世与继续孙中山及祖国未竟事业的台湾心声
甲午战争、推翻帝制创建共和,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使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远播到海内外。孙中山先生曾经掷地有声地指出:“中国如不能收复台湾,即无法立于大地之上”。当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去世的噩耗传到在大陆的台湾青年、在台湾的中国人耳中时,台湾民众以全新的祖国情感来抒发他们的哀伤:《台湾民报》发表由蒋渭水执笔的社论《哭望天涯吊伟人》来追悼孙中山先生,社论写道:“梦吗?真吗?3月13日的电报又说中山先生死!可是这次似乎真的死了!想此刻四万万的国民正在哀悼痛苦罢!西望中原,我们也禁不住泪泉怒涌了!一封电报就能叫我们如此哀恸!这都为了什么?”
在内地举行盛世浩大的祭典中,一副来自北平台湾青年的挽联,被永久地记录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画卷中:“三百万台湾刚醒同胞微先生何人领导,四十年祖国未竟事业我辈其谁分担”,这副“祖国未竟事业”的挽联,据查可能是由台湾学子洪炎秋写成,道出了开始觉醒的台湾同胞,已自觉地与祖国独立、进步的事业与命运休戚与共、同频共振。
在台湾举行的追悼孙中山的大会上,原拟宣读北大学子张我军所作的吊词,却被日本殖民统治者禁止。但其吊词中有这样感人的一段:“唉!大星一坠,东亚的天地忽然暗淡无光了!我们所敬爱的大伟人呀!你在三月十二日上午九时三十分这时刻已和我们永别了么?四万万的国民此刻为了你的死日哭丧了脸了。消息传来我岛人五内俱崩,如失了魂魄一样,西望中原禁不住泪落滔滔了”,号召“中国的同胞哟!你们要坚守这位已不在了的导师的遗训:革命还未成功,同志尚须努力哪!”
1925年4月,在杭州举行的孙中山先生逝世公祭仪式上,当时有一些台湾青年不敢以台湾人的名义敬献挽联,谢雪红(后为台盟首任主席)提出:“我们隐瞒自己是台湾人,正中了日本帝国主义离间政策的毒计,我们应该公开表明自己是台湾人,让大陆同胞知道台湾人是爱祖国的,大多数台湾人是善良的”。
台湾抗日、反日团体的声明:台湾民族解放运动与祖国抗日胜利、民主革命密不可分
两岸人的祖国认同是双向的。1925年在厦门的“中国台湾同志会”就指出,“台湾人不是日本人。台湾人亦是中国人的同胞,亦是厦门人,亦是汉民族!”1926年12月台籍革命者张深切等在广州成立“广东台湾学生联合会”,主张“将希望寄托于支那民族革命的发展,以打倒台湾的日本帝国主义,完成民族革命为目标”。1927年该会筹给“广东台湾革命青年团”,而当时广东革命政府鼓励台湾同胞“多多的来到祖国”。张深切呼吁“来投到祖国的革命党——中国国民党旗帜之下,共同奋斗,以打倒帝国主义而实现弱小民族解放的鹄的。”同时期创刊的《台湾青年》强调:“台湾民族运动是中华民族的最光辉灿烂的革命运动”“不仅台湾革命传统袭自祖国,当下的台湾革命者仍然是属于中华民族义勇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1938年9月18日,原台湾民众党秘书长谢南光等联合了在华南的“台湾民众党”“台湾反战同盟”“台湾光复团”及“台湾众友会”等团体,组成了台湾民族革命总同盟。《台湾民族革命总同盟之共同纲领草案》宣告“台湾革命乃中国革命的一环,中国抗战成功之日,即台湾各民族争得自由解放之时”“必须发动台湾各民族参加中国抗战”。随后发表的《台湾民族革命总同盟宣言》再次强调“台湾的解放运动和祖国的民主革命是具有不可分离的关系”“台湾现在已经不能离开祖国的反日反帝运动而求得解放。”1941年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刊印的《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指出:“台湾人民大多数是中国人民,中国人民首先逃不掉援助台湾的责任”“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只有加强团结,只有积极参加祖国的抗战,获得彻底的胜利,才能将日寇驱逐出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民众积极参与祖国的抗战,勠力同心打败日本侵略者,台湾回到祖国怀抱,这是20世纪上半叶以来两岸中国人的共同心声与一致目标,这才有了1945年抗战的全面胜利与台湾重回祖国的光复。
二
20世纪台湾先进知识分子革命者强烈祖国认同对当下的启示
通过初步梳理20世纪台湾知识分子、革命者个人诗文中的“祖国”名称使用频率、使用场域,到台湾革命团体对外正式提出保卫祖国、收复台湾的声明与口号,反映了台湾民众思想觉悟有很大的提升,即已从朴素的祖宗之地、祖宗之国怀念,跃升到思考中国前途、命运休戚与共的自觉上;心中的祖国不仅是文化与传统意义的传统中华,而是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国家,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家园。
这种自觉,是许南英、汪春源、丘逢甲、施士洁等传统知识分子坚定反抗日本殖民统治、拒认日本为自己的国家,拒入日籍的自觉,他们宁可流连失所,家园被占、财产被没收也拒不向殖民侵略者、卖国者投降的不屈意志的展现。
这种觉醒,是1911年以来许赞书、许赞元、许地山、宋斐如、谢南光、翁泽生、张月澄、许乃昌、张我军等新一代台湾有志青年他们投身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参加抗日活动的行动自觉。在长达30多年的岁月中孜孜以求奋斗、奉献历程中,他们无悔地与祖国站在一起,为抗战战争的胜利与台湾的光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无论是炮火纷飞的战场,还是与法西斯暗中较量的谍报战线上,有一大批的台湾青年默默前行,他们用歌声、用笔墨、用血肉之躯,践行了祖国与台湾命运一体的诺言。在这里让我们莫忘了1945年台湾光复时一首“台湾光复纪念歌”里的其中歌词:“不能忘,常思量,不能忘,常思亮。国家恩慧情分深长,不能忘。有钱难买真情意,有钱难买真爹娘。今朝重见天和地,八年血战不能忘。”
他们这种精神与思想自觉,是两岸中国人应该效仿学习与行动的榜样,台湾民众更应该大声地说出:台湾人热爱的祖国就是中国!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